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0-1岁  > 宝宝夜惊

      pic of user:huge331550498

      胡名薇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4

      宝宝夜惊

      你好.请问我家宝宝好好会自己惊醒而且还哭?很急 谢了

        avatar of 瑞宝恩宝

        瑞宝恩宝

        历史

         

        婴儿的某些异常表现实属正常,年轻的妈妈不必惊慌。

        1.呼吸不规律:新生儿的呼吸不但浅表,而且也无规律,有快慢不均现象。这主要是新生儿肋间肌软弱、鼻咽部和气管狭小,肺泡适应性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所以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软弱且浅,新生儿每次呼气与吸气量均小,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所以呼吸较快,每分钟可达40-50次,这属生理现象。警示:若有面色发紫及其它症状出现,应及时就诊。

        2. 下巴抖动:新生儿出现下巴不自主的抖动,不伴其它症状,属正常生理现象。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抑制功能较差。警示:寒冷季节注意保暖,以免由于小儿受冷而出现下巴抖动。

        3. 肢体卷曲:胎儿在宫内都是头向胸,双手紧抱于胸前,腿曲起的姿势。出生后仍暂时保持着原有的胎儿体形,大约到满月后消失。双足内翻三个月后就会正常,所以小儿出生后常有小腿轻度弯曲、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四肢呈屈曲状态,这些表现都属正常现象,它与胎儿生前在子宫内的位置有关。

        4. 体重减轻: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往往有体重减轻的现象。这是因为生后不能立即进食或进食量少,再加上每天排出大小便,呼吸和皮肤排出的肉眼看不到的水分等,使体内一时失去平衡,造成暂时性体重减轻。一般情况下10天内即可恢复。警示:如10天后仍未恢复,应寻找原因。

        5. 打喷嚏: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症状。新生儿鼻腔内血运丰富、鼻腔狭小、鼻脸短,有外界微小物质,如棉绒、绒毛、尘埃等均可刺激鼻粘膜引起打喷嚏,溢奶返流至鼻腔中,也可引起喷嚏。洗澡后小儿受冷气刺激,也可引起打喷嚏,妈妈不必担心,注意保暖就是了,且莫动辄服感冒药。

        6. 溢奶:新生儿的胃是“横躺”的。食道与胃连接处的贲门以及胃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幽门几乎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另外,新生儿胃的容量较小,贲门肌肉发育也尚未完善,关闭不严,容易引起胃内奶汁倒流。尤其是喂奶后立即换尿布,哭闹或多动时更会发生溢奶现象。有时用奶瓶喂乳汁或水时,由于其奶瓶的乳头没有被完全充满,致使小儿吸入空气,造成胃体膨胀而引起溢奶。警示:溢奶不同于吐奶,吐奶量较多,像喷出来一样,是一种病态,应去看医生,溢奶是生理现象,注意喂奶技巧,喂后轻轻抱起小儿,头部靠在母亲肩上,用手拍其背部2-3分钟,待听到打嗝声再放到床上。喂奶后勿换尿布,不要让小儿哭闹,取右侧位可使溢奶减少。

        7. 女婴阴道出血:女婴于生后一周左右阴道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或粘液属正常现象。这是由于胎儿在体内受母体雌激素水平作用,出生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子宫及阴道上皮组织脱落,医学上称为“假月经”,属正常生理现象。

        8. 乳房增大:母亲怀孕后,体内孕激素、催乳素等含量逐渐增多,直到分娩前达到高峰。这些激素能促进母体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受到影响。因此有的新生儿会出现乳房增大。出生后来自母体的激素消失,增大的乳房也就渐渐消失了。因此父母切忌紧张,更不应挤乳头,以免发生感染。

        9. 皮肤黄染:新生儿出生后2-3天皮肤变黄,但过7-10天后,黄色逐渐减退而消失。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警示:若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发黄,且很快加重,或两周后黄疸仍不消退,应考虑是病理黄疸,需到医院治疗。

        10. 马牙:新生儿齿龈边缘或在上腭中线附近常会有乳白色的颗粒,乍看起来像长出牙,俗称“板牙”或“马牙”,这是上皮细胞堆积形成的。一般经两周左右可自行吸收或脱落,不必治疗。更不能用针去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粘膜,引起感染。

        11. 脱皮:新生儿皮肤脱落是正常现象。新生儿皮肤最上层表皮的角化层,由于发育不完善,容易脱落。另外,新生儿连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不够发达,细嫩松软,使表皮和真皮连接不够紧密,表皮脱落的机会就多。

        12. 打嗝:新生儿打嗝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不是病。这是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而致。

        13. 惊跳:新生儿在睡眠时常常出现惊跳,属正常现象。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受到刺激引起的兴奋容易“泛化”,凡是大声、强光、震动以及改变体位都会使小儿惊跳起来。新生儿惊跳时,只要妈妈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身体任一部位,都可以使其安静下来。警示:新生儿惊跳应与惊厥区别开来。惊跳表现为双手向上张开,又很快收回,有时还伴有啼哭。新生儿惊厥则表现为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口部反复地作咀嚼、吸吮动作,吸呼不规则,皮肤青紫,面部肌肉抽动。出现这种症状时,应及时看医生。

        14.体温波动: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善,调节功能差,体温不易稳定。受凉时,新生儿没有颤抖反应,只是依赖一种称为棕色脂肪的物质产热。新生儿的体表面积按体重比例计算比较大,皮下脂肪又薄,很容易散热,造成体温过高,或盖得过多,又未补充足够水分,可使新生儿体温升高。所以要保持新生儿体温正常,就应让新生儿处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夏季要通风,多饮水;冬季要注意保暖。

        2010-10-24 21:28:5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王缪一

            王缪一

            历史

            可能是缺钙导致的。
            怎样判断小儿缺钙?

            由于小儿生长迅速,并且户外活动少,晒太阳少,常引起钙的吸收不足而导致各种缺钙表现。小儿是否缺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①常表现为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小儿头颅不断磨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

            ②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有时家长发现小儿不如以往活泼。

            ③夜惊,夜间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

            ④1岁以后的小儿表现为出牙晚,有的小儿1岁半时仍未出牙,前囱门闭合延迟,常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

            ⑤前额高突,形成方颅。

            ⑥常有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小儿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小儿缺钙严重时,肌肉肌腱均松弛。如果腹壁肌肉、肠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肠腔内积气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状。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现驼背。1岁以后小儿学走路,如果缺钙,可使骨质软化,站立时身体重量使下肢弯曲,有的表现为"X"形腿,有的表现为"O"形腿,并且容易发生骨折。

            缺钙的表现各种各样,家长应学会根据表现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缺钙,以便在缺钙时及时给孩子提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鱼、虾皮、海带、排骨汤,同时多吃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羊肝、牛肝,来促进钙的吸收。一般情况下,缺钙较轻的患儿在食补后即可改善缺钙症状。如果症状较重,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2010-10-24 22:20:18

              avatar of weiyisx

              weiyisx

              历史

              要补钙!!!!!!!!!!

              2010-10-25 1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