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腹泻  > 宝宝拉肚子

      pic of user:qq30227290ci57

      快乐宝贝nbb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3

      宝宝拉肚子

      我的宝宝六个月了,每天拉三四次,正常么,人家有的宝宝几天才拉一次

        avatar of 晚春

        晚春

        历史

         

        检宝宝大便常规,可以排除你心中的疑虑。大便常规如果没问题,你就不要着急了。可以给宝宝吃些妈咪爱调理一下。我家宝宝原来也拉过肚子,我们当时是奶粉的问题,我怕宝宝营养不够,就把奶粉冲得稠了点,结果宝宝肠胃可能因为无法承受这种负担,导致营养吸收不足,最后出现拉肚子了。去医院咨询医生后才知道是这个原因,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拉肚子的情况了。

        2011-05-04 19:15:23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杨康妈

          杨康妈

          历史

          不太正常的,你可以给吃点妈咪爱,或是苹果汤:取苹果一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加食盐,煎汤代茶饮。

          2011-05-04 00:15:23

            avatar of PAN201314

            PAN201314

            历史

            引起婴儿腹泻的原因还有饮食因素(如喂养方法不当、食物不适宜或突然改变、食物量过多或过少),肠道内感染、环境因素、体质因素(如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都有腹泻症状。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



            小儿腹泻用药原则



            治疗原则



            1.饮食调整。 2.根据病原选择抗生素治疗。 3.有失水者做口服或静脉补液。 4.对症支援疗法。



            用药原则



            用药前应明确病因,如果是由病毒引起的,多为自限性疾病,如“秋季腹泻”,切不可滥用抗生素,避免造成肠道菌群紊乱而致腹泻迁延不止。对于婴儿腹泻重症需用抗菌药者,最好作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1.细菌性肠炎选用1~2种抗生素,如庆大酶素、氟呱酸、氨芐青毒素、新青酶素Ⅱ。 氟呱酸儿童慎用。



            2.酶菌性肠炎选用制酶菌素、克酶唑口服。



            3.轮状病毒性肠炎口服潘生丁,或静滴病毒唑,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4.腹泻时间长,体质虚弱者予支援疗法,输注白蛋白或血浆。



            5.中毒症状消失,大便检查无红细胞、白细胞及脓球,但腹泻不止者可用止泻剂,呕吐、腹胀者对症处理。



            6.重型腹泻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即应进行液体疗法,输入各种组成液,如半张液、2/3张液,酸中毒严重者补充碱性溶液。



            7.如出现低钙抽搐者,可补钙。









            婴儿期的孩子容易发生腹泻,腹泻期间要合理安排他们的饮食。腹泻初期(发病48小时之内)让胃肠道有一段休息时间,可给孩子减少奶量至原奶量的1/3-1/2,母乳喂养儿减少哺乳的时间,不要等乳汁吮空。牛奶喂养儿轻者可给稀释牛奶,加水1/3-1/2,最好用脱脂奶,重者改食米汤或焦米汤(米炒过再煮汤),加糖不要多,不足的液量用口服补液盐补充。腹泻期间也可用治疗腹泻的婴儿配方奶(含大豆分离蛋白,不含乳糖),效果也很好。已加辅食的婴儿应停食一切辅食。两天后渐增奶量和稀稠度。 腹泻期间营养素丢失较多,病情好转后孩子的奶量不用严格限制,一般5-7天可恢复至正常饮食。辅食的恢复从一种食品少量加起,食物应少油、少糖、少膳食纤维,细软易消化,使胃肠功能逐渐适应



            婴幼儿腹泻的家庭护理



            婴幼儿患了腹泻,除应及时治疗外,家庭护理也十分重要,其方法主要有三:



            第一,要调整好孩子的饮食,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有些家长千方百计地喂孩子巧克力、牛奶、鸡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想以此来弥补患儿腹泻造成的损失,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腹泻长时间不愈。此时宜给孩子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开水,甚至暂禁进食,使胃肠功能得以恢复,以加快疾病的痊愈。



            第二,注意孩子的腹部保暖



            小儿腹部容易受寒,而患有腹泻的儿童,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从而加重病情。



            第三,要注意保护好病孩的臀部



            由于排便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及粘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家长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肛门部位。便后应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



            或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洗后可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红臀,并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尿液浸渍的尿布与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对



            于病孩用过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过的衣物、床单,都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反复感染或传染给其他人。







            预防腹泻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好“病从口入”关



            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要让孩子喝生水,不乱吃小摊上出售的不洁食品,平时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以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并可增强病菌的抵抗力。对婴儿来说,要注意哺乳卫生,食具要消毒,最好每天煮沸消毒一次。食物要现吃现配,不可贪图方便而吃隔夜食物或冰箱食物。喂奶的母亲应保持乳房的清洁,勤换内衣,尽量减少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玩具的清洁,小儿玩具放入口中,或玩过以后将手放入口中,这就造成了一个极大的感染机会,而这一感染机会又往往被年轻的父母们所忽略。



            治疗小儿腹泻常用的药物



            目前,治疗小儿腹泻常用的药物,国内外较推崇的有:



            1、蒙脱石粉,即思密达,具加强、修复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并能固定、清除各种病毒、细菌及其毒素,适用于各种腹泻。



            2、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内环境的稳定,保护肠道内有益菌群,有利于腹泻的治疗。



            3、丁桂儿脐贴(原名:宝宝一贴灵),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外用贴剂,简单方便有效,且无副作
            饥饿便]

