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1-2岁  > 怎样改变孩子的攻击行为!

      pic of user:lucky---

      浅浅宝贝

      历史

      悬赏:800分

      回答:26

      怎样改变孩子的攻击行为!

      浅浅1岁8个多月了。今天浅浅和一个比她小3个月的妹妹玩.那个妹妹要上超市门口的电动马,浅浅不让说:"不要动,没电!"(没电是姑姑告诉浅浅的.)但是那个妹妹听不懂,上去了.浅浅突然掐了她一把,那个妹妹嚎啕大哭,浅浅也被修理了,她知道自己错了,一声不吭.弟弟还不到6个月要和她玩,摸摸她,她几说弟弟打她,把他打哭了.

        avatar of yeyingdebaobei

        yeyingdebaobei

        历史

         

        小孩子其实都有这种行为的,最好每个人都听她的话,最好每个人都依着她。如果是大人,肯定会让着这个小孩子,可是对方也是个小孩子,所以双方肯定有矛盾了。
        我觉得应该耐心地对孩子讲讲这样做的害处,或者在平时有意无意地告诉她妈妈喜欢不打小朋友的浅浅,妈妈喜欢很乖地浅浅,妈妈喜欢浅浅和小妹妹和和气气地玩那样的话,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浅浅为了得到妈妈的喜欢而不去攻击其他的小朋友了!如果浅浅对一件事情做的很好,那么妈妈就奖励浅浅一个香吻或者另外的东西!
        一点拙见,不好意思!

        2007-09-30 15:07:20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谢谢!

          avatar of raoao

          raoao

          历史

          浅浅1岁8个多月了,这样行为大人一定要大声骂他,或者狠狠找打她几下,说说不能做这事的危害会是怎样!

          2007-09-29 23:43:16

            avatar of zhoukuifang

            zhoukuifang

            历史

            孩子这样的行为是攻击性的行为,一般可以将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解释为两点:一是孩子价值观、道德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中小学中并不能贸然下结论。二是孩子因为缺乏社交技能,人际交往中受挫,而又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只能通过破坏性的行为、语言取得一些即时利益。
              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行为可能与父母的态度与教育方式有关。可以导致攻击性行为的教育方式是: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缺乏一贯性,不能用有效的规则约束孩子,缺乏监督和检查,缺乏温暖,不能在活动中清楚的向孩子传输正确的观念,不能给予孩子关爱、理解或解释,而且常常毫无道理的使用体罚、严厉责骂、愤怒地威胁以及剥夺优惠待遇;当家长使用自己的权威时,通常也是反复无常、蛮横无理地使用。
              要想改变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靠简单的打骂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家长认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并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持之以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感情连接。在孩子有合理要求时父母一定要非常敏感并积极的回应,对孩子要亲切和蔼;当孩子有良好表现时,热情地赞扬、肯定、鼓励他们,为他们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家长不应以工作忙、心情不好等原因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环境。
              其次,家长要对孩子有理性的控制。家长对孩子应有严格的道德要求,明确地告诉孩子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当家长向孩子提出要求和命令时,应当解释这样做的理由,同时倾听孩子的心声,考虑孩子的需要。事先要警告孩子注意他的那些被认为不恰当的行为以及随之而来的后果——没有机会获得任何奖励与肯定并需要停止自己喜欢的活动。
              最后,家长应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社会交往的能力。家长可以通过模拟一种场景,示范性地进行积极的自我表述,如“这不值得我生气”,“先思而后行”,“这样做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我会保持镇静”,“一定有发火之外更好的解决办法”等。接下来让孩子练习同样的行为,逐渐做到小声,最终无声地自我指导,以使他们能观察、评估、强化自身的恰当行为。家长要教给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了解对方的观点,并对孩子示范社会交往行为,为他们树立榜样。并且建议家长邀请其他孩子到家做客,在家长的监督和帮助下使孩子学会社交的技能。  
            文章引用自:

            2007-09-30 00:46:56

              avatar of duoduo1314520

              duoduo1314520

              历史

              这样可不太好
              家长一定要和小家伙谈一谈这样的危害
              比如总这样就没有大人喜欢,也没有小朋友喜欢和她玩了
              还有就是小朋友太小,如果推他,掐他会有怎么样的后果……

              2007-09-30 09:53:17

                avatar of mickey520

                mickey520

                历史

                通过讲故事给她说明道理,另外宝宝有攻击行为之后一定要告诉她这是不对的,可以稍微疏远她或者给她一点小小的惩罚(比如说平时轻易得到的东西因为打了别的小朋友就不能给或者减少了);不过,如果她有好表现时一定要夸奖或者给一点点物质奖励。

