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宝宝反复发热

      pic of user:g102408

      LOVE芷舟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5

      宝宝反复发热

      5.12晚3点发现宝宝发热,物理降温不明显,吃退热药。好些。早上8点继续发热,9点去医院后量得体温是37.3.后验血,说有点轻度病毒感染。没开药。中午1点左右烧到39度,两点左右到医院量得体温38.7度。宝宝身上有轻度的皮疹,医生说是小儿急诊。开了百服宁退热,和小儿柴桂退热。昨天晚上高烧,服用退热后消失,今天白天一天低烧在37.5度左右.晚上9点又发烧到38.5度。刚11点量得体温是39.1度。请问这是否是小儿急诊的症状,这样发复发热,对宝宝伤害怎么样。

        avatar of 文宇文博妈

        文宇文博妈

        历史

         

        用退热栓会退热快些,副作用也小,不过还是要从根本上找发热背后的原因,去医院验个血看看

        2010-05-14 15:36:22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gaojie-999

          gaojie-999

          历史

          这样发复发热容易引起其他情况发生,抓紧给孩子退烧。

          2010-05-14 07:50:30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幼儿急疹一般会连续发热三四天,等发热退后才会出皮疹。但许多家长往往在孩子发烧的几天里,带着孩子天天跑医院,这样是不可取的。如果已经明确诊断,只要按照医嘱在家护理,三四天后孩子就会慢慢好起来。

              幼儿急疹起病急骤,常常是刚才还好好的,一会儿就烧起来了,尤其是小儿睡前一切正常,夜间突然发热,而且高热不退,许多家长很担心。

              发热时孩子身上不出皮疹,发热退后才出皮疹。也就是说,小儿持续发热3~4天后,体温退了,身上会看到一些皮疹出现,其皮疹呈淡红色、针尖大小,最先见于躯干,然后延及全身,躯干最多,颜面、颈部也可见到,1~2天即可消退,退后皮肤上不留斑痕,家长不用担心。

              幼儿急疹是一种较轻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较弱,一人一生只得一次,成年人不得,甚至1岁以上的小儿也不会得,它只发生在半岁左右的婴儿身上。

              得了幼儿急疹,应该先到医院明确诊断,并遵医嘱,按时给小儿服药,在病情无大变化的情况下,不必因发热不退而天天跑医院。应注意多给孩子饮水,要饮热水,或热米汤,让孩子出汗。只有出汗,体温才能退。

              小儿急疹的主要症状就是刚开始的时候发热,甚至高烧39度,40度,还伴有腹泻等症状,大概三四天,烧退以后就会出现玫红色的小疹子,这就是小儿急疹。

              宝宝急疹,就是人们常说的“烧疹子”,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通过呼吸道传染,常常在托儿所内传播,冬春季节最常见。发病年龄一般为生后6个月到两岁。

              宝宝急疹的特点是“烧退疹出”。患儿突然高烧,体温可升至39--41度。患儿虽有高烧,但精神很好,有的可有轻微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高烧一般持续 3--5天,体温便突然下降,在体温下降时出现皮疹,即热退疹出或疹出热退。疹子的特点是全身散在小红斑点,躯干较多,面部、肘膝以下较少。皮疹在24小时以内出齐,经过1--2天就可以完全消退。疹退后不留痕迹。出疹子的同时伴有脖子、耳后、枕后的淋巴结肿大,但无压痛,热退后持续数周逐渐消退。

              幼儿急疹在皮疹出现以前,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给予消炎、退烧、止咳等治疗。家长不必担心,不会耽误患儿的病情,因为幼儿急疹一般很少有并发症,是一种急性而预后良好的出疹性传染病,患病后不需要特殊治疗。

              家长了解了幼儿急疹的特点后,就会觉得幼儿急疹并不可怕,当6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不明原因的高热时,要想到有幼儿急疹的可能性。不必因高热不退而频繁的去医院,避免交叉感染上其它疾病。要注意让患儿多喝水,吃易消化的流食,高热时及时服用退烧药,以防发生惊厥。当疹子出来后,病也就算好了。

