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小儿猩红热要怎么治疗?

      pic of user:hktaoqi

      琦宝妈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3

      小儿猩红热要怎么治疗?

      哥哥家的小孩4岁了,结果生病,查出来说是猩红热,听着怪吓人的,以前我还没听说过呢,这是怎么引起的呢,要怎么治疗啊?

        avatar of 涵涵0926

        涵涵0926

        历史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引起扁桃体炎,丹毒,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局部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2—8岁居多。一、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邪侵肺卫 主症 发热骤起,咽部红肿疼痛,皮肤潮红,可见隐约细小红点,点如锦纹,舌质红苔薄黄。 次症 头痛,或伴有呕吐,脉浮数。理化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多价红疹毒素试验阳性。辨证要点 本证为痧毒疫疠之邪侵犯肺卫,肺胃受邪,其气失和,故见发热、头痛、咽喉红肿疼痛等症状;皮肤潮红,可见隐约细小红点,状如锦纹,为痧毒由里出表的反映。治疗原则 辛凉宣透,清热利咽。方药运用 解肌透痧汤加减:葛根、蝉蜕、浮萍、淡豆豉、荆芥、射干、桔梗、马勃、牛蒡子、甘草、连翘、竹茹、僵蚕。2.毒在气营主症 壮热不解,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瘀点,疹由颈、胸开始,继而弥漫全身,见疹后的1~2天,舌苔黄糙,舌质红刺,3~4天后舌苔呈剥脱,舌面光红,舌质紫红有刺,状如杨梅,脉数有力。次症 面赤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理化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咽拭子涂片免疫荧光检查或培养可见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辨证要点 本证为毒热窜人气营,气血受邪,血热熏蒸,因而形成毒在气营的病理变化。痧毒外达,其热必炽;毒火上攻咽喉,则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痧毒犯营,痧火透达表现为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痧点;舌为心之苗,痧毒火热及心,心热上熏舌体,故见舌刺红肿似“梅”。治疗原则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运用 凉营清气汤加减:生石膏、连翘、薄荷、甘草、生地、丹皮、赤芍、犀角(水牛角代)、栀子、黄连、石斛、竹叶、玄参、白茅根、芦根。若丹痧布而不透,壮热无汗者,方中去黄连、石膏,加淡豆豉、浮萍,用以表散,促使痧疹透达;若苔糙、便秘、咽喉腐烂气味秽臭者,方中去石斛、竹叶,加大黄、玄明粉,以通腑泄火。病程中若见高热、头痛、呕吐、神昏、抽搐,舌苔黄糙、舌质红绛,脉数等症,为痧毒内陷心肝之变证,治宜镇惊熄风,药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3. 疹后伤阴主症 丹痧布齐后1~2天,开始皮肤脱屑,伴有低热,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次症 咽喉糜烂疼痛减轻,唇口干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大便秘结。理化检查 血象一般正常,多价红疹毒素试验阴性。辨证要点 本证为痧毒疫火外达肌肤,阴伤液枯,从而致肌肤失润而枯,随之脱落;肺胃阴伤,故见低热、舌红少津、唇口干燥、食欲不振等症。治疗原则 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方药运用 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玄参、桔梗、甘草、芦根。若低热不解者,加地骨皮、银柴胡;食欲不振者,加佛手、麦芽;大便干结者,加知母、火麻仁。若见发热、心悸、胸闷、神疲、多汗、肢节疼痛,舌苔薄、舌质淡红,脉数无力,或结代等症,为毒热伤及心气、血脉所致,治宜益气养血,滋阴宁心,药用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人参、当归、丹参、生地、麦冬、石斛、五味子、柏仁、桂枝。

