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家庭教育  > 五岁的女儿说话好像有些困难

      pic of user:huaafbampg

      xzjuan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3

      五岁的女儿说话好像有些困难

      我家女儿五岁了,可是说话的发音老是不准,还有些口齿不清,有时又会结结巴巴的!这是不是说话有些困难啊?怎么办啊?

        avatar of 雨未停

        雨未停

        历史

         

        去医院看看吧,我们村上有一个也是五岁说不清,父母没怎么注意以为长大会好的,结果上学了老师建议他们去看,跑儿童医院一看,医生说已经过了最佳的纠正时间了。

        2012-08-14 15:13:31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七彩的世界

          七彩的世界

          历史

          为孩子制定一套强化训练的方案吧!现在才五岁还不算晚。。。可以根据他发音比较不准的字/词,找出同音字强化训练。妈妈要相信宝宝,而且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宝宝很可能会因多次重复感到厌烦,而产生懈怠,家长要有心理准备。

          2012-08-14 14:55:36

            avatar of 涵帅2012

            涵帅2012

            历史

            一般儿童轻度和中度的口吃是有自愈性的,重度口吃需要到医院进行矫治。正常情况下:约80%的儿童口吃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愈,父母或矫治师的早期干预很重要。尤其父母不能对儿童有失望和歧视态度,要经常提醒宝宝慢慢地说话,不要经常批评或惩罚孩子,缓和其紧张情绪小孩会失去信心,尽量减少对口吃的恐惧,随时注意自己的讲话过程。父母应该慢慢的、放松地与孩子谈话,同时要有较多的停顿,并允许孩子用自己的节奏和方法说话跟父母对话,父母要多点耐心。口吃矫正的方法: 一、言语反馈治疗 结巴的人在跟随其别人讲话的时候,口吃现象比较少,而且讲话自然而流畅。所以,国外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这方面的原理,在60年代推出延时听觉反馈仪器,模拟这样的效果。当自己的讲话声音被改变后,听起来就象是别人在跟自己说同样的话,帮助口吃者在自己一个人讲话的时候,也达到跟随其他人讲话的效果,从而即时改善口吃。研究认为口吃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暂时流畅说话:一种是内生的(自我产生的)言语发生机制的改变,另一种是在言语发生时接受特定的某些外在的言语反馈。内生的减少口吃的方法,比如用怪异的腔调说话,拖长语音,柔和发音,以及其他基于言语动力的矫正方法。由于内生的引发流畅性的方法,通常与言语发生机制相关,一些矫正后的口吃者,其流畅的说话方式被认为听起来不自然,可能需要大量的认知方面的努力来维持这种说话,并且很难在现实生活的说话情境中持续运用。最有效的提高流畅性的改变言语反馈方法,利用了“第二言语信号”,即在说话者产生的第一言语信号同时呈现离散的言语信号,并且包含了与说话者的第一言语信号相近的言语动作。与内生的引发流畅性的方法不同的是,利用改变言语反馈的外在的方法,已被证明可以使口吃者立即产生稳定的、自然的流畅言语,基本不需要认知上的努力,尽管有时效果不能持续。 合唱说话掩蔽的听觉反馈(延时听觉反馈移频听觉反馈(视觉化的合唱说话)以及延时视觉反馈(等改变言语反馈形式,已被证明可以立即减少部分口吃者高达70-100%的口吃行为。改变的言语反馈也被发现,不管说话速度如何,都可以提高流畅性,即使单耳使用,而非双耳使用,也可以持续提高流畅性。 以前这种改变言语反馈的仪器很大,只能在实验室里使用,对于矫正口吃,并没有实际的作用。一直到了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才出现了体积小,类似“助听器”般的口吃矫正器,如思比易)。由于是被直接放进耳朵,以及应用了微电脑语言处理技术,使声音反馈的灵敏度和清晰度更高,矫正口吃的效果更好。在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思比易(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矫正效果, 二、言语流畅性训练 言语流畅性训练,旨在调整说话的方式,以防止发生口吃,或发生口吃时控制口吃以便使言语交际能够进行下去。比如发音法,包括放慢语速、诱导发音、轻柔发音、运用气流以及形成说话的节律和韵律等技术。在掌握好这些发音技术后,口吃者可先以很慢的速度说话,循序渐进最后过渡到接近正常的语速。此外,将长句子分断,改变说话方式,跟读训练等也是言语流畅性训练的重要内容。言语流畅性训练虽不能消除导致口吃的体质因素,也不能完全解决心理障碍问题,但确是一项可行的、治标的辅助疗法。 三、心理治疗 国内外学者都发现口吃患者存在对口吃的恐惧心理,对这种言语障碍没有明确的理解,表现为逃避与外界的言语交流,严重时与外界隔绝。心理障碍的加重使口吃症状进一步恶化,反过来更加深心理障碍,恶性循环的结果使口吃病变得根深蒂固。张景晖认为:根治口吃病的着眼点应放在心理障碍的破除上。口吃病的病根在于“一个字也不能口吃”的主观愿望,不彻底摧毁这个错误的强烈的愿望,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欲消除心理障碍,必须无条件地允许口吃。日本的森田心理疗法,其基本精神就是不排斥口吃这一既定事实,带着口吃象正常人一样工作,表现出“顺应自然”的态度,允许口吃,为所当为。黄逸认为:口吃者恐惧口吃,实际上并不是恐惧口吃本身,而是恐惧口吃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丧失有质量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地位。口吃病心理治疗的实质和核心应是:减轻或消除对口吃所引起的不良后果的恐惧。 在心理治疗中,强调行为的、认知的和情绪的治疗。包括: 1.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疗法,逐步让患者认识到自己错误、偏执的认知观念,自觉地用正确思维观念去取而代之。同时耐心地倾听口吃者的倾诉,对他们表示充分地理解。 2.放松训练,教会患者亲身体验自身肌肉收缩及放松的效果,通过自我反复训练,达到全身肌肉松弛即心身松弛的作用。这样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逐步恢复和保持良好的平稳心态。 3.系统脱敏训练疗法。

            2012-08-14 15: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