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引导他们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pic of user:xiqq4ld20

      萨布俐娜_Sabrina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引导他们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孩子已经上中学了,可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始终不愿自己动手,凡事都很依赖于父母。我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引导他们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avatar of 程程de妈

        程程de妈

        历史

         

        多抽出时间陪孩子,陪孩子学习,陪孩子玩,在于孩子的交流中,教导孩子

        2012-12-11 15:20:10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嘟嘟皮杰猪

          嘟嘟皮杰猪

          历史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引导他们去做该做的事情,我的感受是,采用“听”、“粘”、 “引”、“送”四字诀。
          “听”也是艺术。
          “听”的要领:认认真真地让孩子把感受说完,中间不做任何形式的打断,只是用关注的眼神告诉孩子我真的在认真的倾听。佛门把这种聆听方式称之为“谛听”。很多时候, “谛听”过后,对方的心理问题就已经解决了。“谛听”本身就是解决心理问题一个方法。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之后才发现,也是非常难的,甚至有好多家长根本就做不到。难在人们都不愿意听别人诉说心中的郁闷,只愿意自己寻找说话的快感,甚至莽撞地给出自己的想法,结果对方的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一团糟。人随着长大,不断地要去面临更多的事情,不如意的事电会越来越多,很 多时候正是这些不如意的事给了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机会。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 心理调节,积极面对。
          “听”,让孩子倒出了心里的“不快”,也让家长了解了孩子的真实处境。
          “粘”——家长是“镜子”。
          “粘”的要领:让孩子相信他们的境况家长都曾经有过。
          当确信孩子已经完全讲完之后,家长应该马上现出“共鸣”。做法是:告诉孩子这些症状自己身上(或者自己认识的所谓“成功者”身上)曾经发生过,再把孩子说出的种种症状在自己身上重演一遍,更好的效果是让孩子看到这种症状比之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的心理辅导者就是一面“镜子”,让孩子把自己当成他们“同病”之人, “同病”自然就会“相怜”。一下把彼此之间的隔阂完全推倒。 “心理疏导”过程一下由原来的“教导训话”变成了“共商大计”。
          “人”最喜欢的“人”是自己。因为只有一个自己,所以最喜欢的人就变成了最“像”自己的人。所以,善于沟通的人都知道,想让一个人从心里接受你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镜现”对方——即让对方在自己身上看到尽可能多的“他”。
          当一个人见到“长大版”的自己时,自然就想知道这个“自己”是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境的了。这就为后面的“引”铺平了道路。
          “引”——目睹未来,激起斗志。
          这个对候就要把如何应对困境的做法以第一人称“我”(或者那个“成功者”)的口气讲述出来,是“分享”而不是“说教”。 “分享”远比“说教”更能说服别人。在听别人“说教”的过程中,听者往往是一边听一边想,听到的话是不是适合自己;而在听别人“分享”的过程中,听者一般是一边听一边想,他这么做成功了,我们情况相同,我应该也行,感觉是在重复别人的过去,这样会更有参与感,更有信心。
          “送”——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当孩子在大人的身上看到渡过困境的方法和做法之后,自然就会与家长一起商议,如何在自己身上实施这些具体策略和方案了。
          最好能把未来的做法写成文字,这样便于在今后实施中落实和督促。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旦遇到了新的问题,孩子还会来找自己的亲人一同探讨并寻找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反复提倡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尊重孩子,亦长亦友。我相信这样的“同战壕战友”的活动会为这一关系更添助力。

          2012-12-11 15: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