            量少,色深绿,有粘液,见于母乳不足的小儿。哺乳时或哺乳后常见小儿啼哭。有的家长看见粘液误认为是腹泻,于是就减少奶量,结果,腹泻反而加重。其实,只要适当增加奶量,腹泻即会好转。

            [颗粒便]

            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1)粪便呈颗粒状棕黄色,多为饮水过少,或在热天衣着过厚,婴幼儿出汗失水过多所引起。也有的是由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太少所引起。

            (2)粪便似乳汁凝固的小块,有灰白或白色光泽,这是消化不良的先兆,要求喂乳要定时、定量。

            [粘液便]

            大便像鼻涕样,有的无色透明,有的颜色污秽,这是肠道粘膜发炎,要及时治疗。

            [血样便]

            (1)脓血便:主要见于小儿痢疾,大使呈血样状,可混有粘液,排便时哭闹不安,有里急后重现象,便 后常不愿意离开便盆,可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轻症每日排便数次,重症可有数十次。发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2)鲜血便:大便表面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可能为直肠息肉或肛裂。

            (3)果酱样便:为血和粘液混合的红色粘胨样粪便,像红果酱样,有时为深红色的血水,并伴有阵发性哭吵,频繁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这常见于肠套叠92岁以下小儿最多见)。此外,果酱样大便,也可见于阿米巴痢疾。

            (4)柏油样便:又称黑便,提示胃或小肠大量出血,应寻找出血部位和病因。

            当发现小儿血性粪便时,除了考虑胃肠道疾病外,还应当想到以下几种可能,应给予鉴别:

            (1)首先要检查乳母的乳头有无皲裂出血,临床发现,婴儿排黑粪有很多是由乳母的乳头裂开出血引起的。

            (2)父母应检查孩子口腔有无破损出血。因为这些血液被孩子吮吸入消化道后,就会排出黑粪。

            (3)进食猪肝、动物血之后,粪便也会变黑。

            (4)服铁剂补血药,粪便亦可变成黑色服利福平,粪便可染成红色。

            以上这些情况均不是胃肠道出血,应仔细鉴别。

            [泡沫便]

            粪便量多、泡沫多、粪质粗糙且含有多量食物残渣或完全未消化的食物,大多是由于进食多或食物中糖量过高所造成。这时应少吃糖,控制米面摄入,可喂些米汤、藕粉糊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以减轻肠道负担。经饮食调整后,一般在1-2天内即可恢复。如果家中备有酵母片,可让孩子每天吃一粒,有助消化作用。

            [水样便]

            (1)蛋花样便:出现这种粪便为孩子消化不良。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排5-10次,且均为黄绿色水样带白色小块(系消化的脂肪等)和粘液样粪便。调整的方法应控制食量,适当加喂含糖盐水或少量普通茶水。

            (2)绿色絮状水样粪便:常在着凉或食了难以消化的食物后发生。如果大便次数每日达10次以上,一般表示中毒消化不良,须及早医治。

            [散乱便]

            外观的特点为一部分是成形便,一部分是腹泻便,这种粪便常见于营养失调或有感冒及麻疹等病的小儿。

            [糊状便]

            (1)粪便呈淡黄色稀糊状,不含粘液,每日3-4次。多为睡觉时腹部着凉引起。这时应采取保暖和减少食量的措施,或暂时少吃、不吃油脂食物和蔬菜,稍饮浓茶即可恢复。

            (2)大便呈糊状,颜色较淡,若将大便放入水中,大便呈油样在水面上,这说明婴儿吃得太油腻,为脂肪消化不良。此时应调整饮食,吃得清淡一些。

            [豆渣样便]

            (1)新生儿肝炎大便呈淡黄色、灰白色豆渣样,皮肤及眼白黄染,小便深黄。

            (2)一种为黄绿色带粘液的稀便,有时呈“豆腐渣”样,是一种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表现,称为霉菌性肠炎。多见于体弱、营养不良的婴儿,或应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婴儿。患此病的孩子多同时患有鹅口疮。

            [稀便]

            稀便若呈深绿色,含纤维较多,则是因吃蔬菜过多所致。若是大便量多、不成形、淡黄或深黄色、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有恶臭的粪便,则是因进食太多所造成的,应减少其食量。

            [干硬便]

            多见于便秘症。粪便干结而坚硬,量少,表面偶尔带有少量粘液或血丝,可以几天排便一次,排便时常伴有哭闹或用力的“吭吭……”声。便秘产生的原因与摄入的食量、饮水量、纤维性食物的多少有关,也与摄入的蛋白质、钙质含量偏高有关。应适当减少食物中蛋白质、钙质的含量,增加谷类、蔬菜、水果等含渣和纤维的食物,并在两次进食的间隔内喂一次稀释过的果汁、糖开水或果泥等,这些办法可使粪便恢复正常。对便秘比较严重的幼儿,往肛门内挤进一些开塞露可帮助排便,可加喂蜂水60-70ml,或植物油5-10ml,熬热冷却后口服。

            [脂肪便]

            粪便呈灰白色,糊状或液状,外观如奶油,具有油光色彩,可在便盆中滑动,有腐臭,这是由胰腺功能障碍,胰脂酶分泌不足,食物中的脂肪不能吸收所致。

            [肥皂样便]

            大便颜色像蛋黄色或接近白色,有的好像石块,这表示食物在肠内发生腐败。在孩子食蛋白质比米、面、淀粉类食物多的情况下,容易排肥皂样便。此时可增加一些糖类食品,如蜂蜜、白糖等。

            2011-05-04 10: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