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腹泻  > 小孩以前不吐奶~~现在吐奶了怎么办?

      pic of user:sally2743

      sally2743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6

      小孩以前不吐奶~~现在吐奶了怎么办?

      小孩以前不吐奶~~现在吐奶了怎么办?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宝宝吐奶的原因

        宝宝吐奶的现象在大约40%的婴儿中经常发生。4个月大是宝宝吐奶最多的时候。别担心,如果你的宝宝吐奶很多,那很可能只是因为他还正在学习吃奶的技术。

        如果宝宝吃母乳或配方奶时吸进了空气,空气就会随着奶一起进到胃里。而空气肯定是要出来的,宝宝吐奶就是因为空气上行时会带出些奶来。

        相对于宝宝的个儿头而言,他需要摄入的营养很多很多。再加上有些宝宝真的很喜欢吃,因此难免有时候会吃得小肚子里都装不下了,于是就会发生宝宝吐奶的现象。

        此外,新生儿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宝宝食道末端的肌肉,也就是控制食物进出的肌肉,可能尚未长好。因此,也难怪宝宝吐奶这么多了。


        宝宝吐奶怎么办?

        试试下面的小贴士,帮助减少宝宝吐奶的情况:

        • 给宝宝喂奶时,尽量竖着抱他。如果让他蜷在你的臂弯里,或者坐在婴儿汽车座椅里慵懒地吃奶,会让配方奶或母乳不能直接进入他胃里,造成宝宝吐奶。

        • 喂奶时要安静。专心吃奶能够避免宝宝吐奶。减少周围的噪音和其他可能会让宝宝分心的东西。而且,尽量不要等宝宝很饿了才喂他。如果宝宝分心了或很急躁,就更有可能在吃母乳或配方奶时吞进空气,吐奶现象就更容易出现。

        • 如果宝宝是用奶瓶吃配方奶或挤出来的母乳,一定要注意奶嘴孔不能太小,因为太小会让宝宝着急,从而吞进空气。但另一方面,如果奶嘴孔太大,由于奶流得太快,宝宝吞咽不及也会造成宝宝吐奶。

        •每次喂完奶都要给宝宝拍嗝。实际上,如果宝宝吃着吃着很自然地停住,你就要利用这个机会,赶快在他又开始吃之前给他拍嗝。这样的话,如果宝宝胃里有空气,就能在他吃进更多的奶之前排出去了。

        注意别忘了拍嗝之前,要在你的肩膀上放块毛巾,以防弄脏衣服。如果你在几分钟内没有给宝宝拍出嗝来,也别担心。宝宝很可能那会儿还不需要打嗝呢!

        • 不要压着宝宝的肚子。宝宝穿的衣服和纸尿裤一定不能太紧,给他拍嗝的时候,不要把宝宝的肚子压在你的肩膀上。尽量不要在宝宝刚吃完奶的时候,就带他坐车出去,因为当宝宝坐在婴儿汽车座椅里时,他的胃也会受到挤压,造成吐奶。

        • 宝宝吃完奶后,不要让他动得太厉害。尽量让宝宝保持直立的姿势半小时左右。这样重力就会发挥作用。你可以背着他,把他放在背袋里,或者如果他够大的话,用枕头撑着他,让他靠在你旁边,这样也能减少宝宝吐奶。

        • 别给宝宝吃多了。如果宝宝似乎每次吃完奶后都要吐一点儿,他可能是吃得太多了。试试喂食的间隔稍微短一些,每次喂他的配方奶或母乳量稍微少一点,看看他愿不愿意。他可能乐意每次少吃点儿配方奶或母乳,但会想多吃几次。这也是一个避免宝宝吐奶的方法。

        •如果宝宝睡觉的时候容易吐奶,你可以把他的头抬高一些。虽然让他睡在枕头上并不安全,但是你可以用泡沫或木头块把他床垫的一头或小床的床头垫高,尽可能避免宝宝吐奶。

        在大多数情况下,到宝宝差不多六七个月大时,或者学会独坐时,宝宝吐奶的现象就不会再发生了。不过,还有少数宝宝吐奶会一直吐到1岁左右。


        宝宝吐奶会带来严重问题吗?

