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营养  > 睡觉眼睛闭不紧是怎么回事?

      pic of user:guoguo7323

      guoguo7323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睡觉眼睛闭不紧是怎么回事?

      我家宝宝五个月了,最近睡觉眼睛总是半睁着。我发现他的食欲这几天也不好,请问大家这是怎么了?

        avatar of liu780510

        liu780510

        历史

         

        宝宝的睡觉方式不同



        大人可以很快从醒着的状态进入深眠,宝宝却不行。宝宝在进入深眠状态前,要先经过浅眠阶段。现在我们就让你的宝宝睡觉。



        宝宝进入睡眠的方式不同

        宝宝睡觉的时间到了。他的眼皮慢慢往下垂,在你的怀里开始打瞌睡。他的眼睛完全闭起来了,但眼皮还在翻动,呼吸仍然不规则、手脚还是弯着的,他可能会突然惊起、抽动、露出一丝微笑——我们称为睡眠笑容。他甚至可能还会出现一阵阵的吸吮动作。正当你弯下腰,想把这个“睡着的”小宝宝放在婴儿床上,悄悄离开时,宝宝醒了。这是因为他本来就没有完全睡着。当你把他放下时,他仍在浅眠状态。

        现在,再试一次。用你平常哄宝宝睡觉的方法,抱着宝宝摇摇、喂奶、散步都好,但把时间拉长一点。很快,宝宝脸部的活动和身体的抽动都停止了;呼吸变得比较有规律、比较浅;肌肉也完全放松。在这之前握着的拳头松开了,手脚也有气无力地悬着(软趴趴的手脚,是深眠的证明)。现在你可以把宝宝放下来,悄悄走开,你松了一口气,因为宝宝终于睡着了。夜间育儿第一课:宝宝需要被照顾着睡着,而不是被放下然后就自己睡着的。

        为什么?婴儿在头几个月,要经过约20分钟的浅眠阶段,接着才会渐渐进入不容易醒来的深眠阶段。如果宝宝还在浅眠阶段,你就急着把他放下来,那宝宝通常都会醒来。这个道理,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一定要等他完全睡着了,才能把他放下”的麻烦宝宝。大一点的婴儿,不太需要经过浅眠阶段,很快就能进入深眠阶段。父母要学会辨识宝宝的睡眠阶段。深眠的宝宝,你把他从汽车安全座椅上抱到床上,宝宝也不会醒过来。



        宝宝的睡眠周期较短

        你站在床边,充满爱意地看着宝宝安详地睡着。约一个小时后,宝宝开始显得局促不安。他翻了一个身,眼皮动了几下,脸上肌肉稍微扭曲,呼吸变得不规则,肌肉紧绷起来。宝宝再度进入深眠阶段中,如果此时有任何不适或打扰到宝宝的事情,宝宝就会醒过来。你将手温柔地放在宝宝背上,哼一首催眠曲,10分钟内,宝宝又开始从浅睡眠阶段进入深眠了。整夜都能这样吗?还没有完呢!

        一小时后,宝宝又进入容易惊醒的浅眠阶段,或许今晚又要半夜醒来了。夜间育儿第二课:宝宝的睡眠周期比大人短,浅眠阶段出现的次数较频繁,因此容易在半夜醒来的次数也比大人多一倍。大约每个小时就醒来一次。大部分不眠的夜晚,都是因为在这段敏感时期醒来后,没办法再睡着,没办法再进入另一个深眠阶段。

        这对白天已经因为照顾宝宝而精疲力尽的父母似乎很不公平。夜间育儿第三课:宝宝会有这样的睡眠方式,不是没有原因的。



        生存优势



        假设你家宝宝的睡眠方式跟大人一样,晚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深眠阶段,只有少数时间处于浅眠阶段,而且就算醒来后,也很容易再睡着。听起来太棒了!对于你来说也许是好事,但对宝宝却不是。假如宝宝觉得太冷了,却不能醒来传达需要温暖的信息;假如宝宝饿了,却不能醒来传达要吃奶的信息。假设宝宝鼻塞,呼吸不顺畅,但却不能醒来向父母求救。我们相信,宝宝与生俱来的睡眠模式,让他在出生后头几个月,也就是夜晚需求最多,沟通能力却最有限的时候,特别容易醒来,这真是再巧妙不过的设计了。



