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幼儿园  > 宝贝4岁半了脾气喜怒无常,还打人

      pic of user:weiwei060731

      失败的妈咪

      历史

      悬赏:30分

      回答:5

      宝贝4岁半了脾气喜怒无常,还打人

      宝宝4岁多了。做什么事都只依自己的性子,要什么东西,或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达到目的,否则便哭闹不止,我是劝也劝过,骂也骂过,打也打过,可是怎么都不见效。有时候跟宝宝说话,宝宝就好像没有听见,依然我行我素。从幼儿园回来宝宝会吵着要写作业,可是教她写作业的时候,她就说累,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作业,会累死她的。有时候宝宝好像是在故意找些事,早上穿袜子嫌这双太小,那双太大。以前还蛮听老师的话,可是现在谁的话都不听了。动不动就是要转园不要上这家幼儿园,另外再找。发脾气的时候会打爸爸,打妈妈,摔东西,为这些我真的头痛得很,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教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才好。

        avatar of binbinkeai

        binbinkeai

        历史

         

        过了1岁半以后,宝宝就进入了所谓“第一反抗期”的时期。过去老实听话的宝宝,逐渐开始变得任性,经常说“不要”,这在父母看来,很难让事情顺利地进行下去。
        “反抗”一词包含有“抵抗”的意思,宝宝并不是毫无道理地抵抗,其实他们是在坚持自己的主张。如果这些主张得以实现,对于宝宝“自我”的确立非常重要。
        如果仔细观察这种状态下宝宝的举动就可以明白,这是宝宝有了自我主张的表现。例如,想要自己穿鞋、想要自己用筷子、想要自己洗碗等等,大都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如果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四五岁宝宝,在这种情况下会说:“我自己穿鞋!”“我也想用筷子!”“我自己洗,不用帮忙。”等等,将自己的主张正确地传达给对方。但是,语言表达能力还相当贫乏的2岁宝宝只会说“不要”和“自己做”,很难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父母,而被误以为是在“反抗”、“任性”。
        所以,宝宝这个时期的反抗表现,是宝宝自我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爸爸妈妈们应该正确地看待这一现象。尽量放手让宝宝自己动手尝试各种事物。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满足这一时期宝宝心理上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提高宝宝各个方面的能力。
        人们在形容与孩子有关的东西时,通常用到词都是“可爱”,即便是喜欢破坏的孩子,也会被家长善意地称作“顽皮”、“淘气”,然而在英国,人们却用“可怕”来形容两岁的孩子。如今,“terrible twos”(可怕的两岁)更是已经成为英文中一个固定的说法。
        之所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可怕,是因为他们在这时开始表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特征,非常难缠,喜欢作对,万事都有叛逆倾向。因此,也有幼教专家把此阶段称为“人生第一青春期”,泛指一岁半到3岁之间。
        2岁之前,孩子处于生理快速成长期,学习吃喝拉撒,爬坐立走,听音说话,欲求基本都能跟家长的意愿合拍。2岁左右以后,孩子会进入情感发展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具有独立做出选择的冲动。然而,限于他们不能像大人一样用语言表达,只能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他们经常会反抗大人的决定,天冷了不肯增加衣服;流感季节非要往人群里扎;家长变着花样做吃的,孩子却不领情,该不吃还不吃。
        对此,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副主任医师闫琦表示,孩子在2岁左右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是他们必经的发育阶段,家长需要做的是正确疏导,而不是施以“管教”。
        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在2岁时,特别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因此父母不要强制要求孩子“不准干什么”和“必须干什么”,而是要给他们一些选择机会。“比如给孩子补充维生素,不要简单地命令他们吃苹果,而是将香蕉、苹果、橘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摆在孩子面前,让他们自行选择。”假如他们选苹果后又变卦了,家长也别急,因为这是孩子在学习如何做抉择。
        其次,可以和孩子平等地进行“条件”交换。闫琦举例说,如果孩子在大风天非要出门,但又不想戴帽子。此时,家长就可以这样跟孩子说:“爸爸妈妈都答应带你出门了,你是不是也该答应我们戴上帽子啊?”给予孩子尊重,也教会他们尊重别人,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家长要学会让步。闫琦建议父母们,如果孩子的行为与父母意愿不一致,但孩子也不会因此而遭遇危险、疾病等,最好能让孩子自己做主,父母没必要强加干涉。
        国外的妈妈们当听到孩子对自己说“不”的时候会兴奋地跳起来,因为,她们认为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标志(2岁左右),说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长的。而孩子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并不是好现象,长大以后他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用制造麻烦代替说“不”。
        当听到自己的“小尾巴”对自己说“不”的时候,我们的妈妈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为孩子对妈妈的话说“不”。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妈妈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孩子产生反抗心理的原因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处世的观点,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这时,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虽然,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记,两岁左右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因此,除了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还应教他们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样的反抗表现是“正常”的
        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以下种种事情:
        1、拒绝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调;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
        5、不呆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
        从孩子一岁开始,这些事情就时有发生,在两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执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会感觉,孩子是和故意他们对着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又会变得很“乖”,3-5岁的孩子记忆力增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通过倾听和使用语言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帮助“反抗”幼儿度过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父母的帮助,孩子才能顺利度过反抗期:
        1、情绪紧张的孩子更易反抗
        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就该让他们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教他学习新东西或做事情。
        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当孩子生病时,通常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宽容他们一些。
        2、保护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因此,他们会做出一些可能会产生危险后果的行为,发现后,父母应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说,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兴,但可能被车子撞倒。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非常疼。”
        3、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举例告诉孩子,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4、父母的要求应合理
        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觉得烦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四、出现问题后怎么办
        比如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孩子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了。因此,当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发生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及时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2010-12-13 11:39:07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PAN201314