                2007-09-30 11:13:28

                  avatar of 竹竹爸爸

                  竹竹爸爸

                  历史

                  和小孩的性格有关,一定要教育好她把道理讲给她听,如果现在教育不好以后就更不好教育了,要让她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可不能心软哦,等长大了就好了。

                  2007-09-30 15:02:11

                    avatar of yhc513程程妈

                    yhc513程程妈

                    历史

                    我觉得孩子特别是小宝宝的攻击性行为需要家长适当地引导,不能大声呵斥,那样会适得其反的。幼儿期的孩子也有逆返心理,大人越说他越来劲,并把大人的教训当成很可笑的事儿。所以我觉得要用哄的语气,给他讲道理,告诉他打小弟小妹妹不是优秀大姐姐的行为,让他以做他人的榜样为荣,如果他有让别的小朋友,父母要大大赞赏他的行为,这样他知道好的行为得到父母的夸赞,不好的行为不受父母的欢迎。

                    2007-09-30 15:15:26

                      avatar of xiaoxiaozizhu22

                      xiaoxiaozizhu22

                      历史

                      这里有一篇很不错的文摘,你仔细看看,相信有一定的帮助。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莫源秋)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的孩子比较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它对攻击者或者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和探讨它,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攻击性行为的性质、意义等方面探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及其产生的规律。

                      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心理学把攻击性定义旨在导致他人身体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有意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性行为,但幼儿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不是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表现,它一般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

                      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性来分,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目的性攻击(源于愤怒的情绪,目的是给他人造成痛苦或伤害,并以此乐。)和手段性攻击(也存在伤害他人的动机,但伤害是为了达到其它目的,而不是给他人造成痛苦)。从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来看,前者比后者要严重得多,它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从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来分,可以把攻击性行为分为习惯性攻击性行为(个别幼儿由于多次发生攻击性行为而又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因而养成某种习惯,频频发生,成为习惯性攻击性行为。)和偶发性攻击性行为(某个幼儿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两次攻击性行为。大多数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属于这一类)。前者是严重的心理问题,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特别关注,它产生的原因也特别的复杂,在纠正时,一是,需要我们找出其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二是,要有相当的耐心,因为作为一种习惯,它的形成已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它的消除当然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中还会有反复性。而后者则只是一般的行为问题,只要我们能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教育,都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全面认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意义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仅仅会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任其攻击性行为不断升级,并延续到青少年时期,幼儿就容易产生攻击性人格,并造成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的困难,有的甚至还可能会转化为犯罪行为。正因为如此,一般人们都认为,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该有效地控制和制止。

                      但是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幼儿教育,以及对幼儿自身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这一点,人们却很少认识到。那么,幼儿攻击性行为主要有哪些积极意义呢?我认为,幼儿攻击性行为至少有以下两点积极意义:

                      1.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一定保护作用。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宣泄内心冲突或紧张的一种方式,它在客观上可以避免不满情绪在幼儿心中过多地积聚,从而避免引起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如,攻击性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烦闷压抑的时候,敢于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这样就可以避免不良的情绪长期滞留在心中,这样的孩子一般就不会形成畏缩、压抑、懦弱、逆来顺受的不良个性,他们以攻击性行动来保持心理的平衡,这样对其心理健康起到的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采用攻击性行动,比强行压抑内心的不满,更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鼓励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因为攻击性行为仅仅是幼儿宣泄内心不满情绪的诸多形式中的一种,而且这种方式也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2.还击型的攻击性行为,客观上起到教育主动攻击者的作用,同时对他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一个幼儿被攻击时,他作出还击则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反应,我觉得没有必要受到指责。他的还击,会使得主动攻击者认识到:攻击别人没有“好果子”吃,攻击不会获益,进而减少他们的攻击性行为。相反,如果被攻击的幼儿一味地忍让,一味地消极躲避,就会助长主动攻击者的霸道行为,这当然也不利于主动攻击者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遭到攻击而奋起还击,这是幼儿在为自己的权利而战,这是一种勇敢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品质,这比逆来顺受,消极地躲避别人的攻击,更有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对幼儿间的相互攻击性行为进行处理时,一定要认真区分谁是主动攻击者,谁是还击者,然后分别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绝对不应让主动攻击者从攻击中得到任何“好处”,否则就是对他们攻击性行为的鼓励。

                      当然,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是鼓励孩子们去“以牙还牙”,“以怨报怨”,因为这样做也会助长幼儿的暴力倾向,使幼儿学会攻击性行为。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还击也并不是对付被攻击的最佳的或者是唯一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语言警告、或向其他小朋友求助,或向老师报告(这不是恶意的告状,而是相当于我们成人间以法律的形式处理纠纷,保护自己权益的一种方式)等。

                      三、心理学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释

                      幼儿为什么会有攻击性行为,这一直是许多儿童心理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家从各自的研究立场出发,对这一问题提出各自不同的主张,其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在遭受挫折后宣泄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

