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小儿身体软是不是得了佝偻病?

      pic of user:jin38h6123

      clzhang329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3

      小儿身体软是不是得了佝偻病?

      我的小孩身体很软啊,而且情绪也是烦躁不安,很容易就出汗,我怀疑他是不是得了佝偻病?如果是的话应该要怎么治疗?

        avatar of d~jennifer~d

        d~jennifer~d

        历史

         

            有些家长认为,小孩身体软,就是得了佝偻病,这种说法实在很不科学。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生长骨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及神经精神症状。  初期佝偻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有多汗、夜惊、易激惹、烦躁不安。由于头部汗液的刺激,经常摇头擦枕,使枕部脱发。  疾病进一步发展,进入激期,除了上述神经精神症状更明显外,主要是骨骼的改变。生长发育较快的部位如头颅骨、四肢长骨、胸廓的改变最明显。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方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婴儿,严重者头颅呈鞍状。有些患儿表现前囟过大,关闭延迟。1岁左右小儿,胸廓可见肋串珠,重病例胸廓变形,可形成鸡胸或漏斗胸,影响小儿呼吸功能。四肢长骨的变化:6个月以上的小儿在前臂腕部及小腿长骨的远端可摸到或看到骨骺端明显膨出,称“手镯”或“脚镯”。当小儿开始会行走后,由于骨软化,两下肢因负重而弯曲形成“0”形腿,或“X”形腿。当小儿会坐或直立后,可出现脊柱后突或侧弯,重者可出现扁平骨盆。激期病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减退,腹部膨隆似蛙腹。  恢复期,症状逐渐减轻,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正常。  如果一个5-6个月的小儿,身体软,不能竖直抱,一竖抱,头就往左右、前后倒;7-8个月时成人两手挟住他腋下使他直立,此时小儿两脚向上蜷缩不能着地;或者两脚硬硬的伸得笔直,只是脚尖着地,脚跟不能着地,像跳芭蕾舞的姿势;逗引他也没有反应;以前服了大量的鱼肝油、钙片,甚至注射了几针维生素D。还是不见效,人总是发软。这种病儿,实际上不是得了佝偻病,而是得了脑发育不全或脑性瘫痪。        小儿佝偻病常常与由于神经系统、脊髓、肌肉本身等病变引起的婴儿肌肉松弛的疾病混淆起来,因此遇到身体发软的婴儿,必须加以鉴别,切勿乱用维生素D,因为应用大量的维生素D3后会引起中毒,同时又延误了原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2011-12-18 10:10:3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闹小精灵

          闹小精灵

          历史

          孩子在发生佝偻病后,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而致头枕部秃发。

          以上的表现只能提示家长孩子有佝偻病的可能,需带孩子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切不可随便给孩子补充大量维生素D,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孩子的肌肉松弛无力,特别是腹壁及肠壁肌肉的松弛,可引起孩子的肠胀气,而致腹部膨隆犹如蛙腹。佝偻病患儿最主要的变化是由于骨骼病变所出现的症状,这是佝偻病的特征表现。6个月以下的孩子,用手指轻压其枕骨或顶骨,犹如乒乓球有弹性感;8-9个月的孩子头颅呈方形,前囟门也偏大,至18个月前囟门尚不能闭合。

          在1岁左右的孩子,胸部则可见到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称为肋串珠;并可出现胸廓畸形如胸骨前突呈“鸡胸”和肋缘的外翻。由于四肢和背部肌肉的无力,孩子的坐、立和走路都晚于健康的孩子,且容易跌跤,到了1岁以后会走路可出现两下肢向内或向外弯曲的畸形呈“0”型腿或“X”型腿。此外,孩子的出牙也延迟,且容易发生蛀牙。

          维生素D是治疗佝偻病的有效药物,一般患儿给予口服维生素D丸就可以了,对不能口服或是有腹泻的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注射维生素D,同时加用钙剂。同时,让孩子多晒太阳,小婴儿继续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合理喂养;为防止畸形,不要让孩子久站久坐,不让孩子过早行走。

          2011-12-18 10:19:16

            avatar of 子萱糖糖

            子萱糖糖

            历史

            有些家长认为,小孩身体软,就是得了佝偻病,这种说法实在很不科学。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生长骨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及神经精神症状。 初期佝偻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有多汗、夜惊、易激惹、烦躁不安。由于头部汗液的刺激,经常摇头擦枕,使枕部脱发。 疾病进一步发展,进入激期,除了上述神经精神症状更明显外,主要是骨骼的改变。生长发育较快的部位如头颅骨、四肢长骨、胸廓的改变最明显。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方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婴儿,严重者头颅呈鞍状。有些患儿表现前囟过大,关闭延迟。1岁左右小儿,胸廓可见肋串珠,重病例胸廓变形,可形成鸡胸或漏斗胸,影响小儿呼吸功能。四肢长骨的变化:6个月以上的小儿在前臂腕部及小腿长骨的远端可摸到或看到骨骺端明显膨出,称“手镯”或“脚镯”。当小儿开始会行走后,由于骨软化,两下肢因负重而弯曲形成“0”形腿,或“X”形腿。当小儿会坐或直立后,可出现脊柱后突或侧弯,重者可出现扁平骨盆。激期病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减退,腹部膨隆似蛙腹。 恢复期,症状逐渐减轻,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正常。 如果一个5-6个月的小儿,身体软,不能竖直抱,一竖抱,头就往左右、前后倒;7-8个月时成人两手挟住他腋下使他直立,此时小儿两脚向上蜷缩不能着地;或者两脚硬硬的伸得笔直,只是脚尖着地,脚跟不能着地,像跳芭蕾舞的姿势;逗引他也没有反应;以前服了大量的鱼肝油、钙片,甚至注射了几针维生素D。还是不见效,人总是发软。这种病儿,实际上不是得了佝偻病,而是得了脑发育不全或脑性瘫痪。 小儿佝偻病常常与由于神经系统、脊髓、肌肉本身等病变引起的婴儿肌肉松弛的疾病混淆起来,因此遇到身体发软的婴儿,必须加以鉴别,切勿乱用维生素D,因为应用大量的维生素D3后会引起中毒,同时又延误了原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2011-12-18 10: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