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鱼(乖乖妈咪)
问答历史
|
但凡发现婴儿长了“枕秃”,首要考虑是否患上佝偻病。
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慢性营养不良病,由于维生素D的不足,使宝宝体内钙、磷的代谢失常。这种病的早期表现是精神、神经症状,在6个月以下的宝宝尤其明显。
患病孩子最早的体征是头部出汗很多,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都大汗淋漓,大量的汗液刺激头部,发痒,特别是与枕头接触的部位汗液不易挥发,痒得更难受,小孩睡得不安辗转反侧,头部与枕头产生摩擦,时间长了便形成枕秃。此外,佝偻病的早期症状还有晚上哭闹等。
苏浩彬说,还有一些小孩秃头的位置不在后脑勺与枕头接触的部位,而是头顶或其他位置,这就不一定是佝偻病惹的祸,应该考虑皮肤感染如脂液性皮炎。
发病主因:喂养不当
佝偻病在过去由于婴儿营养不足,是新生儿四大常见病之一。现在营养不良的现象根本改善,但仍然存在父母喂养方式不当,因此佝偻病仍旧多发。
人体必需的维生素D有两大来源,第一来源直接由食物提供。在哺乳阶段,婴儿营养主要来自母乳,但单靠母乳喂养不能提供足够的维生素D,必需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蛋黄和肝脏等辅食。如婴儿不足以消化这些辅食,则要补充鱼肝油。目前不少父母不知道添加辅食的重要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补充鱼肝油,令婴儿体内缺乏维生素D。
婴儿期小宝宝的生长发育很快,3~6月生长速度最快,以后有所放慢,但还是生长的快速期。这个时候,婴儿需要的维生素D很多,如果不及时补充就很容易缺乏,这也是佝偻病多见于3~6月龄婴儿的原因。肥胖的婴儿需要的维生素D量比正常体重小孩更多,因此也更易缺乏维生素D。
维生素D第二来源则需要借助阳光,日光中的紫外线将人体皮肤上的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城市孩子太阳照得少,尤其在冬天家长就不舍得让孩子出外受冻,这样的话孩子的维生素D就可能不够。还有些家长以为孩子在家里太阳照样射进来,其实紫外线并不能透过玻璃窗。
还有些佝偻病的原因是受肝胆、胃肠道疾病的影响,如慢性腹泻会影响肠道吸收维生素D,肝炎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
预防:及时补维生素D
在佝偻病发生的早期,患者还没有发生骨骼的变化,对婴儿没有造成明显的损害,因此父母发现孩子枕秃确认为佝偻病,不需要过分担心,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一般很快就能恢复健康。但是,如果放任不管,钙、磷的代谢失常继续加剧,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就会致使骨骼发生病变,会遗留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后遗症。
治疗方面首先要补充维生素D,常用的是鱼肝油,一天一粒,坚持服用一个月,症状就能逐渐改善,回复正常小孩的健康活泼。
没有发生枕秃的宝宝,父母也要注意加以预防。新生儿2周之后,父母就要给他们补充鱼肝油丸,一天一粒,一直吃到1~2岁。在夏天小儿户外活动多的时候,可以暂时不吃。平时在婴儿食物中要及时添加辅食,婴儿4个月开始就要在母乳或牛奶外补充鱼、肝、蛋等辅助食品。
还有最简单的预防方法是抱小孩到户外晒太阳。研究表明,每天1~2小时的户外活动已经给宝宝提供了足够的维生素D。有家长疑惑:“现在夏天太阳这么强烈,小孩直射阳光不会晒伤吗?”其实,不需要直接在太阳底下晒,紫外线有折射、反射等作用,因此在户外的树阴低下,依旧可以接受阳光“洗礼”,发挥紫外线作用。
又讯 (记者任珊珊通讯员崔伟历刘正军)焦女士4个月大的女儿堪称“白天是小天使,晚上是小魔头”。她是剖腹产出生的,体重有6公斤左右,近两个月来,宝宝每天晚上11点左右到凌晨3点多老是哭闹,手脚出汗且显得冰冷,但到了白天,她立刻恢复了“乖宝宝”的模样,吃奶正常,睡觉也挺乖,不怎么出汗,即便出汗手脚也不会冰冷。白天和晚上反差如此之大,让焦女士有点担心。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广州军区总医院儿科王丹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出现夜间哭闹且汗多,很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是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因维生素D缺乏,致骨骼病变而造成的。
此外,宝宝的哭闹有时是食物过敏引起。如宝宝夜间不停哭闹,家长可先摩擦两手掌,然后用温暖的手掌按住宝宝的脐部,用腕力按摩腹部,就能使宝宝安静下来。
参考:http://baby.jkr365.com/baby/ekjb/2005-5/30/20050530114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