                      这是精神分析论的观点。他们认为:“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总是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性行为。”弗洛尹德认为,在人们受到挫折后,除非允许他们宣泄自己的攻击性,否则攻击性的能量将受到抑制而产生压力,由于这种能量要寻找一条输出通道,因而便产生暴力行为,或者以精神疾病的状态显现出来。威廉?门宁格也认为:“竞争性的游戏能为人的攻击内驱力提供一个不寻常的令人满意的出路”,只有生气者对于使自己受到挫折的人或物进行一种安全的,没有自疚感的攻击,精神发泄的效应才最明显。从上述观点出发,他们认为,减少攻击性的根本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减少人们的挫折。

                      上述原理,在幼儿园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许多可以印证的例子。比如,经常被班里的老师和同伴忽视的某幼儿,为了引起老师和同伴对他的关注,有一天他可能会突然暴发出极强的攻击性行为──这是幼儿被关注的心理追求受挫的结果。又如,一个体质虚弱的男孩,为了一展自己的能耐,也可能会突然暴发攻击性行为,如,愚弄和欺凌比他更弱小的同伴或动物──这是幼儿追求自我价值感受挫折后的一种反应。再如,某学前班的幼儿因父亲是扫垃圾的,在同伴面前总觉得抬不起头来,同伴一提及他爸爸的职业,他就以拳相对,而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特意请他的父亲来到班上向小朋友们介绍环卫工作的意义,还特别介绍了垃圾的意义,这使得该班幼儿获得了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大家从此都很敬佩这位幼儿的父亲,这样,这位幼儿的尊重需求得到了满足,其攻击性行为也就大大地减少了。

                      根据上述原理,为了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该做的是:一是,努力创造条件,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幼儿的各种合理的心理需要。如,公正地对待每个幼儿,尽可能多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对幼儿的期望要合理,不宜过高,因为过高的期望只会增加孩子的挫折感,增加其攻击性行为,要尽量减少对幼儿的不适当的限制和控制,以减少他们的挫折感,进而减少其内心压力,减少其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二是,努力为他们提供宣泄内心压力的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不应采用简单的堵截方式(如限制幼儿的活动、不理会幼儿的申辩等)让幼儿“安静”地压抑其攻击性,因为被压抑的攻击性情感不会因此而消失,而是会深入到他们的潜意识中,危害其身心健康,过分压抑的结果往往导致攻击性能量的过度积聚,最终会暴发的更为猛烈的攻击性行为。所以说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宜“疏”不宜“堵”,我们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让幼儿宣泄其内心的紧张情绪,以减少他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如经常组织幼儿参加一些消耗能量的竞赛性游戏,特别是竞赛性体育游戏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游戏活动;另外,还可以多与每个幼儿交谈,交流情感,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还应允许幼儿大哭或大喊大叫,以减少其消极情绪的能量在他们心中的积聚,进而减少其攻击性行为。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不能让幼儿通过摔打物品的方式来发泄其内心的不满情绪,因为大量的研究表明,这样的宣泄不一定能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可能还会在其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产生更加强烈的攻击倾向。

                      (二)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在其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经验积聚的结果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其与周围的人或物交互作用的过程获得的,其中他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个幼儿攻击另一个幼儿,抢他的东西,被欺负者哭着躲开,攻击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下一次就会对同一孩子或别的孩子采用攻击性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被欺负者的退缩谦让,鼓励了攻击者的攻击性行为。又如,性情温顺的幼儿,在一般生活情境中,往往被动地甚至忍辱负重地承受着富有攻击性的游戏伙伴的各种非礼待遇,并成为其发泄的对象或牺牲品,但在某些特殊场合下,当这些幼儿遭遇到攻击性强的幼儿的非礼时,他们也会奋起反抗,如果这些反抗意外地获得成功而使他们自己的尊严得到维护,那么,这种偶然的但却成功了的反抗经验,不仅增加了这些幼儿以自卫性的反攻击来应对非礼遭遇的倾向,而且也逐渐培养了他们在未遭受非礼的情况下主动地对别人施以非礼或攻击。

