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久子
问答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
我家孩子特别自私怎么办啊?
我发现我家孩子眼睛里除了他自己什么人都没有,只要是他看上的东西,非要挣到手不可,我也知道这是我们做家长的平时给惯坏了,请问我家孩子特别自私怎么办啊?
|
|
kjlfdsdf
问答历史
|
没有给予不能生存 同情和关心他人,是情感智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孩子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一些人认为,21世纪是个人主义的时代,唯有个人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其他人与自己并不相关。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越是在一个重视个人能力的时代,就越是需要能够协调人际关系的人,而能够协调人际关系的,只能是那些容易与大家都建立密切关系的人。一个人怎样才能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呢,很显然,需要付出、给予和关怀。一个自私自利难以相处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一群人心中的纽带呢?最近,许多企业对21世纪的领导者提出一个叫”servant leadiship”(“仆人领导力”)的概念。这意味着,今后受人关注的领导者并不一定是那些会下达指令,具有领袖气质的人,更多的是可以为整个团队的未来和个人的成长服务,维持相互间协作的人。根据著名的时事杂志《财富》的调查,在世界排名前100强的企业中有1/3的企业把“仆人领导力”战略,作为经营哲学。 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我与我们”的关系,不能将目光只停留在个人的利益上,在索取的同时,也要学会给予别人。在当今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世界里,给予别人是一个重要的生存武器。 如果我们的教育,令到孩子心中只有自己,不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眼里,就是在把孩子推向一条不归路。 您是否领着孩子走在自私、难相处、无公德心的路上 “这是专门给咱宝贝孙子买的!爸爸妈妈一边流口水去。”——纵容独食 错误: 把孩子的地位捧得太高,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处处给予特殊待遇,让孩子觉得自己就应该被家人照顾,从而变得自私任性,不懂孝顺老人、关心长辈。
|
2011-02-10 15:37:55
|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
若凡寶兒
问答历史
|
方法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特别是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的态度,孩子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助长了孩子的独占欲,强化了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孩子只知享受和索取,不知道还需要付出和奉献,长期下去,逐渐发展成极端自私的情感和行为。
人的性格是在一定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家长们要帮助孩子改变自私的不良品行:
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家长从孩子最在乎的食物开始,如果孩子独占的话,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或苦苦哀求,但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偶尔的“旧病复发”也是正常的,只要家长坚持就一定能纠正过来。
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要让孩子学会享受时应首先考虑长辈,就餐时,好菜要先挟给长辈吃,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别人为自己服务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
引导孩子懂得体谅他人。家长可以有意制造一些挫折,即碰钉子的机会,适时地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孩子认识自私是不受人欢迎的行为,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赢得大家的喜欢。如鼓励孩子多参加合作性的游戏活动,指导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帮助、谦让别人的乐趣,并学会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
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尤其要多孝敬长辈,给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长此以往,同样的品质和行为方式就会再现于孩子身上。
让孩子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应指导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等,给爸爸妈妈倒茶水等,让他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懂得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以便将来为家庭和社会多作奉献。
为孩子创造经常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们玩和看,学会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养成互相谦让的好品德。
满足孩子的要求要适当。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对孩子提出的不切实际、无理的要求,父母必须坚决而明确地加以拒绝,并说明拒绝的理由。即使孩子很强硬,家长也要把正确的坚持到底,不给孩子留余地。如果有一次妥协,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机可乘,所以,家长要有狠心、恒心和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诀窍
父母、祖辈务必用“教育爱” 去爱宝宝,要在宝宝3岁前用“爱心”注入他的“潜意识板块”。 例如从小鼓励宝宝把好吃的给奶奶吃,好玩的给邻居小朋友玩,爷爷睡午觉不要把他吵醒,客人来了不干扰大人谈话,对大人的所有关心和帮助都要说声谢谢……。经过这样认真、严格、规范的行为训练,孩子就不以自我为中心了;相反,他从小获得了“关爱他人,快乐自己” 的心理品质。
父母们要记住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不要让孩子觉得,因为有了他,给家庭带来了欢乐;而要让孩子感到,因为有了父母,给她带来了幸福,他是个负债的人。”孩子有了这样的潜意识,他定会感激父母长辈,感激社会各方的关爱,决不可能成为自私的人。
对待己经被溺爱坏了,自私倾向较重的孩子:
淡化:不数落孩子自私方面的行为,不要无奈的叹息;
转移:把孩子注意力转向丰富多彩的15种精神活动方面去,使他快乐向上;培养新的行为,帮助他做几件关爱他人的事(如给妈妈送三八节礼物,把喜爱的玩具送给住医院治病的小朋友等);
表扬:好行为要做记录,适度的奖励。实行以上四步曲时,家长群体一致的爱态很重要:该严肃时严肃,该冷淡时冷淡,该赞许时赞许,该表扬时表扬,一个恰如其分的正确表情,胜过一年的说教、唠叨和打骂!
警告
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自私” 的帽子,他们独占自己喜欢的一切,不愿与人共享;只要求自己的满足,不关心任何人;出门就要父母抱,不管大人累不累;经常任性、吵闹,家里来了客人甚至被闹得不能安静地谈话……,所有这些看来“自私” 的行为,都是孩子对不良环境、对溺爱的“适应”,是父母不良的早期教育培养出来的。如果发展下去孩子就真的要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了,必须引起长辈的警惕!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特别是7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的局限性使他们常常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多从自我考虑问题,以自己的经验去解决和认识问题,很少关心别人,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私自利”,但需要家长及早认识这个问题,有意识地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意识到除了自己以外,还要考虑他人的感受,使其养成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的习惯,否则,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不指导他们学会分享就会形成自私的行为方式。
|
2011-02-17 23:50: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