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3岁还有气肚脐

      pic of user:tssxf

      tssxf

      历史

      悬赏:100分

      回答:5

      3岁还有气肚脐

      我的儿子3周岁多一点了,可是肚脐还是有气,直径有1.5CM。小时候包过,可是不管用。现在需不需要手术治疗,有没有其他的危害?

        avatar of       馨怡妈妈

        馨怡妈妈

        历史

         

        脐疝是小儿肠管自脐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软囊,易于压回,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病,较常见。女孩得病比男孩多。得了脐疵的病儿在脐部可见一球形、可复位肿物,病儿安静卧位时肿块消失。哭闹、咳嗽、直立等腹压增大时肿物出现。新生儿及小婴儿平时不消失,但用轻压可使疵内容物还纳腹腔,并可听到咕嗜声和滑动感觉,用手压肿块时病儿无任何表现,如用手指端探入脐孔内,可以清楚地触及脐环及边缘,并可以估计出脐环的直径,直径多为:厘米左右,2~3厘米者罕见。脐疵多无症状,个别可有局部膨胀及不适感。

        2岁以内病儿绝大多数可自愈,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逐渐发达,脐孔常能逐渐狭窄缩小而闭合。2岁以内未闭合的脐疝,可采用胶布粘贴法。即取两块胶布宽约3厘米,长10厘米。将皮肤清洁干净后涂以安息香酸叮,将脐疝内容物推人腹腔复位后,用胶布在腹部两侧拉紧固定,使脐门紧缩。固定后的皮肤呈纵形皱榴表示敷贴正确。应每1~2周更换一次胶布。也可用束带或硬币紧压疮环的方法治疗。4岁以上脐疤直径在2~3厘米以上则应手术治疗。

        家庭护理要点

        1.病儿使用胶布固定脐部时,如果脐周围有湿疹或对胶布过敏者慎用。

        2.新生儿及小婴儿最好不用硬币紧压疤环的方法,若使用不当可引起脐部发炎,肿胀以致穿破。

        3.尿布应兜在脐部敷料的下方,避免大小便污染,敷料被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4.每次更换胶布时,应将胶布痕迹擦去,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现象。

        5.手术后防止哭闹,以免伤口裂开。

        2007-05-13 22:21:4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seagrily

          seagrily

          历史

          点会这样的?你要陪他去医院看下哦,我听说如果气肚脐超过6个月就要就医了.祝你儿子身体健康

          2007-05-13 22:02:12

            avatar of       馨怡妈妈

            馨怡妈妈

            历史

            要手朮才能治愈的,.這個是小手朮,沒關系,不過最好選好一點的醫院,
            一般去兒童醫院比較好,像上海或蘇州兒童醫院.
            我家寶寶才1歲.他是腹股溝斜疝.才去蘇州兒童醫院做了手朮,現在好了
            建議你不要拖,及時治療,這個病本身沒危險,但是會發生并發症的.
            我當時查了些資料.供參考


            疝气 (症状及治疗)
            分型 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类。
            一、易复性 一般的疝气在患者站立、行走或腹内压骤增时突出,但平卧、休息或用手可以将疝内容物完全回纳到腹腔的,称为易复性疝。

            二、难复性 当疝内容物反复突出,与周围组织粘连,不能被完全回纳到腹腔的疝气称为难复性疝。

            三、嵌顿性 当疝内容物被卡住,完全不能回纳时则称之为嵌顿性疝。

            四、绞窄性 嵌顿性疝未能及时解除,疝内容物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坏死,就演变为绞窄性疝。

            常见的疝气

            ☆ 腹股沟疝 腹股沟位于大腿内侧与腹壁交界处。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1.腹股沟斜疝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一般在啼哭时、站立、行走或劳累后腹股沟部出现肿块,多呈带蒂柄的梨状,常可进入阴囊,伴有坠胀感。平卧休息或用手可送入腹腔而消失。可发生嵌顿。

            2.腹股沟直疝  多发生在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与斜疝很相似,但肿块多呈半球形,不进入阴囊,很少发生嵌顿。  

            ☆ 股疝 多见于中老年妇女。表现为大腿根前内侧出现半球形肿块,可伴有胀痛,平卧时可回纳。易发生嵌顿。

            ☆ 脐疝 多发生在婴儿期。婴儿啼哭或用力大便时脐部有肿块突出。成人脐疝易发生嵌顿或绞窄。

            ☆ 切口疝 多发生在腹部纵行手术切口处。主要症状是腹壁切口逐渐向外突起,有肿块出现。

            治疗

            一、 手术治疗
            疝气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有复发可能。

            二、疝带 当身体状况不允许,如患者并发严重的心脏病、肺病、糖尿病,手术可能发生危险时,可使用疝带。使用疝带时应先将疝回纳,将疝带一端的软垫对着患处压住,然后将腰带系紧。疝带可白天佩戴,睡眠时卸下来。

            注意点

            一、 若出现肿块突出不能回纳并伴有疼痛,可能是发生了嵌顿性疝,应尽早到医院就诊,一旦确诊,需急诊手术。

            二、婴儿期发生的腹股沟疝及脐疝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自愈,故一岁以下的婴儿可暂不手术。

