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家庭教育  > 你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会怎么认真倾听孩子的说话?

      pic of user:uwyqmbfather

      全小乖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3

      你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会怎么认真倾听孩子的说话?

      女儿2岁了,有时候一句完整的话会组织不清楚,我会对她说,先想好怎么说,再说出来,经常她也会觉得表达不清楚,就不愿意说了。你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会怎么认真倾听孩子的说话?

        avatar of 南郡飞燕

        南郡飞燕

        历史

         

        父母常常忽视了“倾听”在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在帮助那些在交流中出现问题的家庭时,发现这种情况很明显,他们的问题症结往往出在“听”的方面,而不在“讲”的方面。
        听一个幼小的孩子讲话跟听一个已经有了相当的语言表达技能的孩子讲话是两码事,如果你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比较有限,你需要特别耐心,因为你的话很客易使他产生盛凌其上之感,这可能会使交流出现“短路”,当然,这不是你所希望的。要是你想保持你们间的相互交流关系融洽的话,怎样才能避免上述的障碍呢?这里,耐心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要特别努力地“听懂”他所说的话。让他把自己的话讲清楚,即使你跟他的意见不一,也不要打断他。你会觉得闭嘴不太容易,但却很重要。因为这表明你在尊重他,并给他做了倾听的榜样,他以后会仿效的,这一点很有必要,但这并不是说你必须跟他意见一致,你只是承认他有抒发己见的权利。
        当孩子的口头表达技能日益见长时,并能在较广的范围内和你对谈时,你会发现你们每个人都急于阐述己见,以致于忽视了倾听对方的心声,所有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如此(例如,夫妇之间就常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如果你在和别人交谈中,聆听的时间比讲话的时间多,那么你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对方说些什么,退一步说,最后当你说话时也就更有份量,别人反过來听你说话的可能性也就加大了。对于小孩来说,尤为如此,他会仿效你的行为。
        当然,你的孩子或其他人,也会听着你说话而实际上什么也没听到,这种“听”我们不提倡。要真正听到你的孩子说的话,你需要给他时间和余地,让他说,你还要不置可否地接受他所说的话,至少一开始要这样做。你也许难以做到不急于品头论足,因为大人们常常急于对孩于的话下结论。要集中思想,竭力听出孩子的话意。孩子年幼,与你的观点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与你不同,由于这一点,仔细倾听就更见其重要性了。

        2012-09-04 11:45:52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语征妈妈

          语征妈妈

          历史

          方法一:表现出听的兴趣。
          讲话中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我早就知道了。”

          我们这样对孩子,就缺少尊重。孩子才说两句,大人就不耐烦了:“知道了,早知道了。别烦我!”“该干吗干吗去吧,谁有工夫听你神侃!”

          于是,孩子十分扫兴。我们当妈妈的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他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你同孩子谈话的兴趣便也具备了。

          方法二:做出听的姿势。

          (一)不要制造“墙壁”。如用手捂着嘴巴,两手抱着胳膊,或翻看着书。这些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二)用眼睛“听”。要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很自然地用眼睛来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

          (三)一定要与孩子平视,不可居高临下。

          (四)身体要稍稍向前倾,这是表示有兴趣的姿势。

          方法三:将你专注倾听的态度传达给孩子。

          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听到了。

          (一)语言表达。在倾听孩子谈话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诸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等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

          也许你会发现,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你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你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就会令孩子十分失望。慢慢地,他也会养成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毛病。那些在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幼年时可能就缺少好的听众。孩子从小没有感受过自己语言的魅力,必定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失去应有的信心。


          (二)使用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最爱吃惊,用大人的话是“大惊小怪”,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


          2012-09-04 11:58:31

            avatar of 歆歆520

            歆歆520

            历史

            父母常常忽视了“倾听”在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在帮助那些在交流中出现问题的家庭时,发现这种情况很明显,他们的问题症结往往出在“听”的方面,而不在“讲”的方面。
            听一个幼小的孩子讲话跟听一个已经有了相当的语言表达技能的孩子讲话是两码事,如果你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比较有限,你需要特别耐心,因为你的话很客易使他产生盛凌其上之感,这可能会使交流出现“短路”,当然,这不是你所希望的。要是你想保持你们间的相互交流关系融洽的话,怎样才能避免上述的障碍呢?这里,耐心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要特别努力地“听懂”他所说的话。让他把自己的话讲清楚,即使你跟他的意见不一,也不要打断他。你会觉得闭嘴不太容易,但却很重要。因为这表明你在尊重他,并给他做了倾听的榜样,他以后会仿效的,这一点很有必要,但这并不是说你必须跟他意见一致,你只是承认他有抒发己见的权利。
            当孩子的口头表达技能日益见长时,并能在较广的范围内和你对谈时,你会发现你们每个人都急于阐述己见,以致于忽视了倾听对方的心声,所有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如此(例如,夫妇之间就常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如果你在和别人交谈中,聆听的时间比讲话的时间多,那么你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对方说些什么,退一步说,最后当你说话时也就更有份量,别人反过來听你说话的可能性也就加大了。对于小孩来说,尤为如此,他会仿效你的行为。
            当然,你的孩子或其他人,也会听着你说话而实际上什么也没听到,这种“听”我们不提倡。要真正听到你的孩子说的话,你需要给他时间和余地,让他说,你还要不置可否地接受他所说的话,至少一开始要这样做。你也许难以做到不急于品头论足,因为大人们常常急于对孩于的话下结论。要集中思想,竭力听出孩子的话意。孩子年幼,与你的观点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与你不同,由于这一点,仔细倾听就更见其重要性了。

            2012-09-04 23: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