              (一般在这个年龄段,只要宝宝突然发烧两天的,都可以怀疑宝宝得了小儿急疹。宝宝发烧不用急,先物理降温,用冷毛巾给小家伙降温。一般出汗后,就容易温度降了。如果温度回复正常体温后出红点点,就一定是小儿急疹了。这时妈妈们就不用担心了。因为这种病是一出疹,病就是快好的了。

              2010-05-14 08:59:25

                avatar of suxin666

                suxin666

                历史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及颈部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我的原则是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烧药,打退烧针,要给宝宝多喝水。注意环境温度是否过高。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另外我想说的是不要迷信输液。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主要的症状及原因有以下:
                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
                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
                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
                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
                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
                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
                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

                我的孩子有一回发烧,也是的,退烧药才吃下去,不一会就退下去了,过了几个小时又烧起来,如此反复。送去医院看了,验了个血,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烧,病毒性感染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烧。

                医生并没有开退热针,也没吊瓶,只是开了3针抗病毒针,打了3天果然就没再高起来过。
                宝宝发烧了吗?
                宝宝到底有没有发烧,粗略来说,使用耳温枪测量后的体温,高于摄氏37.5度时,就表示宝宝身体不适了,此时家长们必须注意宝宝是否有什么症状;若体温到达38度以上,就表示宝宝真的发烧了。 宝宝如果只是38度左右的微烧,但精神状况还是很好,则不用急着马上带宝宝就医,可以在家先行照顾,不需给宝宝吃退烧药,只需提供流质的食物与水份,依宝宝所出现的症状判断发烧的原因,若仍不清楚,可以打电话谘询相关单位。若宝宝向家长们抱怨自己很不舒服,或是体温高于39度时,再考虑给宝宝吃退烧药,但吃完退烧药后,不论是否有效,一定要再就医治疗,否则一般38度左右的发烧,建议不用采取退烧措施,让宝宝自然痊愈,反而可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孩子发烧,别急着降温
                首先别忙着退烧,而是要搞清楚孩子发烧的原因。发烧不是一种疾病,它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异常情况。同时,发烧也是我们身体对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种防御措施,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烧,就不要急于马上退烧,否则会掩藏真正的病因。

                引起孩子发烧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传染病都有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另外,一岁以内的小宝宝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肠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现发烧的情形。许多情况必须经由医师判断,才能知道发烧的真正原因。



                细菌或病毒,两类感染用药完全不同

                一般来说,细菌与病毒是造成宝宝受到感染的最常见致病源,这两种情况导致的发烧,处理办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细菌感染,只要选准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服用病毒灵、板蓝根冲剂、金银花等。病毒感染的发热到一定时间就会自行下降,切不可因为发烧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药都一股脑用上。



                宝宝发烧,药别混着吃

                是否给孩子吃退烧药,需要权衡一番利弊。药物当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让宝宝舒服点儿;但也很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烧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剂量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去做。我们建议:在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再给孩子吃退烧药。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热惊厥史,不妨在38摄氏度时就给孩子吃退烧药。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栓剂,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又产生新的问题。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透视发烧3阶段

                一般婴幼儿发烧会有下述的顺序,但不一定每个状况都会发生,有时宝宝不会经过发冷阶段,会直接发热,但发烧时有发冷症状的宝宝,大多会烧到39度左右,也会比较难受,当然有时候发烧也会发生排不出汗的情况,因此三阶段的过程家长可作为参考,但不能概括每个宝宝的发烧过程喔!

