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早教  > 1-2岁宝宝每月该学什么

      pic of user:shinolang

      shinolang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4

      1-2岁宝宝每月该学什么

      我总觉得我的宝宝比别人笨,别人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会很多东西了,不知道是我不会教还是真的他笨,希望好心的姐妹告诉我1-2岁宝宝每月该学什么,让我预先有个准备。先谢谢了!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儿童智力开发问题,是当前世界上十分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当今,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发展较快的国家,都把教育当做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我国的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出来的人,不仅要有实现“四化”的坚定信念,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智力和才能。因此,探讨如何发展儿童智力的问题,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在同样的情况下,儿童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深度、广度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截然不同。如在一次智力测验中,测验员出1、2、3、4、5、6、7、8、9、8、7、6、5、4、3、2、1、共17个数让6-10岁的几个儿童相加结果,一个6岁的儿童在3分钟内答出81,而有的儿童一个数一个数的相加还出现错误。为什么有这种不同的结果呢?隐藏在事实背后的原因是每个人智力发展水平不同。为此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是,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儿童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注重开发儿童的智力。

         

        一、什么是智力

         

        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它具有无法观察到的特点,关于智力的概念是国内外长期争论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我国较为流行的看法认为,智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观察力,它包括有智力的条件--注意力;智力的窗口--观察;智力的储存器--记忆力;智力的翅膀--想象力;智力的中枢--思维力;智力的转换器--创造力;早期儿童还需要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它是智力的基础。由于智力是一个人许多能力的总称,因此人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能力或专长不等于智力,例如有的人记忆特别好,但逻辑思维差;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好,但想象力、实践能力差,这只能说某人在某一方面发展不错,不等于智力好。只有智力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才能称得上智力发展好。前苏联的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活动的形成过程一般有五个阶段:

         

        第一,了解当前活动阶段。如听老师讲解或演示获得一般的表象和初步理解。

         

        第二,运用各种实物来完成活动的阶段。如用小石子或小棍计算活动。

         

        第三、有外部语言参加的,依靠表象(头脑中的形象),来完成活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能离开实物,而依靠外部语言对头脑里留下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如老师问,1+1=?,儿童头脑中会出现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2个苹果的口算。

         

        第四,只靠内语言(不出声的语言)在脑子里完成活动的阶段。

         

        第五,智力活动过程,简约化。多进行某一智力活动以后,这一智力活动的阶段逐步简约化,以高速度进行,则智力活动的能力便初步形成。3-6岁儿童智力一般可以发展到第三阶段,发展突出的可能达到第四阶段。

         

        二、为什么要开发儿童的智力

         

        (一)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没有一定的智力就难以掌握较多的知识,具体讲没有注意力、观察力、儿童就无法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没有记忆力,知识就无法巩固、保存;没有思维力,就无法对事物有深刻地认识,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没有想象力,就无法创新。所以说,智力不发展,就无法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开发智力产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力愈发展、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愈重要,对劳动者具有的科学知识,文化素质要求就更高。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为未来的社会准备人才。未来的社会是一种开放型、进行型、动态型、网络型、高效型的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不只是体力型,知识型的人才,而且是智能型(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选择力、综合力、创造力)的一代新人,故教育应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实际上是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智力竞争),谁最早最多地拥有高智能人才,谁就在这场竞争中获胜。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放在了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强儿童智力开发,早出人才,出高智能人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紧迫任务。在现代生活中,没有高智能的人是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

         

        (三)开发智力对幼儿有特殊的作用

         

        从智慧器官大脑的成熟来看,新生婴儿大脑重有400克左右,3岁时,脑重量已达1080克,4-5岁则增加到135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1400克的重量。有人说,0-5岁有天壤之别,5岁到成人只二步之差,5岁前后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由此可见,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对于开发智力促进成才具有特殊的作用

         

        三、如何开发儿童的智力

         