        发育优势



        研究睡眠的专家相信,浅眠对宝宝有好处,因为浅眠能让婴儿进行智力活动。在浅眠时做梦,能提供宝宝发育中的脑部视觉图像。这种睡眠期间的自动刺激,能增进脑部发育。有一天,当我正在解释浅眠如何有助于宝宝脑部发育时,一位疲劳的妈妈突然扑嗤一笑地说:“果真如此,我的宝宝以后一定绝顶聪明。”

        宝宝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一觉睡到天亮呢?婴儿进入稳定期——也就是容易睡着,并保持睡眠状态——的年龄因人而异。有些宝宝很容易睡着,但也很容易醒过来。有些宝宝很难睡着,但睡着后就不容易醒。不容易睡着,却很容易醒的宝宝最累人的。

        宝宝出生后头3个月,睡眠习惯跟吃奶习惯很像:吃是少量多餐,睡也短暂、频繁的小睡。小婴儿很少连续睡超过4个小时,而不需要起来吃奶。他们对于白天夜晚没什么概念,通常一天要睡上14到18个小时。

        从3到6个月开始,大部分宝宝都会开始进入睡眠稳定期。白天醒着的时间拉长,有些晚上可以连续睡上5个小时,但还是至少会醒来一两次。随着宝宝越长越大,深眠时间会拉长,浅眠时间会缩短,晚上容易醒来的敏感时期会减少,也能更快进入深眠。这种情况称为睡眠成熟(sleep maturity),至于宝宝何时会发展出类似大人的睡眠模式,仍是因人而异。

        这理论听起来不错,可是为什么宝宝还是会在半夜醒来呢?正当宝宝的大脑开始要好好睡时,宝宝的身体却把他叫醒。一些会唤醒宝宝的刺激,如冷,牙齿痛(发生在长牙期)等,变得比以前更频繁。随着宝宝经历一个一个重大的发展里程碑(坐直、爬行、走路等等),他们常常会醒来练习这些新学会的技能。而正当宝宝开始要停止晚上的“热身运动”时,又有其他因素介入,如与妈妈分开的焦虑,让宝宝会在晚上醒来,提醒你为人父母是全天候的工作,虽然半夜醒来时无可避免的,但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这种情形也会减少。然后,又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降生了,于是忙碌的夜间育儿又得从头开始。

        现在你已经清楚宝宝的睡眠的方式跟你的有何不同,以下要读的是我们从教养家中的8个宝宝,以及咨询几百对父母的经验中,找出的一套有效步骤。



        第一步:好的开始



        在一开头,先来看看你自己对睡眠的态度。



        建立夜间育儿心态



        你对宝宝的睡眠有什么看法?你是否认为白天老是跟宝宝黏在一起,所以夜间是好不容易才有的休息时间,是跟宝宝分开的最佳机会?宝宝“一觉到天明”是不是你育儿最优先的考虑?如果宝宝没有好好睡觉,就是你育儿的失败?如果以上3个问题,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不适合用这个方法。

        晚上与宝宝相处也是育儿生活的一部分,你的态度应该是:白天我希望宝宝能跟我亲近,信任我。我希望把白天与宝宝亲密的健康感情也带进夜间。我不愿意让我的宝宝觉得晚上与我分开了。换句话说,父母与宝宝之间的亲密感,白天与夜晚是不同的,但这份亲密感仍然存在。我们希望父母能够避免这种心态:要让宝宝一觉睡到天明,需要很多小玩具与缺乏人性的技巧,好“去除”宝宝在夜晚醒来的习惯。这种做法短期或许有效,就长远来看却是损失。当你去除宝宝晚上醒来的习惯是,可能也会同时将与宝宝之间的感情一并除去。



