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0-1岁  > 我宝宝忽冷忽热

      pic of user:qq30428248ci25

      籹囚實茬無須楚楚鈳憐。QQ

      历史

      悬赏:20分

      回答:4

      我宝宝忽冷忽热

      我宝宝现在才50天,宝宝睡觉的时候头忽冷忽热,而且身上的衣服也很潮湿。头上还有许多的红点,眼睛上可以看到血丝,这是怎么回事?

        avatar of 王缪一

        王缪一

        历史

         

        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泼好动,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宁,所以入睡后头部也可出汗。所谓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


        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儿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


        假如小儿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有病的表现,最常见者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心脏病、糖尿病(低血糖时)、结核病或睡眠时呼吸不顺畅,因身体内在的压力(病变)促使交感神经始终处在紧张状态,也会出现“夜睡盗汗”或是“手脚出冷汗”的现象,此则为长期的症状,父母如果不放心,可以带宝宝到儿科诊所或医院检查,听听心跳声有否异常、摸摸肚子有无肿块(瘤)、上呼吸道是否通畅或有无过敏体质等,以除却心中的疑虑。


        临床观察所见,盗汗患儿以内热多见,一是脾胃积热,一是阴虚内热,热逼津液外出,于是盗汗不停,热不清,汗就不可能止。欲除盗汗,必清其热。


        脾胃积热的患儿,可见饮食旺盛或减退,精神好,大便秘结,常数天一行,虽然消瘦也不感疲乏,一天到晚玩耍不停治疗原则须清热通便,使热下出。


        最多的要数阴虚内热类型,由于长期盗汗,使津液耗损过多,出现一种阴虚现象,这种患儿表现为唇舌红干,手足心热,口干,大便数天一行,粪干且呈粒状。治疗宜清热养阴使热内消,汗也就能很快地消除。


        盗汗患儿经常易患感冒的,真正属体虚的极少,大多因出汗而在梦中将被子蹬掉,受寒所致,这与体虚感冒应当有所区别.盗汗患儿中也有个别人不属于内热所积,表现为出汗多、易感冒咳嗽、怕冷,平时稍运动也易出汗,对这样的患儿,治疗时不宜盲目用补品补剂,可以调和脾胃。


        体质弱的小儿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的。护理上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小儿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人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


        因此,对小儿睡眠中的出汗,应仔细区别,必要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微量元素,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小建议:临睡时给宝宝背后塞一块干的、柔软的小毛巾或手帕,小毛巾或手帕湿了可以换,宝宝停汗后可以拿掉,这样既可以保证宝宝背部干爽又可以防止宝宝出汗后着凉。 祝宝宝健康快乐

        2011-05-02 08:37:1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 ★ ★ ★ ★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謝謝

          avatar of 小宇伶

          小宇伶

          历史

          是不是内热重啊,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可不能马虎啊

          2011-05-02 06:14:16

            avatar of PAN201314

            PAN201314

            历史

            春天来了,柔和的春风和温暖的阳光,想起来就让人开心。可是,烦恼也很多:孩子的抵抗力差,在忽冷忽热的天气下很容易生病,特别是最近出现的倒春寒。

            从各大医院门诊部传来消息,倒春寒使儿童呼吸道患者明显增多,不少家长夜里带着发高烧的宝宝去医院就诊,专家说,春季是万物生发,推陈出新的季节。宝宝的调节,也应适应万物生发向上的特点。因此,提醒家长注意,对宝宝的护理也要适时而变,特别是气温还不稳定的初春,一定要根据温度给孩子加减衣物。

            1、踏青

            选择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日子,带宝宝去踏青赏花、登山戏水、放风筝、荡秋千、做游戏。尽情地玩耍可令宝宝精神愉快,气血流畅,有利于春阳之气的生发,促使一身之阳气活活泼泼地运行,符合春阳萌生、蓬勃向上的自然规律。

            2、春捂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季节,气候特点是阳气渐生、阳寒未尽,时常有冷空气活动,天气多变且昼夜温差大。宝宝年龄小,免疫功能发育不够完善,一定要注意随着气温变化加减衣服。要注意的是,“捂”是个相对的概念,应当根据室外温度来增减衣服,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春季,宝宝在户外的活动量加大,穿得过多容易出汗,一遇冷风会导致感冒。因此,着衣应以进行一般活动不出汗为标准。最好在此基础上进行少穿训练,增强孩子对外界气流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肌体免疫力。

            3、早睡早起

            春风轻拂,使人皮肤腠理逐渐舒展,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镇静、催眠的作用,使身体困乏、昏沉欲睡。家长不要让宝宝看电视或玩游戏耗到太晚,早一点给他洗漱,躺在床上讲个小故事。早睡才能早起,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愉快地去上幼儿园。

            4、多吃青菜

            春季宝宝的饮食以辛甘、清淡为主,因为春季多雨、多风、多寒、多湿。中医认为,辛能散风、温能祛寒、淡能渗湿、甘能健脾。宝宝适宜的食品有:粳米、鸡肉、鸽肉、鸡蛋、鸽蛋、鸭蛋、鳝鱼、章鱼、青菜等。特别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多给宝宝吃绿色蔬菜。因为冬季青菜少,厚味吃得多,厚味内积,易生内热,生痰为患,又逢春季阴雨天季所滞阻。多吃青菜,可以内清其积,以利身体健康。 5、喝蜂蜜水 中医理论认为:风多易燥,风燥外邪侵袭人体,很容易入理化热,常常表现为咽干、口渴、咳嗽、便秘,体弱者还可能感染病毒,发生肝炎、肺结核等季节性传染病。而蜂蜜具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益气补中、解毒的功效。蜂蜜是大自然给宝宝的最好的春季礼物,天天给喝杯蜂蜜水有益于宝宝的健康发育。

            2011-05-02 08:52:07

              avatar of PAN201314

              PAN201314

              历史

              宝宝如何适应春天忽冷忽热的天气
              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对于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给孩子“捂”着点儿。专家介绍说,这“捂”一定要到位,要恰到好处,要把握五个要点。
              1.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把握“8、15”原则。当8℃就需要捂一捂了,当气温持续保持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人体已能适应后就可以不捂了,以避免上火,血压升高。
              2.冷空气来前24至48小时要捂。在冷空气到来前24至48小时是春捂最佳时机。因为许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在冷空气来临的前一两天,家长就要适当给宝宝增添衣物了。
              3.背、腹、足底是重点。背部保持适当温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机会。保持腹部温暖对保护宝宝的脾胃很重要。寒从脚起,足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也是对外界最敏感的地方,小脚暖和了,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4.房间、被窝都要捂。春季如果气温比较低时,还是可以开空调,使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同时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最好不让宝宝穿较厚的衣服睡觉,或者盖得过厚。如果捂得太热,宝宝反而会因为踢被子而着凉。
              5.持续捂7到14天。气温回冷增加的衣物,在气温回升后也不能立即就脱掉,应该再多捂一段时间,最好是再捂7天左右。如果宝宝免疫力比较弱的,最好捂14天以上,以便身体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春捂要适当,莫“捂”过头,“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

              2011-05-02 08: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