        (一)丰富知识,开拓眼界

         

        智育包括发展智力,掌握知识技能两方面。单纯灌输知识,机械地背,容易抑制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果不从掌握知识技能和活动来发展力,搞什么单纯的智力训练,也只能是一种训练的游戏,没丝毫的价值。因此,要发展智力,必须正确处理智力与知识的关系。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掌握知识的过程,智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草之木。例如,狼孩,因没有掌握人类知识的过程,所以不具备人的智力,他有狼一样的生活能力,却不具备人的思维能力。又例如一对双生子,出生后不久,一个生活在密林中,一个生活在大城市。他们长至四岁左右时,林区的孩子来到城市,此时对他们进行智力测验,结果林区的孩子身体强壮而智力差,因为林区的孩子接受文化科学知识少。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智力能否顺利发展,还要看给儿童传授知识是否全面,方法是否得当。

         

        如果仅仅引导儿童(学生)片面地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知识,则不仅不能促进智力发展,甚至会妨碍智力发展。有的孩子学会了加、减、乘、除甚至乘方、开方运算,但不一定表明是智力高度发展。因为这是一种在多次练习的基上形成的熟练运算。中间缺少创造性和思维成分,只是一种主要靠记忆和熟练完成的技巧。如对一个6岁的儿童进行测验,可以说明这一点。他可以做多位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在符合速算法则的范围内,计算速度很快,超过具有大专程度的人,但给他一张同年级学生其末考试卷,其答卷速度和同年级的等生差不多。对他进行记忆广度、图形知识、智力游戏等测验,成绩和同龄儿童基本一样。综合各项指标说明,该儿童只是在算术方面接受了大量速算法的训练,表现异常,在其他方面与同龄儿童差不多。由此可见这种训练对智力有好处,但长期停留在这一点上,不仅不能促进智力发展,而且会形成智力发展的障碍。如有一个11岁男孩子随时给他1880-1950年时期的任何一天,他能立即说出是星期几。他的加法更惊人,10到12位数相加,只要数字一念完,他马上就能说出答数。但他的一般知识却不如同龄儿童,许多诗句倒背如流但不知意思,他不能进行逻辑推理,涉及到抽象概括的事,他就止瞪口呆了。

         

        另外传授知识不得法,也会成为智力发展的障碍。如死记硬背,“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都会成为智力发展的障碍。

         

        当然,练习甚至背诵也是很重要的,但必须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在背诵中要注意材料的逻辑加工,内在联系,更好地发展记忆力,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引起智力的量变的质变。

         

        智力和知识截然不同。不能以掌握知识多少作为衡量智力高低的标准。知识的掌握依赖于智力的发展水平。如25+18=?有的孩子用(25+15)+3=43来计算,有的孩子用数手指头的办法计算,有的孩子利用实物符号计算。虽然答案一样,但智力大不相同。

         

        智力的形成比知识的掌握要慢得多,智力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而知识技能完全是后天学习获得的。智力发展有一定限制,到一定时期停止。有的认为16岁是顶峰,有的则认为可达30岁。知识的掌握是无限制的,智力发展停止了,知识可在智力停止发展后不断获得,智力不能传授,而知识是可以传授的。

         

        (二)发展幼儿的语言

         

        语言是人思维的物质外壳,它调节支配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发展。没有语言的发展,就没有人的心理发展,更谈不上智力发展。1-6岁的儿童是口头语言逐渐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有作为的科学家、艺术大师、文学家等,都有良好的语言训练。如法国的法学家威特、大诗人歌德,都是在5-6岁前接受3-6门语言训练的,在此基础上启迪智慧,后来才成了不平凡的人。

         

        (三)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启迪孩子的智慧

         

        音乐、美术、故事都是具体形象的教育,它生动、活泼、有趣。孩子喜爱它们,它们是发展儿童智力的最有效方法。

         

        (四)游戏是儿童智力开发的手段

         

