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家庭教育  > 情绪化

      pic of user:xiaobenben1234

      小白肥肥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情绪化

      我儿子2岁半,非常喜欢看书,但书里有一点伤心、紧张的情节,他就会哭,这正常吗?

        avatar of

        历史


        无论男孩女孩,哭都是正常的情绪表达方式。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哭总表现出反感,那么可能孩子的情绪会因紧张而得不到正常梳理,反而不利于他展现自己积极乐观的一面。 一般来说,接受孩子的情绪,不阻止他的哭泣,认真倾听,积极引导,是让孩子的情绪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可以参考2006年2期下半月刊《破解孩子的情绪密码》。 另外,孩子动不动就哭,应该是有原因的: 气质 有些孩子天生敏感爱哭,情绪偏消极,容易烦躁、生气,常为小事发脾气、抱怨,即使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想让他笑,也不容易。 孩子哭时,父母不应指责他,也不要自责,可以抱抱他,静静地等他哭完。也可以在对他表示理解之后,用一些平时能吸引他的事转移他的注意。重要的是平时要注意了解孩子表达积极态度的方式。比如,孩子表达同意,可能不会痛快地说“好”,仅会轻轻地点头。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积极情绪,把孩子的快乐放大、延长。暗示孩子:他是个快乐、友善的宝宝。 健康状态 身体状况欠佳的宝宝,自己说不清,父母又没有发现,很可能会动不动就发脾气。 不仅病中的宝宝容易哭,有些宝宝还因为在病中充分感受到了哭的“威力”,即使病好了,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哭”这一有用的“工具”。 如果在宝宝发蔫、烦躁或面色不好时,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并帮助孩子恰当地描述自己的状态,都会减少孩子依赖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适行为。 另外,即使孩子在病中,也不必特别惯他,平常不让多吃糖,此时也不可为了让他少哭就多给糖吃;平常只让喝白开水,此时也不可不加限制地给孩子果汁。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合理要求,对成人来说可能有点难,但非常必要。 挫折感 当孩子认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而动手能力又跟不上时,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这时,如果我们急于帮助他,一方面会使他的动手能力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又使他的愿望向更高难度的方向发展,结果就进入了愿望与能力间差异进一步增大的恶性循环。 因此,在孩子最初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成人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哪怕是他想够一个玩具,都不要把玩具轻易递给他,而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暂时的失败和失败后的成功,会给孩子以后的探索带来更大的动力。而这动力是教不来的。

        2010-07-06 10:29:56

          avatar of elppazhang

          elppazhang

          历史

           

          看来你儿子EQ很高啊

          2010-07-05 16:41:1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