        首先你要判断宝宝是一般的吐奶还是呕吐。呕吐通常比一般的更用力,而且吐出来的奶量也比较多。宝宝吐奶只是吐出一些刚吃的东西而已。如果宝宝看起来很难受,他多半就是呕吐。

        宝宝吐奶通常只是你育儿过程中正常的一部分,大部分宝宝都不会感到不舒服。但如果宝宝体重没有正常增加,那么建议你带他去医院看医生。

        如果不是单纯的吐奶,宝宝开始出现喷射性呕吐,你要立刻带他去医院。喷射性呕吐是指宝宝嘴里的奶很猛烈地喷出去,比如一下子从房间的这头喷到了另一头。这可能说明宝宝是幽门狭窄,即胃末端的肌肉变厚了,食物无法通过并进入小肠。

        如果你看到宝宝的呕吐物里有绿色的胆汁,也要马上带他去医院。这也许说明宝宝的肠道出现了堵塞,可能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2011-01-24 19:38:53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家有漂亮女儿

          家有漂亮女儿

          历史

          孩子是否吃太多,是否有空气进入,如果这些情况都没有,可能是消化不好胃不好是孩子也是会吐奶的

          2011-01-24 19:48:44

            avatar of 寶貝儿

            寶貝儿

            历史

            小儿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内容物容易溢出。站立行走后,膈肌下降及重力的作用,才逐渐转为垂直位。另外,婴儿胃容量较小,胃壁肌肉和神经发育尚未成熟,肌张力较低,这些均易造成溢奶。
            ·婴儿胃的贲门(近食管处)括约肌发育不如幽门(近十二指肠处)完善,使胃的出口紧而入口松,平卧时胃的内容物容易返流入食管而溢奶。
            ·喂养方法不当,婴儿吃奶过多,母亲乳头内陷,或吸空奶瓶、奶头内没有充满乳汁等,均会使宝宝吞入大量空气而发生溢奶。
            ·喂奶后体位频繁改变也容易引起溢奶。

            溢奶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人工喂养,奶嘴的开孔大小要合适,奶嘴必须充满乳汁。
            ·如果母亲乳头内陷,在孕期就应加以矫正。
            ·喂奶后应将小宝宝轻轻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拍宝宝背部,使胃内空气得以排出。
            ·若溢奶是贲门松弛、闭锁功能不全所致,喂奶后应竖直抱起一二小时,再放到床上,头部略抬高。随着胃贲门部的肌肉发育完善,溢奶症状会逐渐减轻。

            除了拍嗝外,还需注意:

            ·人工喂养,奶嘴的开孔大小要合适,奶嘴必须充满乳汁。

            ·如果母亲乳头内陷,在孕期就应加以矫正。

            ·若溢奶是贲门松弛、闭锁功能不全所致,喂奶后应竖直抱起一二小时,再放到床上,头部略抬高。随着胃贲门部的肌肉发育完善,溢奶症状会逐渐减轻。

            至于奶量减少,其实这是宝宝常有的“厌奶”现象,父母先不要烦恼,只要细心找出宝宝厌奶的原因,就可采取适当的对策。

            原因1:身体不舒服(例如在长牙、打预防针、生病等)
            方法:如果是长牙,可用较大孔洞奶嘴喝奶,减少吸吮时造成的疼痛。或把奶粉与麦片、米粉等其他食物调成奶糊,用汤匙喂食。

            原因2:因好奇导致不专心、贪玩。
            方法:喂奶时,周围环境最好不要有让宝宝容易分心的嘈杂声音、事物等,以便专心进食。

            原因3:生理性厌奶,胃口就是不好,厌奶超过2个月以上,体重、身高发育不良。
            方法:可补充宝宝专用维他命,或请教医生,是否使用开胃药调整肠胃功能,增进食欲。

            原因4:味觉开始发育,对口味一成不变的奶水缺乏兴趣,希望尝试新口味。
            方法:不要强迫喂奶,因为宝宝可能产生抗拒。提供辅食最好用多样化的食物变换不同口味;而且尽量用天然口味,不要添加调味料(一周岁以内)。

            2011-01-24 20:22:54

              avatar of 营养师0709

              营养师0709

              历史

              宝宝一般在四个月前有吐奶症状都是正常的,宝宝的胃没有发育完善且消化吸收不全都容易引起吐奶;此外宝宝受凉肠胃不适也会出现吐奶症状;给宝宝少食多餐,减少肠道不适;补充点营养型益生菌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入纽利兹、汉臣氏等;

              2011-01-24 21:52:02

                avatar of liu16020219

                liu16020219

                历史

                宝宝消化不良也会吐奶的,给宝宝吃几天乳酶生或者合生元的益生菌看看应该能好。

                2011-01-24 22:54:23

                  avatar of 异度空间

                  异度空间

                  历史


                  吐奶可能是喂养不当,也可能是由各种疾病引起。对于健康的新生儿喂乳次数过于频繁,量过多,奶量的变化或浓度不当、吃奶过急过快,温度不当,咽下过多空气等都有可能导致吐奶。主要还是消化系统不成熟导致的,补充益通益生菌能有效改善肠胃促进消化和营养吸收。

                  2011-01-25 1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