                      相反,如果攻击者在首次采取攻击性行为时就被还击者击败──不但没有从攻击中得到任何好处,而且还受到被攻击方的痛击;或者那些被攻击的幼儿在试图进行反抗的过程中却失败了,那么,这两类主动攻击的幼儿都不可能从中获得攻击性行为。前者的攻击性行为会由此而明显地减少,或者此后他们在采取攻击性行动之前一般都要三思而行,而不敢像以前那样随意地对他人进行攻击。而后者则可能继续保持着对攻击性幼儿的顺从和对攻击性幼儿各种形式的非礼与攻击的忍受。因此,对于那些幼儿在遭受攻击时,所表现出来的一味忍让、消极躲避等消极应对行为,我们老师也不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否则,很有可能会使他们形成懦弱和只会逃避问题的性格,最后还可能会发展为害怕上幼儿园,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疾病,这也会给他们本应欢乐的童年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另外,鼓励一部分幼儿的忍让,其客观上是在鼓励另一部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于这一点,我们老师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处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时,一是,尽可能地不要让攻击者(不管他是主动攻击者,还是被动攻击者)从攻击性行为中得到任何好处,否则就是鼓励其攻击性行为;二是,对于被攻击后一味忍让的幼儿,要教会他们通过报告老师等有效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对他自己以及对攻击者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是有益的。

                      (三)攻击性行为是模仿学习的结果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其观察和模仿的结果。幼儿习得攻击性行为,其关键是他们从影视片、文学作品、同伴、成人中看到或听到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因此,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关键是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信息源。

                      据上述原理,为了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是,应该尽可能地不让幼儿看带有暴力情节的影视片,也不要给幼儿讲带有暴力性质的故事;二是,不要对幼儿进行体罚,因为体罚不仅会伤及幼儿的身心,而且它本身就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同时它还会增加幼儿的心理挫折感,因此。它往往会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增加;三是,多为幼儿提供“协商”解决冲突的榜样;四是,当幼儿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时,应对之进行及时的适当的批评教育,以教育他本人及其同伴。

                      总之,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形式是多种多样,我们在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时,首先要注意在深入了解其产生的内因和外因,然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纠正工作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2007-09-30 16:25:38

                        avatar of 箐箐

                        箐箐

                        历史

                        宝宝这么大的时候一般都会这样的我家的也是她和她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两个经常会打在一起呢我怎么说都没用打了她之后还是没有用打了她反而更加厉害呢现在我家宝宝已经2岁4个多月了上了幼儿园有老师教她现在她已经不打人了
                        宝宝还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打也是他表达的一种方式
                        宝宝上了幼儿园就会好多了

                        2007-09-30 17:52:35

                          avatar of 森林宝贝

                          森林宝贝

                          历史

                          改变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案例:“别的孩子、家长总是向我告状,说我的孩子欺负人。我是说也说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就是没用。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好。”一位家长发出了这样的抱怨。近日,有的家长在谈到孩子的这种行为时表示很难管。
                            孩子这样的行为是攻击性的行为,一般可以将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解释为两点:一是孩子价值观、道德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中小学中并不能贸然下结论。二是孩子因为缺乏社交技能,人际交往中受挫,而又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只能通过破坏性的行为、语言取得一些即时利益。
                            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行为可能与父母的态度与教育方式有关。可以导致攻击性行为的教育方式是: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缺乏一贯性,不能用有效的规则约束孩子,缺乏监督和检查,缺乏温暖,不能在活动中清楚的向孩子传输正确的观念,不能给予孩子关爱、理解或解释,而且常常毫无道理的使用体罚、严厉责骂、愤怒地威胁以及剥夺优惠待遇;当家长使用自己的权威时,通常也是反复无常、蛮横无理地使用。
                            要想改变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靠简单的打骂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家长认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并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持之以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感情连接。在孩子有合理要求时父母一定要非常敏感并积极的回应,对孩子要亲切和蔼;当孩子有良好表现时,热情地赞扬、肯定、鼓励他们,为他们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家长不应以工作忙、心情不好等原因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环境。
                            其次,家长要对孩子有理性的控制。家长对孩子应有严格的道德要求,明确地告诉孩子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当家长向孩子提出要求和命令时,应当解释这样做的理由,同时倾听孩子的心声,考虑孩子的需要。事先要警告孩子注意他的那些被认为不恰当的行为以及随之而来的后果——没有机会获得任何奖励与肯定并需要停止自己喜欢的活动。
                            最后,家长应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社会交往的能力。家长可以通过模拟一种场景,示范性地进行积极的自我表述,如“这不值得我生气”,“先思而后行”,“这样做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我会保持镇静”,“一定有发火之外更好的解决办法”等。接下来让孩子练习同样的行为,逐渐做到小声,最终无声地自我指导,以使他们能观察、评估、强化自身的恰当行为。家长要教给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了解对方的观点,并对孩子示范社会交往行为,为他们树立榜样。并且建议家长邀请其他孩子到家做客,在家长的监督和帮助下使孩子学会社交的技能。