            三、疝手术后需避免重体力劳动至少3个月。若有咳嗽或排便、排尿困难,应抓紧治疗,以防疝复发。

            2007-05-13 22:22:48

              avatar of       馨怡妈妈

              馨怡妈妈

              历史

              婴儿脐疝

              【概述】

              自脐部突出的疝称脐疝。临床上分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

              【病因学】

              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症状】

              脐部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尤其在婴儿啼哭时更为明显,一般无其他症状。由于婴儿腹壁及疝环均较柔软,嵌顿甚为罕见。

              【治疗】

              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用胶布贴敷疗法,即取宽条胶布将腹壁两侧向腹中线拉拢贴敷固定以防疝块突出,并使脐部处于无张力状态,而脐孔得以逐渐愈合闭锁。每周更换胶布1次,如有胶布皮炎,可改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

              如患儿已逾2岁而脐疝仍未自愈,应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无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于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2007-05-13 22:24:11

                avatar of       馨怡妈妈

                馨怡妈妈

                历史

                正常肚脐的形状应该是凹陷的,但是如果宝宝有一个凸凸的肚脐,除了可能有脐疝气的情形之外,也可能有其他合并症发生;若有其他异常情形,如发育迟缓、腹腔有肿块等,就必须尽快就医诊治。
                  肚脐是每个人都曾经与自己的母亲血脉相连的珍贵证据,因此也延伸出不少有意思的传说--肚脐的形状及深浅系着个人的命运和财气。到底肚脐的真实面貌和功能是什么?如果小宝宝有个与众不同、不凹反凸的肚脐会不会有什么问题?该不该动手术加以矫正以绝后患?这些都是家长相当关心的问题,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肚脐情事。”
                  脐带--联系母体与胎儿
                  在胎儿早期,约怀孕五周左右,脐带即开始成形,先出现初始的结构,而后再逐渐形成独特的脐带,除了联结胚胎与附着在母体子宫壁上的胎盘,以接收由脐血管(一条脐静脉)输送来自母亲的养料与温情之外,同时也将胎儿体内的废物,如二氧化碳等,经由脐带中的血管(两条脐动脉)运回母体内,由妈妈代劳处理。这样母子相连的极亲密关系一直要持续到宝宝出生了为止。
                  由于肚脐曾经是宝宝的命脉--脐带必经之处,因此原本就留有空间让脐带当中的重要构造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及周遭具保护及稳定作用的胶质组织毫无阻碍地通畅;为了维持脐带的通畅,在腹壁肚脐的部位形成一个相当具有弹性,由环状结缔组织组成的结构,并由四周的腹壁肌肉层及韧带等将其撑住,以保持畅通。不过肚脐的角色地位在宝宝出生之后便一落千丈,只成了见证母子曾经血脉相连的遗迹了,它会因为“结束营养”而逐渐结疤、萎缩成了小小的肚脐眼,似乎也是必然。
                  脐疝气怎么办
                  有些时候肚脐不甘心地位中落,会相当突兀地膨出在肚子的正中央,形成了让不少家长颇为担心的“脐疝气”状况。到底这种肚凸凸的情形要不要紧?需不需要检查或开刀?有人说,这可能是甲状腺功能有问题,是不是真的?其实宝宝的腹壁肌肉层较薄较松驰,肚子里因气体较多而形成较大的腹内压力,肚脐本身的环状结构缩紧关闭的力量也不够,因而很容易便会有脐疝气。
                  只要宝宝的健康情况良好,成长发育顺利,并无任何并发症,肚疝气也不太大,其基部仍为敞开的环状结构,直径不超过一厘米,那么通常无伤大雅,等宝宝渐渐长大,身体的构造功能成熟之后,一般在一岁左右会自行缩小而消失的,少数大型的脐疝气,基部直径大于两厘米,在一两岁之前仍未能自动关闭不见的,则需照会小儿外科医师,排除肠子可能会自缺陷处溜出来卡死的危险性,必要时必须手术强制加以缝合,以绝后患。
                  当脐疝气不单只是脐疝气,也就是说还合并其他不正常的症状时,家长可要提高警觉了,特别应注意的是有无外观的畸形?生长发育是否异常?新生儿筛检的报告是不是没问题?如此可以及早查出可能隐藏着会危害孩子健康的重大问题,尽快寻医求治,好让宝宝早日恢复健康。
                  常见脐疝气的情形
                  造成脐疝气常见的情况有:
                  (一)生理性脐疝气,为良性状况,通常在一两岁之间自行消失。
                  (二)合并有脐膨出的脐疝气,腹腔的肠子等器官由肚脐缺陷处冒出来,必须立即开刀治疗。
                  (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足,必须补充甲状腺素。
                  (四)先天性代谢异常,特别是粘多醣累积症,高雪氏综合症等。
                  (五)染色体疾病,如唐氏综合症;
                  (六)肌肉张力不足的疾病,如脑性麻痹,肌肉萎缩症等。
                  (七)其他会造成腹内压力增加的疾病或状况:如腹腔肿瘤、肝脾肿大、肠道后段阻塞造成的肿胀、接受腹膜透析的孩子等,不一而足。
                  不要听信偏方
                  以上各项有的为良性,有的则需赶快看医生,如果没有把握的话,还是在发现宝宝有“肚脐凸凸”的情况时,就立刻请教小儿科医师,绝不要自作主张找偏方,或听信老一辈的说法,用个大铜板贴住肚脐,寄望会压平突出的大肚脐,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造成孩子不必要的伤害。

                2007-05-13 22: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