        2011-11-17 18:29:21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猫耳的窝

          猫耳的窝

          历史

          小儿猩红热发病后如何治疗
          1西药
          青霉素:建议按每日每千克体重5~10万单位,分2次肌注,共用10日。注射前一定要作青霉素皮试,以防过敏。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青霉素钾片:建议按每日每千克体重25~50毫克,分3次口服,共用10日,用药前一般不需作青霉素皮试,但如果以往从未用过青霉素,第一次服用此药,应在医生监护下应用。
          头孢拉啶胶囊:建议按每日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分3~4次饭前口服。使用时应遵医嘱。
          2中成药
          三黄片:建议每次2~3片,每曰3次。用于毒炽气营证。使用前请咨询专业医生。
          五福化毒丸:建议每次1丸,每日2次。用于毒炽气营证。使用前请咨询专业医生。
          3简易方药
          大青叶、板蓝根、土牛膝根各10克。每日l剂,水煎服。用于邪侵肺卫证。
          紫草、车前草各10~15克。水煎,连服7日。用于毒炽气营证,也可用于预防。
          4外治疗法
          金银花、山豆根、夏枯草、青果、嫩菊叶、薄荷叶各适量。煎汤漱口,每日2~3次。用于咽喉肿痛。
          玉钥匙散或锡类散,吹喉。每日2~3次。用于咽喉肿痛。
          金不换散或珠黄散,吹喉。每日2~3次。用于咽喉糜烂化脓。
          5推拿疗法
          主穴取风池、天柱、曲池、合谷、少商、委中,配穴取内庭、膈俞、三阴交、身柱。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用于发热、咽痛。
          以大肠、肺、胃经穴位为主,配:①少商或委中,三棱针针刺出血。②翳风、合谷。③少商、尺泽、合谷。针刺,每日1次。用于咽喉肿痛。
          6家庭食疗方
          生橄榄7枚,萝卜250克,水煎代茶饮。用于咽喉肿痛。
          用鲜马齿苋30~60克,捣汁或水煎,酌加白糖或蜂蜜调服。用于毒炽气营证。
          梨汁、荸荠汁、甘蔗汁、藕汁适量和匀,口服,每日1~2次,连服3~5日。用于疹后伤阴。
          绿豆50克,加水两碗煮沸后,再煮半小时,取汁一碗,再加薄荷3克,共煮数分钟,滤渣,频频饮用。用于毒炽气营证。
          鲜荸荠、白萝卜各榨汁100毫升,混匀,分次服,每日3~4次。或胡萝卜、鲜荸荠各250克,煎汤代茶,频频饮用。用于疹后伤阴。
          生梨汁、西瓜汁、菠萝汁、银花露,酌情选用。用于疹后伤阴。

          2011-11-17 17:03:21

            avatar of 冰冰精灵

            冰冰精灵

            历史

            猩红热 是由β(乙)型A群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引起扁桃体炎,丹毒,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局部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2—8岁居多。

            一)普通型
            潜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病急骤,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或谵妄。患者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明显,会影响到食欲。咽喉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分泌物。舌头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皮疹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为弥漫着针尖大小的猩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人寒冷时的鸡皮样疹。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面颊部潮红无皮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
            红,其间有针尖大小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帕氏征”。口腔黏膜亦可见黏膜疹,充血或出血点。病程第1周末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次及躯干,然后到达肢体与手足掌。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足大片脱皮,呈手套、袜套状。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
            (二)其他类型
            1.轻型 全部病程中缺乏特征性症状,往往至出现典型的皮肤脱屑时,才取得回顾性的诊断。患者可有低热1~2天或不发热,皮疹隐约可见,出疹期很短,无杨梅舌。发病后1~3周皮肤脱屑或脱皮。
            2.中毒型 起病急骤,体温可高至40.5℃以上。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头痛、惊厥、呕
            吐、为常见症状。咽扁桃体炎症严重。有明显红斑疹。如合并脓毒症状,甚至发生休克,
            危险性很高。
            3.外科型 链球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感染时,可有局部急性化脓性病变,皮疹从创口开始,再发展到其他部位皮肤。无咽炎和杨梅舌。

