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早教  > 丙肝是怎么回事?

      pic of user:yiling0027

      yiling0027

      历史

      悬赏:30分

      回答:2

      丙肝是怎么回事?

      我在生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得了丙肝,所以我的宝宝在生下来就送到新生儿科验血。检查结果是阳性。所以医生建议我母乳喂养。请问丙肝是怎么回事,是通过什么传染的,宝宝的这个丙肝可以治好吗?

        avatar of 浅浅宝贝

        浅浅宝贝

        历史

         

        丙型肝炎是因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 (简称丙肝病毒HCV)所致。以前它属非甲非乙型肝炎范畴,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 1989年9月东京会议将肠道外传播的甲非乙型肝炎正式命名为丙型肝炎。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丙型肝炎病人和丙肝病毒携带者。人群对丙肝病毒普遍易感,以成人感染为主。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 (1)经血传播:是目前所知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输血、 血制品(如血液成分、凝血因子、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可能感染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体,最近通过应用比较特异的方法及试剂筛选献血员,使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率开始下降。透析、采血浆还输血细胞、静脉内药瘾均可感染丙肝病毒。晚近亦有纹及纹眉、穿耳眼等美容过程感染丙肝病毒的报告。 (2)母婴传播:有报告在妊娠期存在丙肝病毒经胎盘的垂直传播及产时,产后感染的母亲对婴儿的密切接触传播。与乙肝病毒相比,丙肝病毒感染率较低;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时机主要在出生或哺乳期。 (3)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也是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丙肝病毒存在男性同性恋、静脉内药瘾间的性传播,夫妻间的性传播的发生率不高。 (4)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家庭内接触可能是丙肝毒传播途径之一。接触的内容有共用梳子,共用指甲剪, 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等

        丙肝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也只有干扰素,同样应该早期治疗,在急性丙肝的恢复期,选用干扰素每次300万单位,每周3次,皮下注射,持续一年,甚至更长时间,70%以上的患者可获痊愈,这可使慢性丙肝患者大大减少;若急性期未得到及时冶疗,则60%左右的感染者将发展为慢性丙肝,以后自愈的可能性甚少。对于慢性丙肝,除选用于扰素外可同时服用病毒唑片(每片0.15克,每次0.3克,每日3~4次,宜小剂量开始,以减轻消化道反应),与单用干扰素40%左右的有效率相比,疗效提高10%~20%。

        世界上目前生产的第三代干扰素,是由科学家从几种天然产生的干扰素亚型中,将其中各自的有效成分重组合成的一种干扰素,商品名叫干复津,治疗慢性丙肝已证实有很好的疗效,每次9~15微克,每周3次,疗程12个月。

        由此可见阻断慢性丙肝的发展关键是进行病原治疗,在控制和消灭病原的过程中,也应认识到必伴有肝组织的损害,因此对应用干扰素治疗的病人应重视病例选择,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最好请有经验的医生动态观察治疗的反应、疗效,以及B超观察肝脏的变化,以调整剂量和掌握疗程。

        治疗丙型肝炎的方法有许多,需进行综合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或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选择含蛋白质高的食物,不宜多吃高脂肪食物、高糖食物。药物治疗常用保肝药物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肝泰乐、肌苷、辅酶A等等,可以选择几种联用,有一定的效果;强力宁或甘草甜素具有类固醇样作用,有抗病毒作用,可诱导产生γ干扰素,还能保护肝细胞膜,减轻肝细胞损害。此外中药制剂如联苯双酯。齐墩果酸等也可选择应用。还有免疫促进剂如胸腺素。转移因子及干扰素等,可提高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有助于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

        1、专家们一致认为,α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肝惟一有效的药物,故希望丙肝患者不要轻易放弃干扰素治疗。我们曾遇到数位丙肝患者应用α干扰素3~6个月没有反应,而应用到9个月时疗效明显,一直应用到12个月甚至更久,取得理想疗效。有人曾提出,应用干扰素6个月无效就要停用,这不一定准确,停用干扰素还能用什么?丙肝进展缓慢,与乙肝不同,干扰素治疗的疗程一定要充足。当然也可增加剂量,由300万单位/次增加到500万~600万单位/次。

        2、可改用复合干扰素。复合干扰素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对干扰素各种亚型进行重组而得到的非天然干扰素,它比原来的α干扰素的抗丙肝病毒作用至少大5倍,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与其他类型干扰素相似。丙肝病人使用其他类型干扰素无效时,可改用复合干扰素,每次皮下注射9微克,每周3次,6~12个月为一疗程。此药国内市场上有售,上海等地已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

        3、联合用药。目前推荐的方案是干扰素联合病毒唑(利巴韦林),还可应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Tα1),后者每次1.6毫克皮下注射,每周应用2~3次。新近研究,国产中药氧化苦参碱注射剂除有抗乙肝病毒作用外,还有抗丙肝病毒作用,有人应用于临床,每次200毫克肌注,每日2次,疗效很好,不逊于干扰素。可和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丙肝。

        4、丙肝治不好还要分析原因。一般如果丙肝合并肝硬化、脂肪肝、糖尿病、心脏病、胆道感染、HIV感染等,都难以治疗。此时对于合并症也应适当治疗,否则不会收到满意效果。还有研究发现,许多难治性丙肝病人血清铁较高,肝细胞内含铁也多,影响疗效。有人给丙肝患者应用乳铁蛋白,使其结合过多的铁,排出体外。乳铁蛋白是一种转铁蛋白,同时有免疫调节作用。

        5、治疗适应症问题也很重要。有的丙肝病毒感染者不是治疗适应症患者,或者不是应用干扰素治疗的适应症患者。病人血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即原GPT)水平正常者不是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患者;无纤维化(FO期)或轻微肝纤维化(F1期)也不一定需要抗病毒治疗。肝硬化及肝功能失代偿患者通常不给予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因为治疗无效。专家们建议,丙肝的肝纤维化F2期和F3期是抗病毒(干扰素)治疗的最佳适应症,肝硬化早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丙肝病毒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也有关系。所以,慢性丙肝病人应争取进行肝 活检和丙肝病毒基因型及病毒载量的测定,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6、疗效判定不能完全以ALT为标准,主要应以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来验证。如果HCVRNA转阴,说明治疗的效果好;如治疗结束,HCVRNA仍为阴性,这叫“持续应答”,最理想。有的患者以抗—HCV的阳性或阴性来判断干扰素疗效,这是不对的,抗—HCV是抗体,当HCVRNA转阴后,抗—HCV仍然可以阳性,可持续数年不消失。所以丙肝病人在治疗前后一定要检测HCVRNA,以准确判定干扰素的疗效,莫将有效当无效
        丙肝传播途径

        1.HCV主要经血液传播,主要有:⑴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⑵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部分HC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肝功能正常就不用治疗。肝功能得治疗:护肝,用干扰素。

        2008-06-18 14:49:21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 ★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谢谢

          avatar of juanzi0313

          juanzi0313

          历史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HCV是1989年由美国Choo等从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标本中,从100万克隆中仅找到一个阳性克隆,由此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占输血后肝炎的70%。HCV携带者在我国较HBV携带者为少,在健康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0.7%-3.1%。 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

          丙肝症状与乙型肝炎相似,但它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亚于乙型肝炎。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2008-06-18 14: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