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早教  > 5岁太贪玩

      pic of user:Scott

      天方夜谭

      历史

      悬赏:80分

      回答:5

      5岁太贪玩

      我儿子五岁了,整天只想玩玩具和看电视,要他做作业就说头晕、困了想睡觉,要不就说太简单了(或太难)不想做;他还问我:“妈妈为什么我一定要上学啊?”
      我该怎么办呢?

        avatar of 儿科专家

        儿科专家

        历史

         

            你好,孩子贪玩这是天性,不过,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摘录了两篇关于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文章,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电灯、电话的发明者爱迪生,活了84岁。一生发明创造达二千多种,平均每15天就有一种发明。有趣的是这位著名的发明家一生中只在学校读过3个月的书,最终还因学习成绩差被赶出校门。但他并没有被挫折所吓倒,重新认识自己。就是这次的挫折使他改变了人生之路。

        五岁的爱迪生,有一天看到母鸡孵蛋,他连蹦带跳地跑去问妈妈,“那只鸡把鸡蛋放在屁股下干什么?”母亲耐心地告诉他:“是鸡妈妈在孵小鸡,它怕蛋着凉给它们暖和暖和。”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全家人找不到爱迪生,最后还是爸爸从鸡窝里把他找出来。原来他正在仿照母鸡的样子孵小鸡呢!屁股上沾满了蛋清和蛋黄。妈妈当过小学教师,理解孩子的心情,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称赞孩子的求知欲,更加喜欢小爱迪生了。

        过了些时候,爱迪生从气球充满气体能够上天,联想到人体充满气体也许同样能飞上天。于是,他设法弄到一包吃了能产生气体的药粉,和小伙伴米吉偷偷地进行试验,由于剂量过大,米吉吃下不久,肚子痛得难受,幸亏发现及时,经抢救才免于死。

        面对这样“顽皮”,又爱“闯祸”的孩子,他的母亲南希懂得,这一切都是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引起的。对健康好奇心,非但不能打击,而且必须爱护和设法激起新的好奇心,并逐步把这种好奇心引导到事业的轨道上。从此,他的母亲亲自担负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春天,南希和爱迪生在门前,边欣赏春色边上课;夏天,南希领着爱迪生在湛蓝的天空下爬上瞭望塔,一边乘凉,一边讲罗马帝国兴衰的故事;秋天,南希又和爱迪生在小河边,从小河到大海,朗读《鲁滨逊漂流记》等文学作品。就在这样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教育活动中,培养了爱迪生的理想和求知欲,为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以上的真实故事,就是爱迪生从身边的生活中注意观察产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孩子学习的兴趣也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的。家长应该随时注意孩子的成长过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自己的孩子的兴趣向正确方向发展。