        关于婴儿睡眠的基本知识

        ◆宝宝要先经过REM睡眠才能真正睡着;他们需要帮忙才能睡着。

        ◆宝宝的睡眠周期比大人短,浅眠时间比深眠多。

        ◆宝宝晚上容易醒来的时间比大人多,而且很难再睡着。

        ◆“一觉到天亮”在医学上的定义为:连续睡5个小时。

        ◆宝宝刚出生到6个月大时,通常一晚醒来2到3次;6个月到1岁大时,醒来1或2次;1到2岁大时,可能一晚醒来1次。

        ◆宝宝本身的性情对睡眠习惯的影响,比父母的夜间育儿能力大。宝宝晚上醒来不是你的错。

        ◆上床前用固体食物将宝宝喂得饱饱的,并不能让宝宝睡久一点。

        ◆你可以让宝宝跟你一起睡。事实上,对许多家庭来说,让宝宝跟父母一起睡比其他安排都好,或许也比让宝宝孤单地睡在婴儿床上更“正常”。

        ◆你不能强迫宝宝睡觉。创造有安全感的环境,让宝宝自己想睡,是培养宝宝的睡眠正确态度的最佳方式。半夜常常醒来的情况,不会持续一辈子。



        发展对你有用的夜间育儿方式



        凡是有小宝宝的家庭,自然就会有一堆“专家”找上门来,教你如何不计代价地哄宝宝睡觉,让宝宝能一觉睡到天明。每个宝宝的性情不同,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也不同,因此,没有能哄宝宝睡着的正确方法,只有对于睡眠的正确态度。

        每个宝宝与生俱来的性情,都会影响他的睡眠方式。而且不同父母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睡眠习惯,这些都要列入考虑。你必须发展出一套既适合父母又适合宝宝的夜间育儿方式。试试那些你觉得能兼顾你和宝宝的夜间育儿方法,如果管用,就继续用,如果不管用,要勇于尝试其他的方式。

        好好睡觉的宝宝部分是先天的,部分是被造就出来的,但绝对不是逼出来的。我们提出不同的夜间育儿方式,并考虑到每位家庭成员的夜间需要。这些技巧当中,至少有一个以上是在大多数时候,都能适合大多数家庭的。某个方法的一部分,可能又比较适合宝宝的某个成长阶段与父母的生活方式,而其他方法则比较适合其他阶段。我们只有一个要求:不要吝于尝试不同的方法,以便找出适合宝宝性情、你的生活方式与睡眠习惯的方法。



        夜间亲密育儿法



        经过了多年的尝试后我们认识到,夜间亲密育儿法是对大部分家庭都管用的方法。我们在家用的是这个方法,在诊所也教别人这个方法,经验、科学、常识都告诉我们这个方法有用。这个方法不激进,不极端,很基本,也很简单。这种夜间育儿法有两个要素:

        一、 白天调整与缓和宝宝的脾性;

        二、 晚上挨着宝宝睡觉。



        白天好好休息有利于晚上好好睡觉

        大部分睡不好的情况,都跟生活不规律有关。新生儿的生活是没有规律性的。睡眠与吃东西的“时间表”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宝宝的生理系统似乎没有规则,这种缺乏规律性的状态,是要持续一整天的。如果你白天帮宝宝调整得好一点,他晚上的状态也会比较好。做法如下:

        信号喂食

        白天频繁的信号喂食(即宝宝一发出饿的信号就喂他),能把宝宝喂饱,晚上宝宝也会睡得比较好。白天按照固定时间喂奶的宝宝,容易白天睡觉,晚上吃奶。

        白天把宝宝背在身上

        白天多用背巾背着宝宝。跟妈妈距离近,宝宝吃奶的次数会比较多,也会较安静,而白天安静的宝宝,晚上也会比较安静。(把宝宝背在身上能减少宝宝哭闹,见第444页。)你白天的育儿方式,以及这种方式对宝宝白天行为的影响,同样也会影响到宝宝晚上的睡眠习惯。躺在妈妈怀里的宝宝,发出的信号可以马上获得回应,自然能够学会信任与镇静。白天不焦虑的宝宝,晚上也不焦虑。

        白天的亲密育儿法,对于宝宝夜间睡眠习惯的影响,在生来就爱哭闹得宝宝身上尤其明显。这些宝宝晚上睡不好是出来名的。白天将宝宝哭闹不安的倾向缓和下来,晚上他也会比较安静。简而言之,白天的亲密育儿法能让宝宝早早地了解:没有必要哭闹——无论白天或晚上。



        对父母有什么好处?

