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家庭教育  > 经常吓唬孩子好吗?

      pic of user:dhfds

      dhfds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经常吓唬孩子好吗?

      为了让孩子听话,我婆婆经常会吓唬孩子的,请问亲们我家婆婆经常吓唬孩子说猫来了,让我家孩子不哭或者是听话,好吗?我该怎么和婆婆说啊?

        avatar of 王奕菲

        王奕菲

        历史

         

        为了让孩子听话,不哭淘气,随意吓唬或威胁孩子,导致孩子失去安全感,胆怯,或在没有恐吓威胁的环境中过分放纵。
        分析:
        曾经有一位小学老师,学期中途接替一位同事当班主任,上任之前暗中观察该班孩子两三天,发现他们非常安静、听话、乖巧,于是欣然领命。没想到孩子一到她手上完全变了样,上课打闹淘气到了放纵的地步,怎么讲道理都没用。于是跟搭班老师聊。搭班老师说:这个班只有你的前任能管,因为孩子们是被他“整”大、“吓”大的,一旦他一走,孩子就无所惧了。后来她找班干部谈心,才发现前班主任对这班学生动辄威胁、吓唬,关黑房子、抽耳光,无所不用其极,孩子们极端怕他,所以他管班的时候同学们大气也不敢出,但新来的教师显得很温和,所以大家就觉得“解放了”。这位老师后来又观察发现,那些学生的目光里,缺乏讲理的孩子通常有那种明澈的眼神,一旦吓唬,立刻安坐;给他们自由,他们就眼睛放光,肆无忌惮……
        还有一位妈妈,颇为独生子的依恋和胆怯苦恼:早上上班时,孩子追着她,声嘶力竭地哭;一到天黑就胆小如鼠。后来她留心看公公带孩子的方式,才发现他动不动就吓孩子:
        “不准哭,再哭你妈妈上班就不回来了!”
        “不准出门,外面有大灰狼要吃你!”
        “不准玩那个,再玩就把你的屁股揍扁!”
        “听不听话?再不听话把你关到门外去,让捡破烂的人把你拉走。”
        ……
        这才知道,孩子被吓到了。
        从这里您明白了吧,随意威胁和吓唬孩子,可能能换来孩子暂的安静和“听话”,却不能真正让孩子懂事理。它甚至可能造成孩子心中强烈的不安全感,变成不折不扣的胆小鬼。
        建议您这样做:
        不要为了方便管教孩子而随意吓唬、威胁,任何时候都告诉孩子真相,哭闹时告诉他不能哭闹的理由,淘气时告诉他淘气的后果。

