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1-2岁  > 宝宝佝偻病,O型腿,有经验的妈妈帮忙

      pic of user:ruiruimm

      ruiruimm

      历史

      悬赏:100分

      回答:3

      宝宝佝偻病,O型腿,有经验的妈妈帮忙

      我是一个粗心的妈妈,儿子2007年5月31日出生,纯母乳喂养。满月后医生就让补鱼肝油,晒太阳,但是由于他大便稀,他奶奶称是鱼肝油引起的,因为有个邻居的宝宝也是这样。我虽不信,却没有坚持。因心疼宝宝拉稀,就把鱼肝油停了,此后就没常规地好好不过鱼肝油。虽然6个月是验指血轻度缺钙,宝宝有枕秃,但是由于儿子睡眠好,平常精神都很好,还是没有引起重视,直到11个月他基本能扶着桌子站了,才发现宝宝O型腿,前几天去查,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是250,X片显示尺桡骨远端增宽成明显毛刷状,诊断为佝偻病,活动期。医生开了英康利(维D),维生素B1,B6,b12。让我们一个月后再去查。 心里忐忑不安,一个月后会怎么样?宝宝的O型腿会不会治不好? 每当我看到其他宝宝走路,我就会注意他们的小腿,想起自己的宝宝就会心酸不已。心里再怎么悔恨都没有用了,为了儿子,我应该打起精神, 再后来在网上有网友告诉我,要准确检查是哪种佝偻病才行,看看是不是最难医的低磷抗D佝偻病,诊断我宝宝的医生并没有查生化,我不由对医生的诊断又不安起来。现在又该怎么办呢?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一 佝偻病简介
        佝偻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婴幼儿“缺钙”了,(老年人缺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