        孩子有兴趣,才能学习好

        如今,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了,到处都在讨论怎样培养兴趣。
        兴趣当然重要。干一件事有兴趣和没兴趣做起来完全是两股劲,这几乎不需要论证。而且,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伟大人物、杰出人才,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对其所从事的事业喜爱到痴迷程度的。从这个意识上可以说,兴趣是创造之母。但是可惜,培养兴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发现教师和家长“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努力多半是失败的。“培养”很容易给教育造成误解,以为孩子的兴趣是可以命令出来的,或者是训练出来的。
        兴趣有先天因素(如智力类型),是自然形成的,一般无法刻意培养。兴趣中包含着太多的感情色彩,而感情是无法操纵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有点像谈恋爱,不但包办不得,就是您主动当“介绍人”,他也常常不买帐,想让孩子“先结婚后恋爱(先努力学某门功课,后来逐渐喜欢上它),成功率也很低。
        所以,学习兴趣是可遇而不可强求的东西。我见到的很多教师、家长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努力培养,都有“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意味,与其说这是在提高学习兴趣,不如说是在促使孩子厌学。
        这么说,家长和教师在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岂不就无所作为了吗?当然不是。在这方面家长和 教师大有用武之地,只不过应该转变观念,减少控制色彩,增加服务心态。
        首先要为孩子提供产生兴趣的情境。一般说来,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更多是在课外活动中产生的,因为课外活动比较自主,比较宽松,这是产生兴趣的良好条件。现在喜欢在课堂学习的孩子,就多数来说,说他们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其实他们是对考试分数感兴趣。这是“结果兴趣”而不是“过程兴趣”,其实是“伪兴趣”。
        兴趣本质上是非功利性的。有不少家长都喜欢给孩子选择那些直接与课内学习挂钩的补课班,比如英语班、写作班、奥数班等等,这些培训班其实只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乃至拷贝,除非孩子本人很愿意参加,否则对培养兴趣是无效的。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如参观、游览、读课外书、参加各种课外特长班等等,观察孩子的表现,发现孩子的兴趣指向,以便进一步引导。
        在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之间架设桥梁。家长不要以为孩子课外的兴趣就只能在课外起作用,家长应该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学会把孩子的课外兴趣与课内学习联系起来。有一个教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师告诉我,她的学生是学宾馆服务的,对数学一点儿没有兴趣。这位教师发现学生在整理客房时,手忙脚乱,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动作,很是苦恼。于是她就建议学生采用数学办法,把客房整理的各项活动分解,计算出每一项需要几秒钟,结果学生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从此上数学课比以前认真了,兴趣也多了起来。这位老师就是一个善于“搭桥”的人,我们希望这样的教师多起来。其实,孩子的很多课余爱好也可以用同样方法和课内学习连接起来,比如看课外书,只要引导得当,一定对语文学习有好处。问题是你必须内行,才能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加以引导。如是外行,就只好逼着孩子“两耳不闻课外事,一心只读课内书”了。
        让孩子接触真正有兴趣的人。培养兴趣的最佳办法是让孩子接触对某事有兴趣的人,因为兴趣的感染性很强。家长自己最好做“兴趣带头人”。但是学校有这么多学科,家长要门门做带头人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接触真正内行的学科爱好者,比如亲戚朋友等。实践证明,家长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当“学习警察”和“作业监工”上,不如用在给孩子找好的“兴趣引路人”上。
        化“消极兴趣”为“积极兴趣”。对于孩子有些确实“不务正业”的兴趣,例如上网聊天、早恋、追星、煲电话粥、赶时髦要名牌等等,家长也不可生堵硬截,因为经验证明,那样往往适得其反。最聪明的办法是进行一定程度的防范,而用更多的精力来“搭桥”,化“消极兴趣”为“积极兴趣”,使孩子生活更加丰富,人格更加健全,推动课内学习。
        总而言之,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很重要,但这是难题,是艺术,不要期望立竿见影。


        2006-08-18 12:43:21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 ★ ★ ★ ★

          avatar of  seven

          seven

          历史

            2. 让孩子从学习中体会乐趣

          据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孩子不能体验学习的乐趣。中小学生对学校中的课程普遍不喜欢,调查发现,中小学的课程中,除了像物理、化学这样的操作性和探索性较强的课程受到学生的喜欢外,其他课程的喜欢比例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喜欢“语文”和“数学”的学生比例由小学一年级的65.31%和60.77%降到初三年级的39.04%和42.9%。喜欢“外语”的学生比例:小学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高,但初中“外语”随着年级的增高而下降。就连音乐、美术、体育这样极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课程都使学生感到厌烦。
          据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的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对好成绩的追求,而不是兴趣。孩子们在对“为什么喜欢该科目”的原因做出解释时,选择“成绩好”的比例集中在70-80%,选择“老师讲解好”的比例为30%,而选择“有兴趣”的比例不超过30%。这说明,相当多的孩子学习的外在动机较高,认为学习是为了考试。尽管有的孩子考试成绩非常好,但并不是因为喜欢读书而学习。大部分孩子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是苦学完成学业。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在很多同学感到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很重的同时,也有一些同学学得生动活泼,主要是这些同学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调控自己的身心负担。
          心理学家认为,一项活动是否容易令人疲劳,既跟活动量有关,也跟人们对它的态度有关。作为家长,也许我们减少不了孩子学习的量,但却可以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借此从心理上减轻疲劳感。乐学的意义就在于树立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从而改善心理感受,把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是对学习过程的兴趣,为此,我们应该善于从听课、作业、钻研、思考等学习过程中体会乐趣。间接兴趣是建立在对学习结果和意义的认识基础上的兴趣,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善于从学习的良好结果中体会成就感和自豪感。
          还有就是让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很多学生每天都要学到很晚,可是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是什么?就是没有掌握梁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包括阅读技能、听课方法、记忆术、思维方法、预习和复习方法、积累、总结和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适合于不同学科的具体学习方法等。除此之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不盲从老师。老师的教学一般是针对全班而言的。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就会学得轻松自如。例如,在名目繁多的补课中只听自己需要的知识,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加强学习的计划性,把一学期、一个月或一周的学习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休息和娱乐,做到有张有弛。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学生的心理负担过大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家长、学校和老师、社会舆论、团体压力、个人目标和现实状况的差距。前四种都属外界压力,他们必须“用心感受”才能转化成内在心理负担。因此,有的时候,家长应该学会给孩子减压,告诉他们,不必过分关注家长的期望、老师的评价和在班级里的排名,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本身,致力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和学习成效。只要自己尽了力,发挥了应有的潜力,就应该坦然面对各种结果,这样一来,压力一小,学习效果反而会更好。第五个方面属于内在压力,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目标的方法来缓解这种压力,即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适时调整目标,使之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是高不可攀,这就和每一个孩子对自我的期望值有关了,作为家长,必须时刻关心自己孩子的心理波动,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学习上的压力主要来自哪里,是不是自我定位不合理,应该如何纠正等等。主要就是让孩子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更为轻松自如的应对学习。
           