        游戏能使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开发儿童智力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水平。家庭教育搞得好,可以开发儿童智力,为更好地掌握知识奠定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命运几乎取决于家庭环境和教育。

         

        2、破除“天才”论(即遗传快定论)。遗传素质对人的智慧发展是有影响的,但有起决定作用。“天才”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是靠后天教育影响形成的。如卡尔.威特,生下来时先天素质低下,在其父母精心培养下,14岁大学毕业,16岁研究生院毕业,被柏林大学聘为大学教授

         

        3、不要拔苗助长。要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遵循儿童智力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不可超越孩子智力发展的可能性。

         

        4、要有恒心。人才的培养周期性长,不可一劳永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培养不出人才来的,必须持之以恒。同时,注意方法多样化的灵活性,不管多么好的方法,游于形式绝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5、智力发展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不能分开的。如学习兴趣、意志、性格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并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改善大脑的工作状态。

         

        (六)勤用脑、会用脑

         

        人脑是人的心理器官,是智慧的物质基础,智慧与心理不能自然产生,需人坚持不懈地学习。大脑皮质细胞有特异功能,一定数量的神经细胞往往构成好似“0”形的神经环路,许许多多神经环路组成相当复杂的神经网络体系,脑就通过这些网络体系实现它的功能。脑子里的神经环路,极少数是先天建立的,绝大多数是靠后天勤奋学习,实践建立和巩固的。因此,早用脑、勤用脑能促使神经环路功能的建立、强化和巩固。

         

        十九世纪德国科学家拉马克曾提出“用进废退”的学说,意思是说,假若从幼儿起,就更多地使用某一器官,这一器官必然越来越发达,其功能大小强弱也因此而有差异。如铁匠的手臂,粗壮而有力,这就是长期使用的结果,如人体的耳骨,尾骶骨因长期不用而退化。人脑是越用越灵,一提到多用脑,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用脑多了,会损伤脑细胞,其实这种顾虑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人的大脑由140亿左右的神经细胞组成的,每个神经细胞可以接受千种不同的信息。据科学家估计,人脑的功能相当于一台10.14的电子计算机,可贮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这1000万亿信息单位相当于1个人300万年接受的信息量,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脑力够他300万年用的。

         

        现代科学还证明,人的一生中实际使用的脑神经细胞只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甚至有的学者认为,不曾利用的脑力高达90%,这说明大量的细胞还没有被启用,大脑的潜力还很大,不必担心多用脑会被用完或受伤。勤用脑、会用脑应做好以下几点:

         

        1、有计划的训练使用耳、眼鼻、舌、身五件宝。它们都是受脑控制和调节的多用五件宝。

         

        2、科学地安排生活、学习和活动,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3-6岁的儿童最少睡10-11小时,以保证消除疲劳,恢复活力。脑最易疲劳,脑疲劳了会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勤用脑不等于搞疲劳战。

         

        3、除睡眠外还应有“文化式的休息”,即丰富多采的文娱活动。

         

        4、交换脑力劳动的方式,例如计算、语言、音、体、美、娱、游戏交叉进行。

         

        5、适应脑的活动节律。不久前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类的行为受到三种周期的影响,

         

        就是人从诞生开始,情绪、能力、体力分别存在28天、33天、23天的周期变化,每个周期中都有高潮期,精力充沛,情绪良好,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低潮期体力疲劳,做事拖邋,情绪低落,判断力差,以及高潮期和低潮期之间的临界期三个阶段,每个人的周期也有一定差别。另外,人的身心活动,每昼夜也有周期变化,其中大脑皮质机能,一般正常情况是北京时间上午九时达高峰,下午4-6时出现第二高峰。每个人都有特殊的规律,有人善于晚上学习,有的善于早上学,而大多数人是混合型。家长可根据这些规律,安排好一日的作息制度的活动,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8-05-08 22:30:3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言语的发展
            应达到的标准  
            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话,如:"走过来","捡起玩具","放到盒中"等等;知道几种常用物品的名称;知道自已的名字;问"你几岁了?"可以伸出一个食指作为回答;会遵照大人的指示指出身体的3-4个部位。 
           