            一、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邪侵肺卫
            主症 发热骤起,咽部红肿疼痛,皮肤潮红,可见隐约细小红点,点如锦纹,舌质红苔薄黄。
            次症 头痛,或伴有呕吐,脉浮数。
            理化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多价红疹毒素试验阳性。
            辨证要点 本证为痧毒疫疠之邪侵犯肺卫,肺胃受邪,其气失和,故见发热、头痛、咽喉红肿疼痛等症状;皮肤潮红,可见隐约细小红点,状如锦纹,为痧毒由里出表的反映。
            治疗原则 辛凉宣透,清热利咽。
            方药运用 解肌透痧汤加减:葛根、蝉蜕、浮萍、淡豆豉、荆芥、射干、桔梗、马勃、牛蒡子、甘草、连翘、竹茹、僵蚕。
            2.毒在气营
            主症 壮热不解,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瘀点,疹由颈、胸开始,继而弥漫全身,见疹后的1~2天,舌苔黄糙,舌质红刺,3~4天后舌苔呈剥脱,舌面光红,舌质紫红有刺,状如杨梅,脉数有力。
            次症 面赤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理化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咽拭子涂片免疫荧光检查或培养可见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辨证要点 本证为毒热窜人气营,气血受邪,血热熏蒸,因而形成毒在气营的病理变化。痧毒外达,其热必炽;毒火上攻咽喉,则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痧毒犯营,痧火透达表现为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痧点;舌为心之苗,痧毒火热及心,心热上熏舌体,故见舌刺红肿似“梅”。
            治疗原则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运用 凉营清气汤加减:生石膏、连翘、薄荷、甘草、生地、丹皮、赤芍、犀角(水牛角代)、栀子、黄连、石斛、竹叶、玄参、白茅根、芦根。若丹痧布而不透,壮热无汗者,方中去黄连、石膏,加淡豆豉、浮萍,用以表散,促使痧疹透达;若苔糙、便秘、咽喉腐烂气味秽臭者,方中去石斛、竹叶,加大黄、玄明粉,以通腑泄火。
            病程中若见高热、头痛、呕吐、神昏、抽搐,舌苔黄糙、舌质红绛,脉数等症,为痧毒内陷心肝之变证,治宜镇惊熄风,药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3. 疹后伤阴
            主症 丹痧布齐后1~2天,开始皮肤脱屑,伴有低热,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
            次症 咽喉糜烂疼痛减轻,唇口干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大便秘结。
            理化检查 血象一般正常,多价红疹毒素试验阴性。
            辨证要点 本证为痧毒疫火外达肌肤,阴伤液枯,从而致肌肤失润而枯,随之脱落;肺胃阴伤,故见低热、舌红少津、唇口干燥、食欲不振等症。
            治疗原则 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方药运用 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玄参、桔梗、甘草、芦根。若低热不解者,加地骨皮、银柴胡;食欲不振者,加佛手、麦芽;大便干结者,加知母、火麻仁。
            若见发热、心悸、胸闷、神疲、多汗、肢节疼痛,舌苔薄、舌质淡红,脉数无力,或结代等症,为毒热伤及心气、血脉所致,治宜益气养血,滋阴宁心,药用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人参、当归、丹参、生地、麦冬、石斛、五味子、柏仁、桂枝。
            (二)其他疗法
            1.单验方
            (1)黄芩:为清热解毒之品,对丹痧的防、治均有疗效。每日10—15g,水煎,分3次
            服,连用3天。
            (2)板蓝根、大青叶各15g,甘草5g,水煎服。
            2.外治法
            (1)锡类散:取药少许吹喉中,以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2)珠黄散:吹于患处,用于咽喉红肿、溃烂时。
            3.针刺疗法 取风池、天柱、合谷、曲池、少商、膈俞、血海、三阴交,用泻法,每日1次。
            二、西医治疗
            (一)抗生素疗法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4万~8万U/(kg.d),分2次注射。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G过敏者可用红霉素20~40mg/(kg·d),分3次口服,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
            (二)一般护理
            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较大儿童用温淡盐水含漱。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皮肤保持清洁,可予炉甘石洗剂以减少瘙痒。

            2011-11-17 20: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