                1.发冷

                原因&症状

                当宝宝受到感染时,体温调节中枢会自己调高,以保护自己,但是当体温还没上来前,身体会有产热机转,主动把热带到身体中心部位,这时四肢循环会变差,产生手脚冰冷的状况。发冷是发烧的前期,测量体温时可能还不到38度,但宝宝会全身打冷颤,甚至有畏寒的情形。

                处理

                为宝宝添加衣服,并让他多喝些温水,帮助体温上来,以减轻宝宝的痛苦,当宝宝有发冷症状时,千万不要急着帮宝宝降温,这样做反而会让宝宝更不舒服。

                2.发热

                原因&症状
                宝宝发烧时体温攀升,这时皮肤摸起来很烫,表示宝宝已经在发烧了,许多家长们为了让宝宝快点出汗而为其添加更多衣服,却容易让宝宝体温更高,宝宝身体会更加不适!

                处理
                这时家长们应保持室内通风,并让宝宝多摄取些温开水,为宝宝脱去身上多余的衣物。

                3.出汗
                原因&症状
                当宝宝因受到感染而发烧时,体温会自动升高以保护人体,等到感染情况稳定时,人体不需要再派出抗体与白血球来对抗细菌,这时为了降低体温点,把热量带走,所以会产生排汗状况,以降下体温。

                处理
                当宝宝出汗时,表示身体正在散热,家长们应该帮宝宝擦去身上的汗水,以避免汗水阻塞毛孔,阻碍宝宝降温。

                物理降温的最佳方法
                除了药物退烧,运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帮助发烧的孩子降温。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温或温水擦浴三种办法,那么,哪种方法最适合宝宝呢?

                酒精擦浴是以前人们常用的退烧方法,但是现在不提倡给宝宝用这种方法,用酒精擦拭宝宝的身体,会造成孩子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刺激大,另外还有可能造成小宝宝酒精中毒。

                用冰枕或冰敷额头方式退烧,是许多家长经常采用的。但六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宜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小宝宝易受外在温度影响,使用冰枕会导致温度下降太快,让宝宝难以适应。另外,宝宝发烧时全身的温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温作用,倒不如温水擦拭宝宝全身效果好。

                温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温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脸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降温处理时,如果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为什么呢?当病源侵入人体后,体温都要升到一个相应的温度,这就是设定温度。降低设定温度是给孩子退烧的关键。因为设定温度若不改变,散热的同时,身体仍然会发动产热作用来达到目标体温。这时用冷水给孩子擦澡,企图通过散热来退烧,不但无效,反而让孩子发抖寒战,非常痛苦,所以必须先用退烧药物,降低设定温度,这时再辅助物理散热,体温才会真正降下来。

                多穿点还是少穿点?

                宝宝发烧后,常常有一个问题让家长犹豫不决:究竟发烧时应该多穿衣服免得发抖,还是脱掉衣服帮助散热?其实,加减衣服要配合发烧的过程。当设定温度提高、体温开始上升时,孩子会觉得冷,此时应添加长袖透气的薄衫,同时可以给予退烧药。服药半小时之后,药效开始发挥,设定温度被调低了,身体开始散热反应,孩子会冒汗感觉热,此时就应减少衣物,或者采用温水拭浴帮助退烧。

                孩子发烧时不可多吃鸡蛋

                孩子发烧后,通常都会出现食欲不佳的现象,这时候应该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奶类、藕粉、少油的菜汤等。等体温下降,食欲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软饭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另外,要多喝温开水,增加体内组织的水分,这对体温具有稳定作用,可避免体温再度快速升高。

                当孩子发烧时,许多家长觉得应该补充营养,就给孩子吃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鸡蛋,实际上这不但不能降低体温,反而使体内热量增加,促使婴儿的体温升高,不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几招简单的退烧法

                (1)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父母可用生姜红糖水为之祛寒,在水里再加两三段一寸长的葱白,更有利宝宝发汗。

                (2)如果宝宝发烧咽喉肿痛,舌苔黄,小便黄而气味重,说明孩子内热较重,这时不能喝姜糖水,而应喝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

                2010-05-14 09: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