            学大人说话,跟上最后一个字:能叫爸爸、妈妈以外的两种称呼,如奶奶,爷爷;能说任意10—20个字;会说简单句,如:爸爸走,皮球没,听故事……。 
           
            训练方法 
           
            (1) 创造让孩子开口说话的机会:许多对孩子过分关注的父母,凭着本能、敏感和对自已孩子的深刻了解,总是在孩子的要求刚有所显现,就急于抢先满足。当孩子感到不用出声语言也能满足自已的需要和被别人理解时,主动开口说话的愿望就不那么强烈了。这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主动说话的机会,实际上造成了家长不让孩子开口说话的结果。
            (2) 有些家长知道这一年龄段是孩子学说话的关键时期,于是在孩子面前唠叨不停,一开口就滔滔不绝,一口气讲下来,本想教给孩子的词,早已淹没在大量听不懂的语句中。
            
            (3) 创造既丰富又适于这一年龄段小儿的语言环境:在孩子面前使用的语言,都应是短小而简洁的短语,内容丰富多采,如 "这是一个苹果,红色的苹果,那是一个气球,黄色的气球 "。并且与实物,动作统一,便于孩子理解和模仿。  
            (4) 鼓励用语言—出声的语言表达愿望,一旦表达接近正确,立即给予鼓励,以正性强化。 
           
            (5) 在不引起逆反的前提下,尽量"逼迫"孩子说话,如果不开口说话,则不满足他的要求,或假装表现出不理解他的意思,以使孩子用语言-出声的语言表达自已的意愿和要求。
          认知能力
            应达到的标准  
            开始只认一种颜色(多数儿童首先会指认红色);会指出身体部位3—5个;会指认出三种动物;可以模仿积木搭高3 块,将积木排列成"火车"知道把二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简单图形(例如:圆、三角形,正方形)配对;会用笔任意涂写;会拉绳取到环,即够不到环时,通过拉绳取到环。
            
            训练方法  
            认识颜色:让孩子首先接触红、黄、兰、绿等主色,(中间过渡色要等年龄再大一些学习)。从一种颜色开始,基本学会一种颜色再认第二种,从孩子偏好的颜色开始。  
            认识身体部位:可以从认识娃娃,爸爸,妈妈等别人的身体器官开始,逐渐过渡到认识和分辨自已的器官。开始玩积木,插片等拼搭类玩具;诱导孩子与大人共同玩,能模仿大人的一些拼搭过程。并开始接触和认识各种形状,给相同的形状配对。
            开始用笔在纸上乱画: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可以用一些彩色画笔和画纸。让孩子学会一些简单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如:瓶和盖的关系,水瓶和瓶盖的关系。  
            游戏举例  
            指认五官:让宝宝和你相对而坐,请宝宝伸出一个手指放在自已的鼻子上,家长有节奏地问:"眼睛、眼睛在哪里?"让给宝宝手指自已的眼睛,并说:"在这里。"最好家长和孩子同时指,还可以比赛看谁指得快。再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指认身体的其他部位。  
            宝宝来到动物园:可以给宝宝买一套微型小动物玩具,同孩子一起做成一个小动物园,教孩子认识各种动物,告诉孩子该种动物的相应知识,如该种动物吃什么?如何叫?生活在哪里?还可结合动物图片和去动物园看真实的动物,加深对动物的认识。
          精细动作
            应达到的标准  
            能将书打开合上,向不同的方向翻书,每次数页;能将5—9块积木块放入桶中,用积木搭2—3层塔。  
            训练方法  利用玩具练习手的动作,如用积木、棋子搭高楼或把扣子、小豆等拾到小桶或小瓶中;用窗帘环等套在小木棍上,训练小儿手眼协调能力。  
            游戏举例  
            1.种豆豆:盘子里放一些黄豆或绿豆,桌上放一张画有格子的纸,让孩子从盘子里一个一个捡豆子放到格子里,边放边说:" 种豆豆,种豆豆,种了豆豆长豆豆,长了豆豆吃豆豆,吃了豆豆长肉肉。"  
            2.搭塔:收集一些大小不等的瓶盖或小盒。按大小顺序依次搭成塔形或套起来,以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
          情绪与社会行为
            情绪与社会行为 
           
