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1-2岁  > 说话迟会影响智力发育吗?

      pic of user:banbb

      阿b

      历史

      悬赏:0分

      回答:3

      说话迟会影响智力发育吗?

      由于不得已的原因,儿子1岁11个月前是跟着我和他外婆在外地生活,外婆跟他说家乡话,我跟他说广州话,邻居说普通话,所以到二岁时连爸爸妈妈都不太会叫,两个月前跟爸爸回乡下由奶奶带,接触的是另一个家乡话,现在二岁1个月了,也去了幼儿园一个月了,但还是不会说话。 其实我也不是太急,儿子什么都听得懂,也能发出各种声音,说话也是迟早的事,但是,因为环境原因说话迟会不会影响智力的发育呢? 还有一点我奇怪的是,儿子从小由我和他外婆带大,一岁半之前爸爸在外地工地,隔二三个月才见上几天,但是他特别亲他爸爸,每次爸爸回来时,连日对夜对的妈妈和外婆也不要了,爸爸回来半年后,带着回乡下给奶奶带,同时也去了幼儿园了,我以为他会很自卑,很不开心的,相反,他很喜欢去幼儿园,玩得很疯,有时还会打架,刚去的时候也不像别的小孩子那样哭。 问过一个当幼儿园园长的朋友,她说,99%的小朋友刚去幼儿园时都会哭一两天的,不哭的那个,属于天不怕,地不怕,苍蝇在头顶转也不会赶的小孩,是这样的吗?那我的儿子岂不是?...

        avatar of shizifan

        shizifan

        历史

         

        说话迟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影响孩子智力发育的是孩子会不会爬,你的孩子已经过了那个时期,孩子喜欢去幼儿园说明孩子喜欢和别的小孩玩,属于开朗型的,只是要既是教育不能玩得太过火。要正确引导孩子。

        2008-04-05 16:14:05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说话迟的孩子原因很多:
          有些是和家族的遗传有关,上辈人说话迟,他们的孩子有的也学话迟。他们虽然一时还不会说话,可是心里明白,智力发育也并不差。
          有些孩子性格羞怯沉静,常常由于害羞或害怕及其他特殊的心理羞于启齿,懒于开口,这样学说话自然也比较迟了。
          有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较忙,照料孩子的成人缺乏教养孩子的知识,只是一味地对孩子生活上照料,很少和他们说话交流,造成说话迟。
          宝宝智力发育并不差,家长不必着急,可采取多创造条件和他交谈方法来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但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毕竟是智力的一个飞跃,因此提前教孩子说话好。婴儿比成人获得语言能力强。那是因为他们不是靠理性去学习一种语言,而是凭一种感觉。当他们在听成人讲话时,尽管语言本身是不懂的,但他们有一种感觉,凭着对方的神态及动作等方面信息,使他们能领会其中的含意。这种奇妙的感觉,是建立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的。当母亲向婴儿说话,婴儿以微笑回报;当婴儿咿咿呀呀学语,母亲回报他以微笑与语言鼓励,这种交流会引发其用语言交流的兴趣,进而激发他早日开口说话。



          良好的亲子互动是宝宝学说话的最优氛围,爸妈和宝宝互动的品质和频率决定宝宝日后沟通能力的好坏。爸妈是否热情地与宝宝交谈对宝宝学说话起关键作用

            爸妈和宝宝交流的质量和频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宝宝语言发展方面的个体差异,常听到爸妈对他说话的宝宝要比不常听到的宝宝懂得的词要多得多。

            在对宝宝抚育中,爸妈是否热情地与小宝宝“交谈”,在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管是否意识到,较敏感的爸妈为了能更有效成功地与宝宝“交谈”,都在有意无意地探究与宝宝的反应相匹配的交流手段。

            爸妈教宝宝说话的基本形式

            首先要让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物品、这件事情上,然后说名称,使用语法结构简单的短语。要选择正在做的,或者宝宝正在注意的事情。比如喂宝宝吃苹果时,就可以说“苹果”;或者用一个短语“这是苹果”。为了便于宝宝理解语法规则,要使用简短的句子。