                          2007-09-30 18:42:22

                            avatar of Mydearmiaomiao

                            Mydearmiaomiao

                            历史

                            不要过分担心,这是孩子语言表达不够时的一种最直接,最快的行为。是一种表达方式。过去这段时间就好了,还要注意大人的行为,因为孩子最会模仿大人了。

                            2007-09-30 21:14:48

                              avatar of 天使baby

                              天使baby

                              历史

                              所谓攻击行为,就大人的观念是指造成彼此身心伤害的行为,是不被接纳、甚至是罪恶的。但对幼儿来说,攻击行为却是普遍、正常的本能反应。这一时期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分享观念淡薄,、免不了你争我抢、你推我打,父母大可不必过于忧心。重要的是,一旦发现攻击行为,要及时给予引导,建立相应的规范。

                              若孩子已五六岁,而持续出现侵略性的攻击行为时,家长则要留意。因为这样的攻击行为不但使孩子不受同伴欢迎,而且会引起排斥和报复性的攻击。在这样恶性的循环之下,会造成不良的人际关系,若再加上成人不当的教养态度,大众媒体的影响,孤僻、自卑、暴戾等反社会人格因而形成。

                              专家认为,幼儿的攻击行为虽然是自然本性,但这种本性会由于成人的教养态度的不同而强化或削弱。例如以下4种不当的管教方式会强化幼儿的攻击行为:

                              (1)独断型父母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对孩子要求苛刻,孩子一旦犯了错就严厉打击,不但使孩子更为叛逆,也示范了“暴力”的身教。

                              (2)放任型父母对孩子没有原则,使孩子没有是非观念,为所欲为。

                              (3)溺爱型父母因过度保护孩子,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使孩子变得任性,等到感觉孩子长大应自律时,才发现孩子已无法管教。

                              (4)宽严不一的父母过于情绪化,因心情变化而对孩子采取不同的管教态度,无形中传达给孩子“人可以凭情绪为所欲为”的错误信息。

                              所有父母都应经常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如果你不知不觉间已对孩子采用了不当的态度,及时地修正自己态度才可能改变孩子的行为。

                              2007-09-30 22:41:30

                                avatar of 天使baby

                                天使baby

                                历史

                                案例:“别的孩子、家长总是向我告状,说我的孩子欺负人。我是说也说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就是没用。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好。”一位家长发出了这样的抱怨。近日,有的家长在谈到孩子的这种行为时表示很难管。
                                  孩子这样的行为是攻击性的行为,一般可以将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解释为两点:一是孩子价值观、道德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中小学中并不能贸然下结论。二是孩子因为缺乏社交技能,人际交往中受挫,而又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只能通过破坏性的行为、语言取得一些即时利益。
                                  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行为可能与父母的态度与教育方式有关。可以导致攻击性行为的教育方式是: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缺乏一贯性,不能用有效的规则约束孩子,缺乏监督和检查,缺乏温暖,不能在活动中清楚的向孩子传输正确的观念,不能给予孩子关爱、理解或解释,而且常常毫无道理的使用体罚、严厉责骂、愤怒地威胁以及剥夺优惠待遇;当家长使用自己的权威时,通常也是反复无常、蛮横无理地使用。
                                  要想改变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靠简单的打骂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家长认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并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持之以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感情连接。在孩子有合理要求时父母一定要非常敏感并积极的回应,对孩子要亲切和蔼;当孩子有良好表现时,热情地赞扬、肯定、鼓励他们,为他们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家长不应以工作忙、心情不好等原因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环境。
                                  其次,家长要对孩子有理性的控制。家长对孩子应有严格的道德要求,明确地告诉孩子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当家长向孩子提出要求和命令时,应当解释这样做的理由,同时倾听孩子的心声,考虑孩子的需要。事先要警告孩子注意他的那些被认为不恰当的行为以及随之而来的后果——没有机会获得任何奖励与肯定并需要停止自己喜欢的活动。
                                  最后,家长应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社会交往的能力。家长可以通过模拟一种场景,示范性地进行积极的自我表述,如“这不值得我生气”,“先思而后行”,“这样做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我会保持镇静”,“一定有发火之外更好的解决办法”等。接下来让孩子练习同样的行为,逐渐做到小声,最终无声地自我指导,以使他们能观察、评估、强化自身的恰当行为。家长要教给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了解对方的观点,并对孩子示范社会交往行为,为他们树立榜样。并且建议家长邀请其他孩子到家做客,在家长的监督和帮助下使孩子学会社交的技能。  

                                2007-09-30 22:43:24

                                  avatar of 爱妞

                                  爱妞

                                  历史

                                  小孩子都会有这种行为,一定要批评,做的好时要表扬,慢慢懂事就会好些,

                                  2007-10-01 16:58:09

                                    avatar of ralph

                                    ralph

                                    历史

                                    永远不要打你的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首先你要表示你很失望,批评他,讲道理,然后让他面朝墙站立.站立时间长短与他的年龄成正比.你的孩子不到二岁,让他站一分钟.如果孩子是5岁,那么他需要站立5分钟去反省.同时告诉他因为你做错了,所以你今天不能吃你最爱吃的冰淇淋或其他食物或免除他的一周的零花钱.
                                    另外,父母千万别在宝宝面前吵架,更不能相互动手.孩子将会模仿你们的行为.

