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家庭教育  > 孩子摔跤了父母应该怎么做?

      pic of user:cpahcn

      pyhhhu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5

      孩子摔跤了父母应该怎么做?

      阳阳正在学走路的阶段,每天走的东倒西歪还不亦乐乎,摔跤是难免,每次摔跤都哇哇大哭,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安抚他呢?

        avatar of 我是炮弹哥

        我是炮弹哥

        历史

         

         正确的办法是:用鼓励的言语,要求幼儿自己爬起来,而不是去搀扶。可给予鼓励、安慰的言语:“好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真棒!刚学走路哪能不跌跤呢,跌几次跤也就走好了。”这样做,既鼓励了孩子的勇气,也暗示给他刚学走路摔跤是不足为奇的,不必大惊小怪。这样做,还可使幼儿克服娇气、胆小怕事等不良心理品质的产生。孩子摔倒后,父母的这几句简单话语,对幼儿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可使幼儿在每次摔倒后都能自己爬起来继续玩耍。如果用相反的做法:父母一家幼儿摔倒就大惊小怪地喊着:“唉呀,这可不得了,摔个残废怎么办!”并马上把幼儿抱起来,拉着长腔道:“宝贝儿,摔疼了吧?”虽然幼儿可能还不懂什么叫残废,但见到父母惊恐的样子和声调,幼儿可以理解到:摔倒了很可怕的。同样是简单的几句话,而后者则会给幼儿造成一个不良的心理暗示,使幼儿对走路产生惧怕心理和畏难情绪,再次摔倒后只是哭着等待着成人把自己抱起而不敢自己爬起来。这种做法对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很大害处。有这样一个实例:某家庭中的一个独生子,深受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溺爱,从出生后祖父母就向全家宣称:“这孩子是这个家庭的一条根,决不能让他有个三长两短。”于是父母加倍小心抚养。当孩子1周岁时,学走路开始是父母、祖父母轮流搀扶,以后要求独立行走,父母、祖父母又轮流跟随,摔倒即抱起,当孩子能跑几步路时,祖父母担心自己因年迈追不上而把孩子摔成外伤,于是每天都把这1.5岁幼儿的鞋藏起来,为了不会摔成外伤而把他的活动限制在一张双人床上。结果,这儿童长大后性格表现胆小怕事,上小学不敢参加体育课上规定的体育运动项目。可见,幼儿期的不良教育给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2011-09-23 17:55:0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CINDY09

          CINDY09

          历史

          如果是轻微的摔倒,开始时鼓励,以后就当没看见.时间太了,宝宝就把摔跤当成正常事儿,摔了就自己爬起来,不会等家长扶.
          不过在宝宝摔得比较重时,一定要在他起来后,安慰他,告诉他你知道他摔痛了,然后帮他吹吹或摸摸,说这样就不痛了等等.这种理解会加深你们的感情,同时给宝宝一个发泄和释放感情的过程.

          2011-09-23 18:36:49

            avatar of 小博轩宝贝

            小博轩宝贝

            历史

            没有宝宝学走路摔跤是难免的,顺其自然就好。

            2011-09-23 19:02:33

              avatar of liu16020219

              liu16020219

              历史

              抱起宝宝,说宝宝不哭,宝宝真勇敢。慢慢的宝宝就接受了。

              2011-09-23 21:49:22

                avatar of PAN201314

                PAN201314

                历史

                从学走路开始,孩子就难免磕磕绊绊了。如果孩子摔跤了,你有怎样的反应呢?知道吗,你对待摔跤的不同态度,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镜头一
                刚刚学步的可儿,一不留神就在客厅的地板上摔了一跤,哇哇哭起来。姥姥忙用扫把狠狠打了两下地板,说这地太滑,害得可儿摔跤。可儿停止了哭叫,爬起来继续学步。
                点评:宝宝摔了跤,他就哭,你打打桌子,踩踩门坎,他就不哭了。这种办法,还真管用,因为他的注意被转移了。但是这么下去,对于任何事情宝宝都会认为是别人不好,逐步养成喜欢攻击别人和推卸责任的习惯。
                镜头二
                花园里,娇娇摔倒在草地上,妈妈立即跑上去把她扶起来,又亲又哄,不停地问:摔疼了吗?娇娇开始哇哇大哭起来。这一哭,更把妈妈吓着了,连忙把她搂在怀里哄。一见这种光景,娇娇眼泪哗哗真流,哭得更厉害了。
                点评:“摔在宝宝身上,疼在妈妈心头”。妈妈的紧张会让宝宝更加害怕而不由自主地哭,并且强化他的胆怯心理,慢慢使宝宝变得缺乏自信。其实宝宝摔跤没有那么疼,有关心理学材料表明,同样的痛刺激,儿童感觉到的疼痛比成人要少得多,轻得多。宝宝越小,对痛刺激的敏感程度越低。
                镜头三
                马路边,鹏鹏摔了一个大马趴。虽然鹏鹏爸近在咫尺,却没拉他,而是用命令的语气喊:“自己爬起来!”鹏鹏勇敢地爬了起来。一位路过的大妈狠狠地瞅了鹏鹏爸一眼,愤愤不平地说:“没见过这样狠心的爹,这么小的宝宝,也不拉一把。”
                点评:宝宝摔了以后,会观察大人的反应,看到爸爸妈妈什么事没有,他会觉得摔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是自己不小心,没有哭的权利。重视宝宝的抗挫折教育,培养勇敢和坚强的品质,让宝宝明白人人都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用勇气和自信心克服困难和挫折。

                镜头四
                天天跑着追皮球,一不小心,重重地摔倒了。妈妈马上说:“不要哭,一点也不疼,天天是勇敢的宝宝。”天天爬起来,看着摔破的膝盖,瘪了瘪嘴,强忍眼泪。
                点评:你往往出于培养宝宝意志的目的欺骗宝宝。宝宝摔倒,疼不疼他最有发言权,哭泣是他表达情感的真实方式。宝宝经过几次“一点都不疼”的反复训练,意志并不会坚强,但也许宝宝学会了,怎样做才会得到你的赞赏。慢慢地,他可能就不再注重自己的真实感情的表达,这样无意间为日后的说谎埋下难以治愈的祸根。因此需要注重培养宝宝真实地表达情感,告诉他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
                镜头五
                游乐场上小朋友们在玩耍,名名也想下地和大家一起玩,但奶奶担心宝宝摔跤,总不放手,一直抱在手上。名名在奶奶怀里扭来扭去,挣扎着。
                点评:宝宝不摔跤是好事,但是一定要选择手段。虽然宝宝在成长的阶梯上没有受到生理上的伤害,但心理上会留下痕迹。两岁都没有摔过跤的宝宝,绝对不会是运动健将。当一两岁的宝宝开始说“我做”、“我自己……”时,正是培养宝宝独立性的好机会,你应该夸奖宝宝的主动,并创造机会帮他实现自理的愿望,培养他的独立性,使宝宝体会到“我自己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那么宝宝会更积极地做自己的事,这是培养独立做事能力的良好开端。
                爱心提示:很多妈妈喜欢给宝宝拴一个学步带,宝宝就不会摔跤,但这样做,宝宝走路会推迟,平衡能力会有障碍。到三四岁时,只要一跑起来,就容易摔,有的甚至摔掉门牙,因为在更早的时候,他没有学会收腹,没有学会下蹲,也没有学会摔倒时自我保护的常用的技能。

                2011-09-23 2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