        即使是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
        但是
        现在佝偻病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
        据报道,在南方,1岁一下婴幼儿,发生的佝偻病的比率为20~30%,
        在北方就更高了,(20~45%,与日照时间有密切关系)
        但是,有一点值得高兴,绝大多数都是轻中度的缺钙,重度缺钙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只是偶尔从一些乡下来的孩子可以看到类似鸡胸、O型腿等
        二 究竟哪些婴幼儿容易发生佝偻病呢?
        1. 早产儿和出生体重较低(低于3公斤)的宝宝
        2. 孕期缺钙的妈妈所生的宝宝
        3. 哺乳期缺钙的妈妈所哺育的宝宝
        4. 少晒太阳的宝宝
        5. 生长发育太快的宝宝
        6. 吃奶少的宝宝
        这六类宝宝很容易缺钙,是预防的重点对象。
        大家对照自己的宝宝,看看有没有属于以上6种情况的
        现在具体讨论一下
        早产儿是指孕周不足37周就出生的宝宝
        妇女在孕期和哺乳期缺钙表现为小腿抽筋、多汗、腰酸、手脚发麻。其实,大多数的孕妇和乳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钙。孕妇和乳母除了喝牛奶和补钙,也同样需要多晒太阳。
        宝宝奶量的标准:
        4个月以内:全部吃奶
        4~6个月:每天1~2次辅食,其他吃奶
        6~8个月:600~800毫升
        9~12个月:800毫升以上
        1岁以上:600毫升左右
        2岁以上:500毫升左右
        另外要注意:冬天的宝宝,最容易缺钙了,因为太阳晒得不够,或者晒太阳的方法不正确。
        三 宝宝缺钙主要表现
        多汗、夜惊、烦躁、枕突和各种骨骼的改变
        以下我详细解释各种表现
        先说多汗
        缺钙引起的多汗是有特指的,不是所有的多汗都是缺钙,夜间睡觉是的多汗,特别是睡熟以后多汗,就是典型的缺钙。缺钙的多汗也叫“盗汗”、“夜汗”。白天吃奶时或活动时出汗多是正常的,不是缺钙。
        夜惊,就是晚上睡觉是突然惊醒、哭闹、甚至尖叫。如果白天或清醒状态下出现的烦躁,就不是缺钙引起的。轻微缺钙或缺钙早期,可能不表现惊醒,只是出现半夜睡不熟,哼哼唧唧、翻来覆去的。这段时间有很多家长向我反映了这种情况。主要是真正有效接触阳光的时间太短,接触的皮肤面积太小了。
        枕突,就是宝宝的后脑勺,有一圈光突突的不毛之地。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特别是这段时间。
        肋骨外翻,就是宝宝的肋骨下缘翘起来。这个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很多宝宝也存在不同程度肋骨外翻的。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引起注意的,就是有些家长习惯把宝宝的裤子提得很高,裤头的橡皮筋刚好压到肋骨,这样也会造成肋骨外翻的。所以穿裤子的时候,要注意,一是橡皮筋不要太紧,二是要摸着肋骨,橡皮筋不要高于肋骨。
        其他的骨骼变形有鸡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肋串珠、手镯和脚镯,这些是比较严重的佝偻病才会出现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所以这些我就不讲了。大家也不要瞎猜,这些骨骼变形一定要找有经验和有医德的医生,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四 预防对策
        介于佝偻病所形成的骨骼变形,一旦形成就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所以,佝偻病重在预防,一定要有先知先觉,避免发生骨骼变形。
        所以,如何预防佝偻病是今天讲课的重点
        预防佝偻病要从胎儿期就开始,1岁以内的婴儿是预防的重点对象。这是《方案》的第一句话。
        具体的常规预防如下:
        胎儿期:
        1. 孕妇要多晒太阳和多户外活动
        2. 孕妇要多喝牛奶
        3. 孕妇在孕期的5个月以后,开始每天补充适量的钙(500毫克左右,相当于金箍棒成人钙片6粒左右)
        4. 于妊娠中、晚期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800IU(相当于贝特令或伊可新一粒)。但是很多妇产科医生认为维生素D对胎儿的安全性还不是很确定,所以很少给孕妇开维生素D。
        虽然这些内容对各位妈妈已经没有价值了,但是,你可以向你身边的朋友宣传。
        婴儿期(一岁以内)
        这个时期是重点
        1. 宝宝要多晒太阳和户外活动,这一点作为第一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也最经济、最有效。
        2. 从满月开始,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方案》的建议每天400~800IU(相当于贝特令或伊可新一粒)。鱼肝油要每天吃,一直坚持到1岁半左右。
        3. 提倡母乳喂养,哺乳期间妈妈要补充适量的钙剂、鱼肝油和多晒太阳,每天喝奶粉。
        4. 6个月以后要每天补充适量的钙剂。
        5. 多喝奶。
        晒太阳和户外活动是有一定区别的。户外活动不一定等于晒太阳。
        晒太阳是指人皮肤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而且,每天照射的时间0.5~1小时。
        冬天可以接受阳光照射的部位为脸、小手和小脚、屁股等。家长要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把握照射的时间和方式。
        鱼肝油务必保证每天一粒,如果今天忘了,第二天就要吃两粒了,这样才能确保每天一粒。
