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家庭教育  > 刚升入初中的孩子有时还跟父母发火该如何指导?

      pic of user:evobwu7cbf

      杨小柳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5

      刚升入初中的孩子有时还跟父母发火该如何指导?

      我家孩子刚升人初中,感觉他的脾气也越来越大了,有时还对着我发火。有人说反抗是孩子成长的标志,需要父母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去教育他,使他从中受到教育。请问我们应该如何指导?

        avatar of 独倚无尔

        独倚无尔

        历史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时期,本身比较叛逆,你可以看看具体的事情,如果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孩子也没有特别过分的话不妨就由着他去吧

        2012-09-23 15:27:50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shine99

          shine99

          历史

            为了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应让孩子进行游戏。游戏是孩子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能使头脑更加灵敏。
            虽说孩子应该“好好学习,好好玩玩”,但最近却出现了“好好学习、好好学习”,而不提“好好玩玩”的倾向,这种学习方法并不科学。
            城市里缺乏游戏场所,可以设法利用校园和公园,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去玩。应让孩子制订作息时间表,使学习和游戏的时间安排得合理,生活有规律。
            为了升大学,孩子从小学阶段起就上补习班的越来越多了。这些孩子因忙于课业,不帮着家里干活儿,而家长也不吩咐他做什么事情。因而,使他们不懂事故,好象小孩似的发脾气。
            到了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好发脾气是精力无处发泄的表现。若不正确引导,会向坏的方向发展。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现象,要使孩子的生活有规律、有事可做。在星期天,让他做木工活、打扫门前的道路。通过体力劳动,让他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是很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他内心充满生活的活力,初步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产生远大理想。这样,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只有在这种强烈的内在动机的驱使下,学习的信心才更足、持久力才更大。

          2012-09-23 15:09:49

            avatar of 淡淡、奶茶

            淡淡、奶茶

            历史

            是叛逆期了哈,你可以找个时间跟孩子好好聊聊,有脾气怎么发泄出来能消火,而不是对爱自己的人发脾气。

            2012-09-23 15:13:54

              avatar of 908辰妈

              908辰妈

              历史

              青春期孩子叛逆,你越管越让他感到反感厌恶,正确的引导孩子

              2012-09-23 15:15:56

                avatar of 快乐太子

                快乐太子

                历史

                首先,发脾气不是麻烦。孩子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同样也有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和愿望。然而,孩子的能力却非常有限,当愿望难以实现时,他们通常不愿意正视和接受。此时的父母要认真地加以关注并静静地倾听他们的怒气,让他们释放出内心的紧张、不安。此外,人们在发脾气的时候选择的对象大多是能够接受、承受“疾风暴雨”的人。这种选择有时是下意识的,因为他们确定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和理解,所以才敢于发脾气、失态,以释放紧张不安的心情。从这种意义上说,发脾气不是“麻烦”,而是“康复”。

                第二,要冷静对待孩子的情绪。对于孩子发脾气时的种种表现,做父母的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最大限度地接受,避免被孩子的言行所激怒,更不要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或以“武力镇压”。如果实在无法接受,可以平静地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心里难受,我很愿意帮你,可你现在这个样子,我实在没办法帮你。”也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回避,直到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能够平静地面对发脾气的孩子,但切忌将孩子单独关在家中。

                第三,分析原因,帮助孩子找到发脾气的真正原因。是心中的想法、困惑、不满和委屈没有得到及时的抚慰,还是遇到了什么特别的事情?不必担心这样做会纵容孩子,其实同我们**一样,孩子发脾气时头脑发热,会被激动的情绪所左右,什么也听不进去。与其强迫他们接受劝告或建议,不如耐心等待孩子的情绪渐渐平静。此时,父母可以用关心的态度,倾听孩子的表达,接纳孩子的感受,满足孩子的需要。

                2012-09-23 15: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