          爱迪生在8岁时才开始上学念书。进的那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校长和老师都是那位恩格尔先生。学校课程设置呆板,老师还经常体罚学生。老师讲课枯燥无味,引不起爱迪生的兴趣。因此,他从来没有好好地坐在椅子上过,老师在讲台上教课,他就在下面走动,有时还跑到外面去。有时候,他会收集附近人家丢弃的物品,而制造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带入教室,整天就玩这些东西,完全不注意老师在台上讲些什么。长期下来,老师感到很头痛,因为他往往妨碍别人上课。
          一次,在上算术课的时候,教师讲一位数的加法。许多学生都安静地听讲,只有爱迪生忽然举手发问说:“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
          不久老师把爱迪生的母亲叫到了学校,对她说:“爱迪生这孩子一点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你看这不是太不像话了吗?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害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
          爱迪生的母亲非常生气地说:“我认为爱迪生比同龄的大多数孩子聪明,我会教我的爱迪生,他再也不会来到这里!”
           此后,爱迪生便在母亲的亲自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人类先哲的智慧思想。她具有高超的教育才能,因此把家庭教育办得生动活泼。春天,树木抽出嫩枝时,她和儿子坐在屋门前,边晒太阳边上课。夏夜,天上是密密麻麻的星星,庭院里一片葱绿,她和儿子来到高高的望塔上,一面纳凉,一面读书。到入了秋,爱迪生又念上了《鲁滨逊漂流记》、《悲惨世界》这一类古典文学作品。冬天,天寒地冻,她又与儿子在一起围火授课。她讲地理,如同把爱迪生带到世界各地周游,漂洋过海,登山探险;她讲英文,又非常注意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她教文学,使爱迪生对雨果敬慕不已。以至于朋友们都管他叫维克多•雨果•爱迪生。在这些教育中,爱迪生深深地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他说:“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他也认为,母亲是真正理解他的人,后来,爱迪生说:“我在早年发现了慈母是如何有益的。当学校教员叫我笨蛋时,她来到学校为我极力辩护,就从那时,我决定要给她争脸面,不辜负她对我的盼望。她实在是真正理解我的人。”
          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爱迪生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正是由于爱迪生从学习中得到了乐趣,因此他才会在自学的条件下取得成功,最终成为趋势文明的科学巨匠。

          2006-08-18 13:00:25

            avatar of 拉拉的妈妈

            拉拉的妈妈

            历史

              大道理楼上的两位已讲得很详细了,我来讲具体操作,他喜欢玩玩具你就和他一起玩一边玩一边传授知识,如用积木盖房子你就要教数字和形状的概念给他,还要对他讲,房子的大小是按面积计的,而面积是这样算的,三角形和四方形的面积又是这样算的还可以引出一连串相关的知识,从而引起他的学习兴趣。只要他喜欢玩,你就在玩上动动脑筋传授知识,你最好买多些益智的玩具和他一起玩,而不要照本宣科,这样很枯燥而且知识面也不广,总之围绕着玩作文章,小孩有得玩就很容易教,以前我儿子喜欢玩一个关于中世纪战争的电脑游戏,我就买了有关中世纪历史的书让他看,他非赏愿意并很快弄懂中世纪的历史,这样在玩中又完成了这段史的学习。

