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小儿咳嗽

      pic of user:xiao090204

      我不是江南雪

      历史

      悬赏:20分

      回答:5

      小儿咳嗽

      我宝宝现在快十六个月了,最近几天咳嗽。一开始只是咳几声,吃药后好些。昨晚洗了个头。睡到半夜嗓子有些嘶哑,咳嗽不止,好像有痰咳不上来。喝了不少水又睡了。今早起来咳得很厉害。有痰。中午时又流鼻涕了。给她吃了优卡丹,葵花止咳的,还有中药消炎灵。不知吃这几样药行不行。用不用换别的药。会慢慢好起来吗?

        avatar of 首儿所附属医院专家团

        首儿所附属医院专家团

        历史


        您好,目前您孩子可能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您给孩子口服的“优卡丹和葵花止咳”都可以,不知道“中药消炎灵”的具体成分?因此不能判断您是否需要继续给孩子服用。一般服药3天,如果孩子咳嗽仍无好转,请您带孩子就医,查看是否存在下呼吸道感染。注意:近日多饮水、清淡饮食。如果吃3天药后明显好转,一定会逐渐好转的,请您放心。

        2010-05-25 17:24:41

          avatar of xwjkkl

          xwjkkl

          历史

           

          用川贝和梨煮水在加些冰糖,效果不错,可以止咳,化痰,大概三到四天就能好。具体量到药店问一下就都知道。

          2010-05-24 15:51:5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涵哲王子

            涵哲王子

            历史

            小儿一般不适合使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咳必清,咳美芬等,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 气道管腔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给予较强的止咳药,咳嗽虽暂时得以停止,但气管黏膜上的纤毛上皮细胞的运痰功能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蠕动功能受到了抑制,痰液不能顺利排出,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影响呼吸功能。联邦止咳露中含有可待因,要注意服用剂量和时间,一般较剧烈的刺激性干咳可选用这类止咳药。但要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使用。

            小儿咳嗽适合选用兼有祛痰,化痰作用的止咳药,糖浆优于片剂,糖浆服用后附着在咽部黏膜上,减弱了对黏膜的刺激作用,本身就可达镇咳目的,服用时不要用水稀释,也不用用水送服。

            按中医理论,把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和内伤咳嗽,选用中药止咳糖浆时,因药性不同,也有寒、热、温、凉之分,须对症服用。蛇胆川贝液具有驱风镇咳、除痰散结之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咳嗽多痰等症,对于风寒引起的咳嗽、咯白稀痰、夜重日轻者切勿使用。复方枇杷膏,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咽喉干燥、咳嗽不爽等证。鲜竹沥 药性偏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风寒咳嗽则不宜服用。 消咳喘药性偏热, 不能用于小儿的发热咳嗽、痰黄带血者。另外,百日咳糖浆 药性都偏温,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比较适宜,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则不可服用。虚证咳嗽多为慢性咳嗽,且咳嗽无力,并伴虚弱多汗,四肢发凉,此时宜用桂龙咳喘丸、固肾咳喘丸等。还有一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止咳药———伤风止咳糖浆, 也叫非那根糖浆,以止咳为主,兼顾化痰,并有镇静作用,适用于夜间咳嗽多痰、影响睡眠及由于过敏引起的支气管炎等病,小儿要掌握好剂量。

            在治疗咳嗽时,不要长期服用抗菌素,要找出病因,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止咳祛痰药,注意护理。

            2010-05-24 15:47:38

              avatar of 尤扬

              尤扬

              历史

              猴枣散去痰很好,止咳给他吃些枇杷水

              2010-05-24 16:03:30

                avatar of 寒露

                寒露

                历史

                可以从几个方面对宝宝进行护理,1要宝宝多休息,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3尽量少洗澡4减少室外活动,尤其不要去人员聚集的地方5注意天气变化,及时为宝宝添减衣物。还要注意给宝宝做些清淡、可口有营养的食物,尽量避免吃太咸或辣的东西,更不能吃冷饮,应鼓励宝宝多喝温热的水。

                2010-05-24 16: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