            应达到的标准 
           
            独立生活能力:穿衣时会伸手入袖,穿裤时自已抬腿,会抓帽子放在头上;会自已用勺装上食物放入口内;有大小便时会及时蹲下或找便盆坐下;不会做的事情会寻求大人的帮助。 
           
            情绪的社会化过程:从7个月一直到2岁,对最接近他的人(通常是母亲)会形成一种依恋关系。这一期,依恋安全感的建立十分重要,他能使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向适应良好的方向发展,认知能力、智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意志的发展:尚处在萌牙状态。在生命的头二、三年中,儿童随着随意运动的实现和对言语调节机能的获得,意志开始萌发。  
            自我意识的发展:当婴儿学会走路,逐渐认识到自已是动作的原因,如球滚动是因为自已踢的,从而把自已的动作与动作对象分开,把自已与别人分开,这就是最初级的自我意识的表现。  
            气质类型的发生:先天因素起主导作用。但在这一阶段,各种气质类型的特点表现的更加明显。如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有的文静好静;有的外向,易于适应新环境;有的感情丰富,有的感情细腻。  
            训练和培养方法  
            独立生活能力:训练小儿配合穿衣服和学习自已用勺吃饭,原则是尽量多给孩子创造机会,不要怕麻烦,能自已做的事情尽理自已做,一旦会做某件事情就不再包办。  
            意志的培养:  
            (1) 积极发展儿童有目的活动能力:当他遇到困难时(如想取得一个在远处的玩具),成人不要急于提供帮助,要让婴儿自已"想"办法克服,通过自已的努力达到目的。从而增加行为的目的性和有意性。  
            (2) 发展言语,如"拿来","放下"等,特别是"要","应当","不许"等含有愿望和指令的词,帮助儿童掌握第一人称代词"我"和 "我要""我不要"这些口头语。  
            (3) 学习行为规范和规则:为防止和克服儿童任性、固执等消极的意志表现,应该从小训练学习遵守有关的行为规范和规则,为儿童的行为设置合理的界限。  
            自我意识的发展:  
            整个幼儿期,儿童对自已的评价能力还不高,可以说还处在学习自我评价阶段。因此,家长(或老师)对儿童经常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会影响儿童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经常过分受到夸奖的幼儿会过高估计自已;经常受到训斥或被视为"笨蛋"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产生自卑。  
            促进气质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条件:气质类型本无好坏之分,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表现,儿童不同的气质类型会影响家庭的环境和气氛,特别是父母对他的态度和行为。相同的教育方法,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效果也是不同的,家长应根据自已孩子的气质类型和特点,给予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促进气质特征中积极的方面,克服消极的方面。
            玩具的选择  
            训练内容和目的:促进语言发展,让小儿在摸、画、搭等活动中学习认识自已身体和周围世界及与人交往。 
           
