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2006
问答历史
|
任何行为都是在初始时最容易矫正。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说谎时会感到极度不安,即使侥幸蒙混过去了,也会十分担心。但如果家长这时不去及时发现和制止,孩子就会习以为常,撒谎成性。
1)父母的影响
绝大多数的父母希望孩子诚实,但殊不知,绝大多数孩子说谎却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父母告诉孩子:“要是那个人打来电话,你就说我不在家。”
对不愿应酬的事情,就告诉孩子:“你就说我不舒服。”
有时母亲会对孩子说:“这件事别让你爸爸知道,不然不给你买冰淇淋。”
父母答应孩子去游乐园,而因种种原因不能兑现,空许诺,言而无信。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总是高大而又值得信任的榜样形象,父母经常表现出的不诚实的言行,成为培育孩子说谎的最肥沃的土壤。
2)说谎对自己有利
用说谎来摆脱困境,进行“自我保护”。不愿做家务就说自己有好多作业;害怕考试就说自己头痛、肚子痛等。
3)说实话受处罚
这是最不可思议的事,而又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做错事都是难免的。孩子第一次考试砸了锅,父母就批评、责骂,甚至痛打孩子一顿,结果,当孩子再次考不好时,自然要用“谎报军情”或者“报喜不报忧”的办法来解决。
家长要经常检查自己
要看看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真实的成分,努力营造一个诚实的家庭氛围。
不给孩子说谎的机会
一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给一位心理学家的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到中间那个又大又红,我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的一个,可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后,瞪了他一眼,责备地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是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最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之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投机取巧的心理不可取
让孩子从小树立用劳动换取收获的意识。这里还有一个分苹果的故事。一封来自白宫的一位著名人士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相同,我和弟弟都着急要最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很好,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为两块,你们两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两人比赛干活,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从此,我知道: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付出劳动。
帮助孩子区分想象和真实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6岁的孩子中,只有大约18%的人能够区分真实和想象,而9岁的孩子中有90%能够理解故事是编的还是真实的,在11-12岁时开始从新的角度理解诚实的问题。孩子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理解“谎言”和“诚实”是怎么回事的。譬如和孩子在做游戏时,家长扮作大灰狼,孩子觉得害怕,这时可以跟他解释这是“假装”。稍大点的孩子,可与他讨论童话、科幻故事中的事实与虚构的区别。
奖励诚实的行为
当孩子闯祸以后,不要恼火地责问:“这是不是你干的?”而应问:“发生了什么事?”当孩子说明真相,承认自己的错误后,首先要表扬他的诚实,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惩罚并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