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汐妈咪
问答历史
|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感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凝聚力的内核。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地球,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的心缺失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的致命的性格弱点.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用感恩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个世界。
要教会孩子拥有感恩的心
某校为学生播放孕妇生子录像,再现当妈妈的辛苦,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培养有一颗感恩之心的道德品质,可赞。
再例,有一位年轻的妈妈,每逢孩子生日那天,她没有给孩子买生日蛋糕,也没有为孩子大摆宴席,却不忘记带孩子去产科医院,去看望那位曾经给自己接生的白衣天使,告诉孩子是那位医生阿姨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让孩子给那位医生阿姨送上一束美丽的鲜花,送上全家一颗感恩之心。妈妈在孩子生日那天,虽然没有给孩子买生日礼物,却给了孩子无价之宝——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感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凝聚力的内核。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地球,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成员,在整个社会大家庭中,其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类只有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相互帮助才能更好地生存在这个地球上。
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孩子幼小,这种感恩之心不是用说教可以教导、培养起来的。作为父母自己首先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做丈夫的要感恩妻子,是她的付出和奉献,使家庭更加美好和温馨,使她成为自己生命的另一半。做妻子的要感恩丈夫,在茫茫的人海中,是他的“发现”才组成了一个美好的家庭,是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家庭。我们要对自然常怀感恩之心,人类的生存与繁衍离不开自然的奉献。我们要对老师常怀感恩之心,每个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培育。对一切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之情。
对孩子来说,感恩应该是父母给孩子必须上好的一堂人生必修课。让每个孩子懂得:他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每一步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大自然慷慨的赐予。对孩子来说,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就应该在自己的心中装着他人、装着社会、装着国家、装着地球,而不是一切“以我为中心”。
感恩,应从家庭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父母生日,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个生日蛋糕,写上一张生日卡,是感恩;平时,孩子为父母倒一杯热茶,送上一条热毛巾,何尝不是感恩。感恩无须旁人提醒,应该发自每个人的内心。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凝望的眼神,一种温暖的触摸,无不是感恩的载体。有了感恩,家庭就有了阳光,我们的日子就会变得快乐,日子即使过得非常清贫,但也活得有滋有味。懂得感恩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
当然,感恩绝对不是家庭成人世界对孩子的单向要求,而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是男人还是女人,一种共同的生活态度,是面对这本生活教科书应共同学习的一个重要命题。让我们共同去探讨吧。
不少父母经常有这样的疑惑,“孩子怎么就不知道感恩?”。假如一个孩子不懂得感恩,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听听专家的看法吧。
不少父母抱怨孩子不懂得感恩,是出于“我为你付出这么多”。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打断家长对孩子如何不懂得感恩的描述,因为这是并不妥当的。我提出几点供大家借鉴:
一,父母对孩子是不是在物质、精神等各方面给予得越多,孩子对于别人的善意就越多?当然不是。恰恰相反,习惯接受他人的赠与,渐渐变成了麻木,甚至滋生出了任性、无理和贪得无厌。在今天倒金字塔结构的家庭中,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其实是大人惯坏了孩子,而这正是症结的关键。
二,我通常要问孩子的父母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常怀感恩之心,几乎所有人都说自己怀有感恩之心,我虽然不当场拆穿,但实际上我知道大部分大人并不具备感恩之心,没有给孩子做出示范。
我记起一个故事:有个农夫总是让老父亲在一个小木槽吃饭,而不是和家人一起。有一天,农夫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用小木板拼什么东西,就问他在干什么,孩子说‘在做木槽,是准备将来给爸妈用的’,结果,很快老人就出现在饭桌旁了。这个故事很有意味,除了显示了榜样的作用外,更让人思索,为什么人总是对自己的孩子好过自己的父母?许多人觉得能供给老人衣食、养老金,能带看病就已经尽了孝道。这是不合理的,因为老人除了物质保障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关心、陪伴和情感慰藉。但是,如果没有感恩之心,人们就会认为物质供养就够了,别人就不会说自己不孝了,这样的子女并不是真正的孝顺,充其量只是保证了底线。也就是说,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感恩,包括对自己的感恩,但是父母们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却远远不够。
三,我们是否重视培养孩子的同情能力。同情能力此处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同情心、怜悯心;而是指有没有觉察他人的能力和意识。人们只有对事物有足够的了解和感触,才不会麻木不仁。
四,感恩还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获得幸福的必要基础,如果你个人用怀疑、敌意的态度来对待他遭遇的一切,我想这个人是不可能获得幸福的。
据说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通常来讲,失盗后,人们会痛骂盗贼无耻,并自叹倒霉,而罗斯福却能从失盗这样的事情上找出三条感恩的理由。这就是境界。
我觉得感恩是不需多言的。走在街上要对清洁工人感恩,上了公交车要对司售人员感恩,诸如此类,把感恩时时作为要求自己的标准。我们自己做得好,孩子自然就看到了,我们创造条件让孩子感受到别人的心情和付出,孩子就感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