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家庭教育  > 孩子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并且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开脱,怎么引导?

      pic of user:ecutrfy2

      侠女玉蝶儿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1

      孩子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并且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开脱,怎么引导?

      我儿子4岁9个月了,很聪明,学东西总是过目不忘;也很有礼貌,可就是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自己做错了事情喜欢找理由开脱,该怎么引导?

        avatar of 小风轻轻吹11

        小风轻轻吹11

        历史

         

        自己能遵守纪律,但是如果别人做不到,就向老师告状。这在明哲保身的“社会老油条”看来,的确是个“毛病”。这是成人社会里的“游戏规则”。对于有正义感的公民来说,自己遵纪守法,看到违法乱纪之为,愤而不平,诉诸主管部门伸张正义,也不能算是“毛病”吧。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小时候表现出来人性“本真”的特点,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真的需要我们做家长的思考。
        当然,孩子这样做有可能是为了讨好老师,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这又成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的流露。如果真是这样,这事也不可小觑。
        不知道说到这里,这位家长有没有明白我的用心。
        其实,任何一个行为都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之所以说它好或坏,都是我们主观赋予的。教育的具体工作就是,对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进行“合理解释”,将孩子的心灵引向真善美。
        如果我的孩子这么做了.我会这么引导孩子:
        首先,肯定孩子的行为:儿子你这么做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老师就会去批评纠正那个孩子的做法,那个同学就会变得越来越好,班里纪律也会越来越好,对个人和集体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
        然后,引向“正确价值观”:如果你这样做是出于想帮助你的同学和维护全班的秩序,你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孩子;但是,如果你是为了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么这样就会不好,做人一定要光明磊落,绝不能为饱私欲,去损人利己,即使结果没有伤到别人,这样的事情也是肮脏龌龊的。
        最后,导入正确的行为:一定要是真心地为了帮助同学和班集体,因此一定要在事后查看自己的目的是否达到了。如果事情结束后,真的达到了目的,但是同学因为受到了批评心里不高兴,这时务必要主动找到同学向他表明你的诚意,澄清误会。如果事情的结果事与愿违,老师的批评导致了不好的结果,比如影响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就要仔细斟酌如何去做。是否可以考虑,先讲究策略地告诉同学自行改正,实在不能解决再有策略地向老师反映情况,以保证最后的解决效果。
        教育的方向永远是面向未来。过去的事情不论对错,都已经过去,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过去明白未来如何正确地去做事情。 。
        第三,喜欢为自己不会做或做的不好的事情找理由开脱,比如,穿衣服穿反了,不说自己不会,而说是妈妈买的衣服太瘦了;通过几件事情观察,我儿子也确实喜欢找理由为自己解释的。
        自己做错了事情,爱找理由开脱是人的本性。这个问题在成年人的身上就没有吗?这不稀奇。坚持自己的主张,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是人之常情,你会发现,越是聪明的孩子为自己辩解得越多,越充分。有一位哲人说过一句话,原话我记不清了,大意是这样的。“所有的教育都是在教人如何为己申辩,如何更加固执己见。”中学阶段写作文时,老师教我们用一篇文章写几件事来论证你的观点;大掌阶段写论文时,导师让我们到处搜集材料用长篇大论来完成论文;做学问阶段要出成果,自己要用自己一生的见识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有很多时候,几代人去证明一件错误的事情。所以,观点的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自圆其说”。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孩子为自己不做或者做得不好的事情找理由开脱,你说的这个毛病,不但不会消失,还会被未来的教育训练得越来越强大。
        所以,这一点你大可不必担心,随着孩子越长越大,见识越来越多,无理反缠的事会越来越少,据理力争的事会越来越多。教育中千百年来培养的“独 立思考”就是:任何别人,哪怕是圣人先哲的话,我也不信,我要“自己”思考。还记得,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儿那句震惊世界的名言吗?“我疑故我思,我思故我在。”
        你现在的正确态度就是:在跟他的辩解中等待着他对你的超越,当你在他面前理屈词穷时,庆祝吧,他长大了。

        2012-10-17 16:35:52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