          PAN201314

          历史

          孩子在2岁左右爱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对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孩子要到外面玩,家长不允许,为什么不允许,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过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而4岁以上的孩子,对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些事理,如果还频频哭闹、经常发脾气,其原因大多在家长身上。说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存在问题,使孩子养成了好发脾气的习惯。
          脾气发作不仅严重损伤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而且也使家长狼狈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您要想方设法制止孩子哭闹、发脾气。怎样制止呢?一定要根据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奏效。

          2010-12-13 10:43:28

            avatar of 逆夏

            逆夏

            历史

            小孩子 不爱学习 爱玩是他的天性 如果说是发脾气 应该 好好的哄 而不是凶 意思就是 以人为例 让他主动 哎 不知道该怎么说 呵呵

            2010-12-18 22:35:42

              avatar of 小天使诗琪

              小天使诗琪

              历史

              宝宝为什么爱打人?

              宝宝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两岁左右的孩子,特别是男孩中很常见,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的特点。随着宝宝生理、心理的发展,如果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攻击倾向可以转化为其成长过程中的力量,转化为忍耐、坚毅等积极的品质。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爱打人,有多方面的原因:

              *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只要宝宝不喜欢的,他都会用“打”的方式去排除、去解决。

              * 还没有完全掌握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想要的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 还不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借打人这种方式来表达情感。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 模仿电影、电视或身边的人的行为。

              * 父母娇惯。宝宝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被严厉制止,使宝宝形成了习惯。

              * 以打人来寻求父母的注意。


              怎样纠正宝宝的打人行为?

              1.立即制止宝宝的打人行为

              很多宝宝打人“屡禁不止”,往往是因为刚开始的几次“尝试”没有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所以当宝宝举起小拳头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及时制止,教育要坚决、反复、具体。

              2.进行“冷落处理”

              所谓“冷落处理”,就是对宝宝打人行为的“惩罚”,在一段时间内全家人都不跟他说话,用这种方式告诉宝宝,他刚才的表现不受大家的欢迎。一般大约15分钟之后,宝宝的情绪就能恢复,主动与家人说话。这时虽然你已经原谅了宝宝,但是为了增加教育深度,你还可以再沉默几分钟,然后及时地进行教育。

              3.对好行为给予表扬

              当宝宝友好地与小朋友玩耍、把玩具分给别人时,应给予宝宝表扬,让宝宝知道这么做是正确的,以此来提高宝宝的自信。久而久之,宝宝的攻击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4.鼓励宝宝说出打人的原因

              也许宝宝会说不清楚,但爸爸妈妈仍应该鼓励宝宝把打人的原因说出来,然后帮他分析、解决。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爸爸妈妈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把玩具还回来。

              5.多关注宝宝的需要

              爸爸妈妈要时刻关注宝宝各方面的状况、需要,如病痛、疲倦、饥饿等,尽量及时帮他解决好。

              6.爸爸妈妈做榜样

              爸爸妈妈是宝宝的榜样,平时要友好、文明地与他人相处,不随便打人,给宝宝做个好榜样。

              2010-12-18 23:55:37

                avatar of Emmas85u52

                Emmas85u52

                历史

                注意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点,有点叛逆。父母要耐心找到方法再对症治疗哦

                2010-12-19 13: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