                                    2007-10-01 17:11:43

                                      avatar of jhyych

                                      jhyych

                                      历史

                                      0-1岁宝宝最喜欢最安全的运动,解决一切的宝宝问题,希望父母不要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婴儿游泳促进亲子感情的交流,就能减少宝宝的攻击行为!
                                      婴儿游泳的益处
                                      1、运动系统:
                                      “生命在于运动”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成年人有各种运动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羽毛球,跑步等等,而婴儿有什么运动项目呢?没有,就是在近年开展的抚触,也是被动运动,而婴儿游泳是除蹬腿脚之外唯一的婴儿主动运动方式。婴儿怕水吗?回答是:不怕!生命源自于大海,源自于水,人类也源自于大海,源自于水,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也许就是从是“鱼”进化而来的。婴儿是在母亲的子宫里生长发育,他有天生的亲水性,根据我们的观察,越小的孩子,越不怕水。为什么要在出生4小时后再游泳呢?婴儿出生,他已经很累了,让他休息休息再运动吧!让他出生后舒展一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吧,伸伸腰,他在子宫里圈缩太久,舒展一下身体,多舒服。婴儿游泳时,因为婴儿在水中运动需要克服水的阻力,而这种阻力非常适合婴儿 。使婴儿的肌组织得到锻炼,加速了肌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了营养,促进肌肉的发育和生长。运动也使关节得到伸展,关节面得到摩擦,骨骺得到刺激,骨骼的生长有了动力。“游泳”时,身体浮在水中,四肢关节和脊柱在运动中不会受到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的直接冲击。这样不仅不易受伤,而且有利于骨骼系统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更好地促进骨骼发育生长,纠正不良习惯和姿势。婴儿游泳解决了如何使新生儿主动运动的这一世界性难题,是新生儿最好的保健运动。
                                      2、呼吸系统:
                                      婴儿游泳时,由于运动,氧需求增加,通气速度加快加大,要克服水的阻力,肋间得到锻炼,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加快,使肺泡的通透性增强,肺活量增加,。由于水对胸廊的压力,使肋间肌得到锻炼,肺泡的通气量增加,胸大肌、胸小肌由于运动得到锻炼和增强。
                                      3、心血管系统:
                                      主动运动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有力,而被动运动时心率不增快。抚触不能使心率增快,而游泳是能使心率增加的。心率的增加心肌将得到锻炼,心脏收缩更加有力,由于心率的增加,加大了血液对脉管的冲击,使血管得到扩张的源动力,从而及早的扩张了微循环,使得毛细血管扩张,从而使各脏器的血灌注量增加,营养了各器脏,包括:脑、肝、肾、胰,胸腺,各淋巴结等免疫器脏供氧加强,加快了自身免疫功能建立,提高了对疫病的免疫力。由于身体各器脏的血管增加,就促进了身体全面的生长,加速了生长发育的速度。
                                      4、消化系统:
                                      由于腹肌的收缩,肠蠕动增强,加速了胎便的排出,锻炼了腹肌。加快婴儿黄胆的消退,由于排泻能力的提高,运动消耗的增加,导致游泳后进食增多,运动后吃的多,这是每个人都有体会的。由于微循环的建立,使消化道分泌增加,对食物的吸收能力增强。接受“游泳”的婴幼儿,其胃泌素和胰岛素的水平升高,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增加,婴幼儿“游泳”是一全身性的复杂活动,是在大脑的支配下完成的,后者又能促进激素的分泌(胃泌素、胰岛素等),以帮助食物的吸收 ,增加胃肠的蠕动,所以能够增加体重,促进婴幼儿高质量成长和发育。从而达到:吃的多,吸收快,身体壮。
                                      5.睡眠节律:
                                      童谣“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吵夜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如何帮助建立良好的睡眠节律,改变婴儿的睡眠时间,让他白天运动,上、下午游泳,晚上自然睡的香,运动后,累了睡的就特别好。
                                      6.神经系统:
                                      大量温和良好的水的刺激(水对皮肤、外周血管的拍击、安抚作用)通过的感觉器传导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由于水对婴儿皮肤的刺激,游泳的外环境对婴儿的影响,外周各种刺激增多,这些良好的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刺激了大脑,信息的增多,是促使大脑神经发育的良好推动力。抓住这一时期开展婴儿游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游泳的感觉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后能作出反应,通过神经系统作出应答。良性刺激可对神经系统起正面刺激作用,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很快,这种刺激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反之,恶性刺激如寒冷、痉挛等等则可起负作用。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皮肤是最大的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这种触觉感受器可以将所有感受转变为刺激,通过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对这些冲动进行分析、判断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发育。外界的刺激越频繁、越强烈,脑神经细胞发育的速度越快。但如果没有受到刺激,就要中止发育,如刺激的不频繁、不激烈,那发育的就迟缓。另外,大脑神经细胞还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过了这个关键期,再刺激、再“游泳”锻炼,对促进婴幼儿脑神经细胞的发育也是事倍功半。
                                      7.智力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狼孩、猪孩的故事,为什么产生狼孩、猪孩呢?就是孩子早期受到的信息刺激与狼、猪一样,各种信息慢,神经信息发育就慢,有句古话,3岁看大, 7岁看老。为什么?3岁的孩子神经大脑发育基本成型,生理学告诉我们,神经系统的发育较自身其他系统的发育要早,国内外科学家对儿童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三岁前是孩子一生中发展最快、最重要的时期”。脑神经细胞中70%~80%是在三岁之前形成的,到了五岁时已全部形成,一般认为不会再有新的脑神经细胞生成了。所以,婴儿期的教育,智力开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现在有许多科学家都注意到了这点,也都积极的行动起来了,感到早期对婴儿的教育启迪非常重要。杉山公司近期将推出与婴儿游泳相配套的训练方法。它包括婴儿心理学,婴儿色彩学,婴儿行为学,婴儿等系列,如何教婴儿游泳,父母该做什么,用什么玩具,音乐,什么色彩等等。以期达到一个启迪婴儿思维,开拓婴儿教育的新局面。游泳能影响智力,为什么?它看似不能直接影响,但它的确能对大脑的发育、智力的提高起到明显的作用。
                                      8.情商
                                      何为情商?情商简单说就是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感染力(影响他人的能力),政治家都是高情商人群。我们常说,某某当官的,学历平平,但青云直上,为什么?他的智力可能与您一样,但他的情商一定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强,我们常常说,某某博士自杀,跳楼,为什么?就是一个高智商,低情商的代表,我们不可忽视这点,在现代社会里,情商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游泳如何能提高情商呢?我们要求在婴儿游泳时,其父母要充分主动,要与孩子说、唱。初当母亲的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就能游泳,何等的自豪,那种喜悦是情不自禁的,他是发自内心的,这种自信,这种成功,通过您的表情传递给婴儿。您的教育很重要,您的表情是发自内心的,这种自信,这种成功,通过您的表情传递给婴儿。您的鼓励很重要,这在孩子的心底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是孩子日后走向成功的源动力,父母在孩子的婴儿期就和他沟通,这就增加亲情,温馨的家庭如何营造,在婴儿生长发育,大脑形成的最重要时期,父母通过婴儿游泳,给他鼓励、支持、信心、沟通,能达到什么不言而喻,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这样看来,婴儿游泳比成人游泳更重要,因为所处的时期不同,所以我们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错失了这个时期,就错过了一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0岁,0岁是指婴儿时期,0是指游泳圈,早游泳,少补习,让我们的下一代在玩中学,在运动中学,让他们日后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用的人才。
                                      大量关于婴儿游泳的知识,请浏览www.jqlk.com