            2006-08-18 13:38:47

              avatar of  seven

              seven

              历史

                立规矩永远不会太晚,但对稍大一点的孩子而言,你已经给过他“自由牌”的生活,现在又想给他“自律牌”,他肯定会反抗。考验父母的重重难关就此出现了:


              第一难关:孩子开始“讨价还价”


              “如果我答应9点钟关掉电视上床睡觉,你周末就要带我去动物园”,“如果你要我整理玩具,就要奖我一个冰激凌”……所有这些缠磨都令大人的耐心迅速耗尽,最终,你放弃“民主”面目用巴掌惩罚了孩子。


              闯关办法:最大程度地控制自己的火气。态度要和蔼,但底牌要坚决,只要严肃地、缓慢清楚地说一遍:“现在结束讨论,就这样做!”让孩子看一看你眸中的决心,他一般会放弃缠磨的努力。要与你的伴侣和父母商量好,在实施规则时大家的态度必须一致。


              第二难关:孩子嫌你“唠唠叨叨”


              在立规则的过程中孩子肯定会出现反复,这个时候你是否一遍遍地“口头强调”?很遗憾,口头重复的效果并不好,正值反叛期的孩子会这样冲撞你:“妈妈,你好烦。”“妈妈,你要是出差就好了,我就自由了。”


              闯关办法:别被他的抵触情绪牵着鼻子走。要尽量让孩子自觉生发出对规则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如将规则编成儿歌,贴在墙上,与孩子一起唱,这是将外在规则潜移默化为“内在需求”的一个好招。此外,一味指责孩子只会造成双方情绪上的对立。发现孩子有过线的行为,不必马上讲道理,过一会儿讲一个故事,把他的行为化为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在故事中昭示此种行为最可能带来的后果,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


              第三难关:孩子说他记不得所有规则


              在一段时间内,孩子对一部分规则执行得好,另一部分则表现出“不合作情绪”,这个时候你是制定更多规则来强调你的权威,还是做出让步和妥协?


              闯关办法:前者将诱发孩子“面服心不服”的两面派特征,令你必须时时刻刻近距离监控;后者则披露了你的犹豫和软弱,你只要有第一次退让,就会有第十次。


              正确的办法是立规则必须与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对等,规矩太多只会带给孩子压力,并遭到他的反抗。不如循序渐进,从执行几条简单且关键的规则开始,让孩子初步拥有自律精神。


              记住,对规则的贯彻与实施,少即是多!


              温情提示:2-7岁儿童必须确立的“基本规则”: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要告诉孩子不乱窜马路并非“不勇敢”,而是对生命负责的表现。


              ●礼貌原则 把对长辈的尊敬、对同伴的友善以“讲道理”的态度,向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礼貌往往被自诩“观念先进”的年轻父母所忽略,其实这一规则的缺位往往使人生出骄纵之心,不肯体谅他人,也是孕育“小霸王”、“刁蛮公主”的温床。


              ●游戏公平原则 游戏规则一旦实施,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从小悔棋耍赖、要别人让步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团队中“不受欢迎”的人。


              ●自我管理规则 自己的义务不能由大人代劳,这一原则的贯彻可以从整理。玩具和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开始。知道人必须有克制、有责任,必须在权力和义务间取得平衡,这将对孩子终生有益。

              2006-08-18 14:38:40

                avatar of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

                历史

                  年青的妈妈,是你的问题啊,五岁的孩子就不贪玩的话,肯定是病了。才五岁就要他热爱做作业,太过分了!如果还没上学就开始厌学,对上学有恐惧感,以后怎么办?先解决你自己的认识问题吧,你很爱学习吗?你以做数学题、写作文为乐吗?慢慢体会什么是“寓教于乐”吧。我太同情你五岁的儿子了,告诉他,有个阿姨很同情他。

                2006-08-18 15: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