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0-1岁  > 婴幼儿腹泻

      pic of user:qq31009527ci62

      漂QQ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婴幼儿腹泻

      两个月的婴儿大便中有黏膜和血丝正常吗

        avatar of 迅儿妈妈

        迅儿妈妈

        历史

         

        参考一下从婴幼儿粪便性状发现异常吧:
        小儿由于年龄、饮食、排便习惯等的不同,每天排便次数可以不尽相同。婴幼儿粪便的次数和性质常反映着小儿胃肠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母乳喂养儿、人工喂养儿以及混合喂养儿在排便次数上、粪便性状方面各有特点。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特点,就可以通过婴幼儿粪便了解其消化道功能情况,及时调整食物的量及比例,促进婴幼儿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预防和减少腹泻,并可以及早地发现一些疾病,做到有病早治。

        一、 母乳喂养儿粪便:未加辅食的母乳喂养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药膏状,或有种样的颗粒,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呈酸性反应,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2-4次,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如果平时大便次数较多,但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不减轻而照常增加,不能认为有病。婴儿在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可以减少。1周岁以上的小儿大便次数右减至一天一次。

        二、 人工喂养大便:以牛乳喂养的婴儿,大便色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硬,呈中性或碱性反应。由于牛奶中的蛋白质多,有明显的蛋白分解后的臭味。大便每天1-2次,如果增加奶中的糖量,则排便次数增加,便质柔软。

        三、 混合喂养儿粪便:无论人乳或牛乳喂养,若同时加食淀粉类食物,则大便量增多,硬度比单纯牛奶喂养稍减,呈暗褐色,臭味增加。若将蔬菜、水果等辅食加多,则大便与成人近似。初加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健康婴儿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如果没有腹泻,不必停止加辅食,数日以后胃肠习惯了,这种情况随之消失。

        对婴幼儿粪便性状的观察可以了解其消化情况。如果婴儿粪便的臭味明显,则表示蛋白消化不良,这时应适当减少奶量或将奶冲稀。如果粪便中多泡沫,则表示碳水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须减少甚至停止吃淀粉类的食物。若大便外观如奶油状,则显示脂肪消化不良,应减少油脂类食物的摄入。

        粪便的颜色与胆汁的化学变化有关。在小肠上部时由于胆红素及胆红素的作用,故呈黄绿色;到结肠时胆绿素还原成胆红素,而呈黄色。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偏酸性,可因氧化性细菌作用将胆红素变为胆绿素,所以母乳喂养儿的正常粪便略呈绿色。但牛乳喂养儿的粪便偏碱性,可以进一步还原变为无色的粪胆原,所以大便颜色较淡。如果牛乳喂养儿排出绿色大便,则表示肠的蠕动加速或肠道有炎症,为腹泻的一种象征。有些家长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错误地认为孩子排绿色的大便是受了某种惊吓,这是错误的。

        有些疾病可以从婴幼儿的粪便中反映出特点。如果小儿有胆道梗阻情况,则大便呈灰白色。胃肠道上部出血或服用了铁剂,可排出黑色的大便,有的似柏油样。如果大便中带有鲜红的血丝,可能由直肠息肉、结肠息肉和肛门裂所致,应做进一步的检查。若除有血液外,同时含有大量的粘液而粪质较少,结合病儿阵发性腹痛的症状,可考虑是否为肠套叠。如果大便带有脓血并有腥臭味,可考虑为痢疾。

        总之,细心观察的父母能从婴幼儿的粪便中及时地发现问题。若为食物结构搭配不当导致的消化不良,通过及时调整搭配,适当减少某一类食物的入量,使异常的大便得到纠正。但如果粪便异常不属一般消化不良情况,且合并有全身症状,应立即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祝宝宝健康快乐!

        2011-07-08 14:47:0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迅儿妈妈

          迅儿妈妈

          历史

          病情分析:
          孩子肚子疼该如何治疗.
          意见建议:
          1,肠痉挛.这是小孩肚子疼最可能的原因.在儿童医院小儿外科门诊,孩子肚子疼绝大多数是小儿肠痉挛(肠子抽筋)造成的,从1,2岁到11,12岁的孩子都有.最常见的是4,5岁到5,6岁之间.造成肠痉挛的主要原因是吃得不合适(比如吃多了;吃了大量凉食物等).这时孩子没有一定的压痛点(肚子上都是软软的),能吃能喝,精神挺好.医治办法是配合颠茄与非那根,扑尔敏等一块吃.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很着急,但一般没有大问题.

          2,急性胰腺炎.2,3岁的孩子得的不是很多,4,5岁之上的孩子发病率相对较多.原因大多是暴饮暴食,且大多是油腻,不易消化的东西;胆道蛔虫堵塞胆管引起的胰腺炎(这种情况不多);白血病患者用了L-门东酰胺酶.症状是肚脐眼左上侧疼痛.家里父母发现,孩子吃了很多东西,肚子疼(圈着腿),不让摸肚脐眼的左上侧.胰腺炎一般的情况下都可以治愈,但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很快就能导致休克.症状是肚子剧烈疼(孩子不让父母摸肚子),呕吐,精神状态不好,脸色发灰.如果抢救不及时,可以导致死亡.得了胰腺炎急救的第一条是禁食,然后是流食调节.

          3,肠炎.主要是以脐周为中心整个下腹部疼痛,伴有呕吐,腹泻,肚子摸起来软软的,没有固定的压痛点.肠炎一般是吃了不洁的饮食造成的.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即可.

          4,阑尾炎.主要是右下腹疼痛,2,3岁的孩子有肚子疼,并且有明显的肚子涨,伴有呕吐,全腹都有压痛,不让摸,可能发烧38度多.2,3岁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因为很容易造成穿孔,成为腹膜炎.10岁以上的孩子患阑尾炎开始是上腹部疼(或者说是胃疼),几个小时之后转移到右下腹痛,有的孩子伴有恶心,呕吐,右下腹有很明显的压痛点,不让摸.疼后可能伴有低烧,37度多到38度,也可能烧到39度.

          5,肠套叠.6个月-1岁孩子哭闹,这时家长要考虑是不是孩子肚子疼.如果孩子是一阵一阵哭闹,10-20分钟哭闹一次,每次持续5-6分钟后恢复正常.这种情况绝大多数可能是肠套叠,某一个肠管突进到另一个肠管里,造成痉挛,一阵一阵疼(圈着身子),属于原发性肠套叠.然后紧接着是呕吐,几个小时之后,大便拉血(象红果酱或者象酱豆腐汤似的).饮食习惯的改变,是肠套叠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5,6岁的孩子多是回盲部上长一个小肿物,以小肿物为起点,缠在肠子上,造成肠套叠,这属于继发性肠套叠.细心的父母可以摸到孩子肚子上有一个胞块,象根腊肠,大约4-6厘米,随着时间的变化,肠套叠也不断变化.开始,可能在右上腹,然后上腹,然后左下腹,有的套叠特别松,从肛门就可以突出来.

          6,肠梗阻.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肠梗阻,孩子曾经患有胎变性腹膜炎,也可能患有肠梗阻.孩子做过腹腔手术,也可能形成粘连性肠梗阻.症状是肚脐周围一阵一阵疼,伴有呕吐,呕吐没有消化的食物,小的孩子吐奶瓣,然后吐胆汁样的东西.有时,孩子的肠子一排一排看得很清楚,摸起来肚子上有压痛点(不定位置的疼痛,不让摸).

          2011-07-08 1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