                                      2007-10-01 22:53:25

                                        avatar of zhangkunyuan

                                        zhangkunyuan

                                        历史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会导致对他人的侵犯,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虽说攻击性行为会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体力上的对抗和竞争,但这也需要在社会行为规范的框架下进行,如参加对抗性的游戏,激发孩子的拚搏精神等。平时幼儿发生抓、咬、踢人的不文明行为,家长则要坚决制止并加以教育、引导。作为家长,对幼儿的攻击行为不要纵容,并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帮他改正。   1、强化法

                                          在孩子出现好的行为时给予奖励,使该行为以后多次出现,这是正强化;出现不好的攻击性行为时给予惩罚,一旦孩子有改正表现,即撤消惩罚,这是负强化。作为强化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其中包括情感,给孩子以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也可以成为正负强化物来强化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对别人友好,家长可以表示赞赏,让他体验到愉快;孩子攻击别人,家长则设法使他感到不愉快,改正以后则再消除不愉快的体验。这里的要点是使孩子能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这种方法也叫“情感矫正”,这样逐渐帮助他建立行为规范。

                                          2、行为塑造法

                                          就是以分步达到的要求来使孩子克服不好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家长所希望的行为。例如孩子在游戏输掉以后耍赖、打人,家长先引导他做到不耍赖,然后让他做到积极配合、友善对待同伴,每做到一步给他一步的奖励,最后让他实现遵守游戏规则,不对别人无理攻击。

                                          3、代币法

                                          这种方法对幼儿也很有吸引力。简单的例子是,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好,不骂人的话发给一个三角形,不打人的话发给一个圆形,几个三角形或几个圆形可以换一个五角星,累积多少个五角星就能换一个小奖品……孩子会慢慢改掉坏习惯。