            需用玩具:球、小桶、小铲、画书、画笔、光身娃娃和动物园。
          大运动
            应达到的标准  
            独立行走,很少跌倒;用手足爬上1—2级楼梯;拉着一只手走上楼梯;从手扶栏杆弯腰拾物;过渡到独站时蹲下再站起;爬上大椅子;向前方抛球。  
            训练方法  
            (1) 用一些有趣的玩具放在孩子脚旁,引诱孩子蹲下拾到玩具再站起来,从扶着栏杆到独立完成;  
            (2) 做一些改变姿势、体位的训练;从趴着的姿势转向站立姿势,从站立转向坐、爬的姿势,同样从扶着栏杆到独立完成;  
            (3) 练习爬楼梯、大椅子、沙发、自已爬上床;  
            (4) 上楼时,鼓励领着手自已走;  
            (5) 训练小儿扔东西,尤其是举手过肩将球等物体抛向前方的动作。  
            游戏举例  
            1.长高了,变矮了:让宝宝和你相对而站,你蹲下,同时说:"变矮了,变矮了"。再站起来说:"长高了,长高了"。让小儿模仿你做同样的动作。  
            2.套圈游戏:平地上放一些玩具,自制数个大环,让小儿抛向玩具,可以让小儿站得近一些,目的不是一定要准确,而是训练抛东西的能力。同样,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向小桶里扔小球的游戏。
            3.小猴钻山洞:在家中用小椅子和床单等搭成"小山洞",让宝宝假装成小猴子,练习 "钻山洞 ",目的在于锻炼小儿方向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2008-05-08 22:35:37

            avatar of tutu1021

            tutu1021

            历史

            先从宝宝感兴趣的东西开始教起,这时期的宝宝大多比较喜欢动物和车辆,可以教他认识分辩这些东西。逐渐的就会对更多的东西产生兴趣的,这样教起来容易,宝宝学起来也快。

            2008-05-08 23:50:30

              avatar of xyxy888

              xyxy888

              历史

              1、如何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通过研究实验证明,1-3岁是孩子语言(口语)发展最迅速时期,也是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时期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以内眼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在孩子生活的第一年,爸爸妈妈要多和他说话,即使他听不懂,这种交往也是有益的,他可以较多地听到父母发出的声音,接受语音听力的训练,看到爸爸妈妈发音的口形,增强视觉判断力。
              当孩子自己能发音并学习说话时,要创造条件,多教他说。先教单字,再教短句,所教的词应该是代表具体物品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教的话应是日常用语,是和孩子交往中经常用到的。
              对孩子进行语言培养不仅要利用趣味性的活动,更主要的是将它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以及有趣的游戏、观察、散步等活动中,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必须使语言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成人要注意发音标准,用词准确,说话完整、简洁,避免说方言、土语、半截子话和口头语。

              2、如何发展孩子的计数能力
              1-2岁的孩子思维处于萌芽阶段,计数能力很低,此阶段孩子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认识直观、形象,最初的计数是口头数数,只是机械地按1、2、3、4、5的顺序唱数,并不理解数字多表示的内容,带有“顺口溜”的性质。
              那么,如何发展1-2岁孩子的计数能力呢?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实物,从模仿计数开始,先学口头数数。
              (2)运用比数法教孩子计数。将颜色和形状不同的两种教具从左到右,上下对应排成两行,让孩子观察每一种教具的数量,再比较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然后在下一行教具的后面再增加一个,使孩子清楚地看到一个数添上1,形成一个新数,这个数代表比以前多1个。
              (3)同时运用孩子的各种感官(听觉、触觉、运动觉等)联系数数,并学说总数,如听听钟敲了几下,摸摸有几块积木等。
              (4)在各种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孩子练习计数。
              (5)用寻找法,让幼儿加深理解4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

              3、怎样指导1-2岁宝宝的游戏
              (1)成人以游戏的形式,有目的地和宝宝一起念儿歌、古诗、讲故事,在玩的过程中促进宝宝语言发展。如模仿各种动物动作念儿歌。
              (2)让宝宝多观察、触摸、品尝新事物,并告诉宝宝事物的有关特征。如:这是什么?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
              (3)通过游戏的方式锻炼宝宝走、跑、跳、爬等基本动作,增强体质。
              (4)引导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

              2008-05-10 15: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