        2011-02-10 15:22:45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若凡寶兒

          若凡寶兒

          历史

          家长吓唬孩子的五大危害
          “再哭!再哭狼来了吃了你!”这句话是不是听起来有些耳熟?你在童年是不是也被这样的话吓过?记者在50人的小范围随机调查中发现,有100%的人曾经在儿时被自己的父母用各种各样的言辞吓唬过!而在其中1/3的已经为人父母的人里,有100%的父母表示自己曾经或者正在用各种各样的言辞吓唬自己的孩子。
          这么看来,中国的孩子似乎都是“吓”大的!那么,是不是因为父母曾经的吓唬让今日的我们变得越加坚强勇敢呢?在一代“吓”一代的传统还在延续的时候,我们请到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心理学专家李甦为我们揭开吓唬孩子的五大危害。
          案例:5岁男孩图图比女孩胆小
          图图今年5岁了,长得虎头虎脑的他比同龄的小朋友个头都大,但他却比幼儿园同班的小女孩还胆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图图从前是个淘气的孩子,喜欢蹿上跳下,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没事儿的时候一会儿拨弄爸爸的打火机,一会儿又趁着家里人不注意去厨房玩菜刀,要么拿着爷爷的老花镜往地上砸,或者又拿着奶奶的毛衣针去扎小猫的尾巴……图图的顽皮和淘气让家里人很担心,因为他一点也意识不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很危险。
          为了让图图远离这些危险,图图的父母想过一些办法:象征性的大声呵斥他、假装使劲打他屁股、关小黑屋、写检讨书……妈妈为此很发愁,因为什么样的方法都不是长久管用的,而图图更有些变本加厉起来。
          以往妈妈也曾经吓唬过图图,什么“大灰狼来咬人了”、“大老虎来吃人了”之类的,图图起先根本就不害怕。直到有一次,图图和妈妈一起过马路,妈妈一直用手紧紧地攥住图图的手,但图图总是想挣脱、想自己一个人过马路。妈妈很生气,呵斥图图:“你自己一个人过去,会被车子撞死的!车子会轧扁你!不信你就自己过!”正在妈妈的手稍一松开的瞬间,图图箭一样的冲上马路。“呲———”的一声紧急刹车声把所有人吓傻了!一辆捷达在图图面前紧急刹住,图图被吓得瘫坐在马路上。如果不是司机反应敏捷,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傻愣了片刻的图图突然大哭起来,妈妈也吓得赶紧抱起图图回家。回家后等家人的情绪都稍稍平复后,妈妈对图图说:“妈妈说的是真的吧?如果你当时自己过马路肯定会被车子撞死的!”图图懵懂又害怕的点点头。从那件事之后,图图就“蔫”多了。只要妈妈说“大灰狼”、“大老虎”,图图就立刻收敛起来。但是图图的胆子似乎也越来越小了,他现在变得很安静,喜欢牵着妈妈的衣角从厨房跟到客厅、从客厅跟到卧室,一步也不愿离开妈妈。现在图图的妈妈也有些担心起来,图图虽然听话了,但却不再像以前那么开心爱笑了,总是忧心忡忡的。
          专家观点
          家长吓唬孩子常用的几种方式
          虽然图图的个案有些极端,但在平时的生活中,许多父母是经常吓唬孩子的。而且父母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任何不妥。那么父母是怎么吓唬孩子的呢?从记者先前做的小范围调查中,可以发现父母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吓唬孩子。其一,用大灰狼、大老虎、鬼、妖怪等恐怖的形象来吓唬孩子;其二,用“警察叔叔”、“隔壁的王大爷”等一些具有权威而严厉的角色来吓唬孩子;其三,用一些恶性事件的结果来吓唬孩子,比如说被车撞死、被火烧死、被淹死、被电死等等;其四,用情感上的一种冷漠来吓唬孩子,比如对孩子说“妈妈不要你了”、“妈妈不喜欢你了”、“妈妈把你扔到没有人的地方去”等等。
          那么被吓唬的孩子表现出了怎么样的状况呢?大致有如下几种结果:第一,孩子会觉得害怕,而出现行为的收敛。有时候夜里会做噩梦,并且特别害怕父母描述的那种可怕的事物,出现不寻常的恐惧感。第二,孩子变得很胆小,连带着害怕一些其他的相关事物。喜欢跟随着大人,希望大人来保护自己。第三,孩子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被父母吓唬的孩子会模仿自己父母的语气来吓唬其他的孩子,例如会说“你如果不睡午觉,大灰狼会来吃你”诸如此类的话。第四,有些孩子不仅不会被吓到,还会更加肆无忌惮,并且觉得吓唬他的人很可笑。
          盲目吓唬孩子会产生五大负面心理影响:
          心理专家李甦认为,中国父母吓唬孩子的出发点大多都是好的,但是孩子本身也没有错,孩子的调皮淘气多半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仅仅用吓唬甚至恐吓来对待孩子,对孩子的幼小心灵会产生以下几种潜在的不良影响:
          1.亲子关系上情感的疏离。当孩子好奇想知道或者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家长只是用吓唬来打发孩子,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孩子会觉得“这件事情父母不想让我知道”,那么他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不被重视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父母并不爱他,继而会产生和父母情感上的疏离。
          2.质疑父母的权威。因为孩子的淘气或者一些行为往往是因为他对世界的好奇,而父母不告诉他原因,仅仅只是吓唬他禁止他去做一些事情,这样不仅不能说服孩子,孩子就会主动去求助其他的人和方式。原本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地位也将不复存在。当孩子知道“大灰狼”并不会来咬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对父母的权威产生质疑,并且对父母存在一些负面的猜测和看法。
          3.使孩子对事物有不良的误解和偏见。当孩子在寻求答案的时候,父母仅仅用某个恐怖的事物来禁止孩子的探索行为,有些孩子会在心中接受父母给予的答案。比如,孩子可能会觉得一碰打火机自己就会被烧死,一摸插头自己就会被电死,或者不睡午觉就会有妖怪来吃了自己。那么,这种误解和偏见就会存在于孩子的头脑中,影响着他的思考和行为。
          4.接受成人不良的示范。家长往往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模仿自己父母为人处事的方式。当父母在吓唬了他们之后,孩子一旦认可了这个方式,认为这种吓唬是行之有效的手段,那么势必会造成孩子的模仿,孩子们就会去吓唬其他的人。
          5.造成孩子的恐惧和焦虑,泯灭了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孩子对很多事物的认识都是模糊不清的,在教育的关键阶段,如果父母灌输了恐怖的形象例如魔鬼、妖怪等不存在的形象给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觉得非常恐惧。有些父母不仅用吓唬甚至恐吓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种物质剥夺。长期下去,孩子则会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惧,继而丧失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孩子的害怕会让他们失去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感,使他们变得异常敏感、胆小,甚至会引发焦虑症和一些身心疾病。
          专家出招:
          凡事给孩子一个理由
          李甦认为,父母在教育年幼的孩子远离危险时,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1.首先弄清楚孩子行为的动机。例如孩子玩插头,他是对插头好奇还是出于什么其他原因。孩子想一个人过马路,是想试着自己一个人过呢,还是出于对汽车的好奇。
          2.给孩子一个能说服他的理由。父母在禁止孩子做一些危险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给出理由。如果家长怕孩子不懂,可以借助一些玩具模型等等。比如,父母可以借助两辆小汽车模型对撞来教会孩子交通事故的危险性。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可以采用更加直观的方式,例如图片、动画等方式。
          3.家长自己要弄清事情的本质。许多家长在禁止孩子做某些事情的时候,自己对这类事情的危险程度都没有相应了解。家长要弄清事情的原委才有更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孩子。 4.有意识的向孩子灌输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家长在和孩子平时的交流中,应该做一个有心人,从一些细节入手告诉孩子安全的重要性,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2011-02-17 23: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