        除了因为常常喂奶和抱着宝宝,能减少宝宝的焦虑外,白天的亲密育儿法还能给妈妈在晚上开个好头。喂奶和把宝宝背在身上,让妈妈和宝宝的互动更频繁,妈妈对宝宝因此更加敏感。白天,你了解宝宝,晚上,你的敏感度也会让你凭直觉就知道:宝宝应该睡在哪里?该如何回应宝宝的哭声?让宝宝入睡最佳的方法是什么?奇怪的是,几乎每一种训练婴儿睡眠的方法都没有提到“你的宝宝的夜间需求”。亲密育儿法能帮助你填补这个空白。

        你白天的育儿方式,能让你将这份亲密关系带到夜晚。在实践亲密育儿法的第1个月,许多父母会自然而然地想在晚上跟宝宝一起睡,不是因为他们看到书上说要这么做,而是他们自己觉得该这么做。毕竟,亲密育儿法就是宝宝子宫生活的延续。正如一位妈妈所说:“宝宝是出生了,但并不表示我们必须分开,让他一个人睡在婴儿床上——我怎样也不忍心把他放在哪里。”



        宝宝应该在哪儿睡呢?

        能让家里每个人都睡得好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有些宝宝在父母的床上睡得最好;有些宝宝在父母卧室的婴儿床上睡得最好;有些家庭比较喜欢让宝宝自己睡一间房。不过要讲究实际的话,那么当你开始了解宝宝的夜间习惯及需要时,你要准备将所有的有关睡觉的安排都做一些变通。跟宝宝一起睡,是我们坚信也极力推荐的做法(详细讨论见第484页)。与新生宝宝一起渡过夜间生活的关键是勇于尝试不同的夜间育婴方式,并坚持住其中最好用的,而且当宝宝的发育需求及你的家庭状况发生变化时,你选择的方式也要变化。



        第二步:营造环境



        再强调一次:你不能强迫宝宝睡觉,必须让宝宝自己想睡。你的角色是营造出让宝宝喜欢睡觉的环境,然后发出让宝宝知道该睡觉了的信号。你可以针对宝宝的年龄、发育阶段、夜间脾性,以及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睡眠习惯,从下列的睡眠诀窍中挑选出合适的。记住,睡眠诀窍是否惯用,完全取决于宝宝的脾性和发展阶段。今天晚上不管用的,或许下星期会有用。



        如何让宝宝睡着



        常常是宝宝还没有睡意时,父母就先累倒了。以下是如何让那双小眼睛乖乖合上的方法。

        白天的抚爱

        白天多抱着宝宝、安抚宝宝,晚上宝宝比较容易入睡。

        固定的睡眠时间

        宝宝越大,越需要有固定的睡眠时间和习惯。有固定睡眠时间和习惯。有固定睡眠时间和习惯的宝宝,通常睡得比较好。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夜生活丰富,要在固定时间早早上床睡觉,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普遍,也不太容易做到。许多忙碌的父母,常常到晚上六七点才回家,这以后的时间对宝宝来说是黄金时间,他们才不会马上乖乖上床睡觉。但在外面累了一天的父母却可能希望宝宝早点上床,用一晚上的时间来对付坏脾气的宝宝,他们实在受不了。如果父母双方或其中一人回家的时间经常较晚,那么把宝宝的上床时间定得晚一点可能比较实际。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让宝宝在下午先睡个小觉,这样宝宝晚上在跟忙了一天的父母相处时,才会安静下来。

        2007-03-02 21:07:46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阳阳

          阳阳

          历史

          观察一下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如果影响到生长发育,可到眼科检查。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

          2007-03-02 17: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