                                        2007-10-02 10:51:35

                                          avatar of lzq021

                                          lzq021

                                          历史

                                          Mydearmiaomiao

                                          问答历史
                                          不要过分担心,这是孩子语言表达不够时的一种最直接,最快的行为。是一种表达方式。过去这段时间就好了,还要注意大人的行为,因为孩子最会模仿大人了。

                                          2007-10-02 15:05:57

                                            avatar of wlzhu

                                            wlzhu

                                            历史

                                            要从心里解决问题

                                            2007-10-03 10:27:08

                                              avatar of wlzhu

                                              wlzhu

                                              历史

                                              孩子的语言很难表达出来,所以才打人

                                              2007-10-03 10:29:07

                                                avatar of 我家有个顽皮象

                                                我家有个顽皮象

                                                历史

                                                建议一定不要打.我儿子在1到2岁时也是经常打人.我有关注过这方面的一些教育方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观意思很强,认为自己说的和认为的都对,当其他人反驳他的说法时,他会用自己认为的方式(表现为打人)坚持自己的立场.而且造成他认为打人可以实现目的心里的是做爸爸妈妈和他身边的大人.你们可能在某些时候用这样的办法阻止过他认为对的事情.所以造成他认为只要动手打人就能实现自己的想法.祝您的宝宝健康快乐.

                                                2007-10-03 22:49:11

                                                  avatar of huyang060303

                                                  huyang060303

                                                  历史

                                                  我的宝宝以前也这样,现在已经改得差不多了,我的经验与你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有时间与精力的条件下,带孩子去幼儿早教中心上课,让孩子在最好的时段接受这种早教,对孩子身心都很有帮助,对家长来说也可以学习到不少的育儿知识。
                                                  第二,如果不能去早教中心,那么就抽时间多带孩子出去接触新鲜的人和事,尤其是在小朋友多的地方玩耍,这样增强孩子的接受能力以及应变事物,还有交际的能力,改变他动手的习惯,让他在接人待物中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第三,孩子犯错时,尽量先分散他的注意力,等他的情绪稳定了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告诉他对于错的区别,让他知道怎么做是对的。还有就是不能在孩子犯错后修理孩子,这样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孩子会认为你打他是对的,所以他打别人也是应该的,这一点我们做父母的一定先要改正。
                                                  好了,不多说了,希望我对你提出的问题有所帮助。
                                                  祝福你的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幸福!

                                                  2007-10-04 00:35:32

                                                    avatar of youyong077

                                                    youyong077

                                                    历史

                                                    我认为,家长自己的行为,如怎样对待孩子的脾气大、爱哭、笨拙、无知和一时的错误,对孩子最初的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如果孩子刚刚出生,就比别的孩子爱哭,脾气大,家长应该明白,自己正是孩子这种行为特征的"缔造者"。有些做妈妈的可能报怨:我的脾气并不这样,怎么能说是我遗传给孩子坏脾气呢?要知道,妈妈脾气好,爸爸可能脾气坏,妈妈爸爸脾气都好,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可能脾气坏-遗传可能是隔代的。因此可以说,教育孩子的第一步,是家长的自我克制和极大耐心。这几天中央十二套的心理访谈做得就是关于孩子的问题,你可以看看的,在网上你也可以进中央台网站搜搜看到的。

                                                    2007-10-04 10:15:36

                                                      avatar of youyong077

                                                      youyong077

                                                      历史

                                                      记得,书上说过,这样的孩子在教育时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与人交往的能力,首先,要“轮”有东西时要学会和别人一起玩,比如玩荡秋千,就可以引导他们这样做,二,“换”小朋友在一起时,玩具很多,别人的都是希奇的,这是就可以引导孩子们这样做。其他的我暂时忘了,看到再给你说吧,总的来说,作父母的多看些这方面的书应该不会错的。

                                                      2007-10-04 10:23:46

                                                        avatar of 恬乐

                                                        恬乐

                                                        历史

                                                        攻击性的行为,一般可以将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解释为两点:一是孩子价值观、道德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中小学中并不能贸然下结论。二是孩子因为缺乏社交技能,人际交往中受挫,而又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只能通过破坏性的行为、语言取得一些即时利益。

                                                        2007-10-05 10:25:20

                                                          avatar of yifeirui

                                                          yifeirui

                                                          历史

                                                          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要适时引导。当孩子犯错误时,大人不要怒火攻心,大骂出口或大打出手,应当心平气和地教育宝宝这样的行为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下次遇到此种情况不能重犯。(也许宝宝还小,还会犯类似的错误)但父母一定要告诉宝宝,你很喜欢听话懂事的宝宝。提升宝宝的乖巧的积极性。

                                                          2007-10-05 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