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家庭教育  > 宝宝好像到了反抗期了,要怎么教育引导啊?

      pic of user:tdboqux

      wenmingluguo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宝宝好像到了反抗期了,要怎么教育引导啊?

      宝宝2岁前都挺乖的,可是我最近发现他特别不听话,让这样,非那样的,听说宝宝有反抗期啊,这个时期要怎么正确引导教育孩子,才能帮助宝宝养成好的个性呢?

        avatar of 宝贝DMA

        宝贝DMA

        历史

         

        2-3岁是孩子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将进入“第一反抗期”,这是孩子自我意识产生后心理上的第一次飞跃。突出的表现是闹独立,千方百计摆脱大人的摆布,试试自己的本事。
        面对宝宝的反抗,父母不能一味地去反对和制止,只有正确了解宝宝反抗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要知道父母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直接会影响到宝宝的成长,所以面对“反抗”宝宝,您也需要“三思而后行”。
        1. 理解宝宝、尊重宝宝
        在宝宝开始喜欢跟父母说“不”的时候就是她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宝宝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要求和大人有一样的平等地位,此时父母对宝宝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征询宝宝的意见,给宝宝留有选择的余地。这样做会让宝宝觉得家长尊重她,维护了她的自尊,也就不会轻易跟你说“不”了。
        2.相信宝宝,满足其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对于宝宝的好奇心,父母们应该给予支持,千万不要对宝宝过度保护或是包办代替,这样会使宝宝失去很多自我探索的机会,也会引起她的抵触心理。对于宝宝的能力父母要给予充分的相信和肯定。当宝宝遇到自己能力范围可以解决的困难,父母要尽量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做,这样宝宝在体会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能减少和父母的对抗。
        3.同时满足宝宝独立与渴望保护的需求
        宝宝之所以表现出顽强的“反抗性”其根本原因是想独立。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与父母作对,但宝宝的内心仍然需要您的情感支持和适时的鼓励。在放手让宝宝独立做一件事时,父母可以首先判断一下她能多大程度上完成这件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在没有人身危险的前提下,让宝宝自己去做。如果宝宝正准备做的事情可能危害到健康的时候,父母必须果断地制止,并用其它一些没有危险性的活动来转移她的注意。让宝宝在享受到独立感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父母对她的关爱,这样也会减少宝宝反抗情绪的发生。
        4. 与宝宝有足够的交流
        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宝宝由乖巧向淘气转变的时候,在心理上不必过于担忧和烦恼,要保持冷静,意识到这些都是宝宝成长的一个过程。但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父母要给宝宝比以往更加多的宽容、关爱以及交流。耐心倾听宝宝内心的想法,了解宝宝的需要。问问宝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才可以最低限度地降低宝宝对父母的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
        5.不能娇惯、放纵宝宝
        宝宝喜欢跟父母说“不”,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听之任之或百依百顺,就会形成宝宝任性、骄横的性格。因此作为父母,对那些总是用说反话来达到自己不合理要求的任性的宝宝应该:
        (1)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的原因,抑制任性、执拗行为的发生。
        (2)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用另一种使他更感兴趣的事来吸引他,从而使他放弃那个不正当的要求。
        (3)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明确表示父母的态度:不合理的要求,再闹也不能满足,然后立即走开,用冷处理的方法来终止宝宝不合理的要求。

        2012-04-05 13:40:37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surprise123

          surprise123

          历史

          1岁以内的孩子的日常生活处处需要成人的照顾,一切活动完全依赖成人。到了2~3岁后,孩子学会了走路,能用言语与周围人进行交往,活动范围随之扩大,身心迅速发展,逐渐产生了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要自己来,变得不听话了,这就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所谓第一次反抗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小儿心理发展的一次飞跃。家长必须理解小儿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正确地加以引导,发挥小儿的积极性,尽可能让他们自己穿衣服,穿鞋袜,整理玩具、图书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不依赖于成人,培养小儿的独立性,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打好基础。同时,因为他们年幼、能力有限,往往做不好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时甚至闯祸,发生意外事故。因此,不能完全放手不管,但也不可因噎废食,怕出危险,就对他们处处加以限制,一切活动仍由父母包办代替,这样不仅挫伤了小儿的主动精神,而且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受到压抑,久之遇事总想依赖别人,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一时期还要特别注意思想品质教育,不可娇惯,否则会养成“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表现出任性、自私、唯我独尊、无理要求等不良品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由于人生最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是在6岁以前培养的,所以要从小培养人才幼苗,这在今天仍有它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04-05 11: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