            但并不是指不要对宝宝说交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长句子。有时对宝宝说一些长句子,能让宝宝较早学会使用复杂的句子。

            重点强化

            可以重复或者大声强调想要宝宝学习的词语,比如:“这是苹果。苹果。”一个词要重复很多遍后,宝宝才能理解并且记忆,最后自己说出这个词。

            对宝宝重复相同的话、唱同样的歌、念相同的歌谣,这一切都能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自然发生,而且能起到强化的作用。丰富的语言输入量是非常必要的。

            帮助宝宝进行明确和句子扩展

            宝宝在“咿咿呀呀”时其实他很想表达,但想说又不会说,可以帮助宝宝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认真听宝宝“说的话”并替他说出所想。除了可以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外,其实这也是一种很积极的回应,能给予宝宝很大的鼓励,让他更想学习。比如当宝宝手指着苹果咿呀时,就可以说:“噢,这是苹果呀。宝宝想吃呀。”

            扩展其实是很好的提升宝宝认知的方法。扩展时可以用“描述”、“比较”等方法。可以描述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比如可以说:“苹果。红色的苹果。” “比较”可以比较东西的大小、长短、多少。通过这些语言都可以让宝宝了解事物的性质,提升宝宝对事物的认知,增加词汇量。

            爸妈在教宝宝说话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喜欢用儿语的妈妈

            一般来说,宝宝比较偏爱自己的照顾者——妈妈的声音,因为伴随着妈妈的声音,宝宝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妈妈更倾向使用儿语来和宝宝交流。儿语一般具备较高水平的音韵、较大的音频范围,且多样化和音调夸张,单词重复。月龄较小的宝宝比较偏爱具备这些特点的声音。儿语常和妈妈一起出现,让宝宝感觉良好。
          促进宝宝语言规范的爸爸

            如果说妈妈更倾向于以宝宝的发音能力去反应宝宝,爸爸则更关心宝宝语言的数量和质量。

            一般来说,爸爸用的词汇更多,爸爸很少使用儿语,对宝宝语言的规范化更有促进作用。

            长期只接触儿语不利于宝宝学习说话

            儿语的结构比较简单会影响宝宝去接触必须学习的语言的语法结构。除了发音、词语意思的理解外,宝宝学说话也要学习符合规则的语法结构。

            通常爸妈的误区在于,认为儿语对宝宝来说比较简单,而规范的语言比较难,宝宝接受不了,其实对一张白纸的宝宝来说,输入什么就能接受什么。及早给予宝宝规范、优美的东西,在他大脑中留下印记,促进他的智力开发。

            教宝宝说话很重要的原则是要让宝宝掌握语义

            宝宝听到的词汇越多,学会说话越早,因为每天能听到许多词汇能帮助宝宝发展语言。

            宝宝会说话,不仅是指能发出语音,而且还指的是宝宝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后说出的、表达自己意思的话。理解意思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让宝宝掌握语义的方法

            要让宝宝可以将所听到的一切和事物、行动联结起来。

            爸妈直接对宝宝说话是比较好的方法,宝宝听到的话一定要配合情境,也就是说爸妈正在对宝宝说的话必须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当然首先要引起宝宝的注意,注意到了才能听进去,明白意思。还要激发宝宝回应自己,互动交流才是学习语言的较好手段。

            在宝宝还没有学会说话以前,他的回应可能是“咿咿呀呀”、身体姿势和表情。爸妈要学会“察言观色”,对宝宝的行为、情绪保持敏感,就能和宝宝互动,抓住和保持宝宝的注意力,学习语言。

            爸妈单方面、喋喋不休地对宝宝说话;或者自顾自对话,让宝宝在旁边听着,没有互动,这些方法都无法抓住宝宝的注意力。因为你和宝宝没有身处于说话内容所指的场景和事件中,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可以帮助宝宝理解语义的具体、实在的参照物,宝宝根本无从理解意思,从而掌握语义。

          2008-04-05 16:23:26

            avatar of 潼妈

            潼妈

            历史

            我觉得不会影响吧,你儿子从小去过很多地方,换过很多环境,胆子自然比一般的小孩大了,不用担心的

            2008-04-05 17: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