        鱼肝油和晒太阳要互相结合和互补。例如如果很长时间阴天,晒不到太阳,那么,每周可以吃9粒鱼肝油。
        大家一点要相信一点,按照以上这个剂量来补充维生素D,是绝对不会出现中毒的,这一点大家完全不用担心。
        注意,我强调的是绝对不会。
        补钙的量
        6~12个月:每天100毫克
        12~24个月:每天150~200毫克
        2岁以后:每天250毫克
        建议的奶量
        4个月以内:全部吃奶
        4~6个月:每天1~2次辅食,其他吃奶
        6~8个月:600~800毫升
        9~12个月:800毫升以上
        1岁以上:600毫升左右
        2岁以上:500毫升左右
        幼儿期(1~3岁)
        1. 宝宝要多晒太阳和户外活动,这一点作为第一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也最经济、最有效。
        2. 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1岁~1岁半,每天一粒鱼肝油,《方案》的建议每天400~800IU(相当于贝特令或伊可新一粒)。1岁半以后,如果经常晒不到太阳,也要经常补充鱼肝油,可以每周3~5粒鱼肝油。
        3. 要每天补充适量的钙剂。
        4. 多喝奶。(每天500~600毫升)
        如何科学专业的诊断宝宝是否患有佝偻病?
        这一点也是很对家长感兴趣的东西。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诊断佝偻病不能单凭某一方面,一定要综合分析
        这就包括是否有缺钙的易感因素、是否有缺钙表现、是否有骨骼的变形、还要结合生化检查的结果。 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开展了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的检测。我想重点谈谈这个问题。
        血清骨碱性磷酸酶
        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是目前检查和诊断佝偻病的常用指标,具有灵敏特异简便快速的优点,目前已经代替了传统的“佝偻病三项”(血钙,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成为早期诊断佝偻病主要辅助检查。虽然,骨碱性磷酸酶没有血清25-(OH)D3和1,25-(OH)2 D3灵敏和特异,但基本可以满足临床诊断佝偻病的要求,目前很多医院都开展了该项检查(省妇幼保健院就有开展这项检查),价格不是很昂贵,30~40元左右。
        检查方法:非常简便,扎手指验血,一般半小时就有结果。
        正常值范围:小于或等于200U/L。
        分度:骨碱性磷酸酶越高,说明“缺钙”越严重。
        分度 骨碱性磷酸酶(U/L) 预防或治疗的方法
        正常 小于或等于200 每天一粒鱼肝油预防
        轻度 200~250(不包括250) 每天一粒鱼肝油治疗
        中度 250~300(不包括300) 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
        重度 大于或等于300 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
        五 如何治疗佝偻病
        如果宝宝被诊断为佝偻病,那么应该如何治疗?
        首先,要明白,治疗佝偻病的关键是补充维生素D,而不是补钙(当然了,补钙也是必须的,不可少的)
        其次,要明白佝偻病也是分程度的,要按照不同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正常和轻度佝偻病只是用伊可新就可以了,中度以上,才会考虑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
        目前,预防以及治疗中度以上佝偻病的维生素D3首选英康利(胆维丁乳)。
        英康利就是维生素D3乳剂,含维生素D3 30万IU,含量与传统的维生素D3针剂一样。
        【用法用量】将胆维丁乳倒入适量(3-5倍)的温开水、牛奶或豆浆中服用。
        (跟牛奶一起喝哦,不用打针,不用天天喂药片,不必听到宝宝哇哇哭喊声了^-^)
        1.预防用药:1次用15mg,间隔3个月后可酌情再服。一年总量不超过30mg(含维生素D3 60万单位)。(使用很简单喔,一年2支就可以啦,2支46元左右)
        2.治疗用药:1次15mg,视病情轻重间隔1个月可再服一次,1年总量不超过60mg(4支)。
        (这是病情较重的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以及促进骨折愈合成年人缺Vd的用法哦,)
        【规格】胆维丁乳:8ml:15mg
        【生产厂家】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上药集团老牌国企啦……)
        英康利口服后经过胃肠道的破坏,吸收率有所下降,治疗效果比针剂稍差些,治疗效果也还算明显,而且非常安全,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医嘱服用,一般不会出现中毒。英康利用于临床治疗佝偻病已经有5年了,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英康利是治疗佝偻病安全而且有效的药物,目前是治疗佝偻病的首选药物。北京儿童医院,北医三院以及各省医院都有。
        使用英康利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处方药,如果有需要用到英康利治疗,只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能私自用药。
        2. 英康利不能与鱼肝油同时服用,吃一支英康利,要停服1个月的鱼肝油
        3. 英康利也最好不要与含有维生素D3的钙片同时服用。
        再次强调,为了宝贝的身体健康要去正规医院做综合检查分析!用药要听医生的话啊……(请遵医嘱!)
        另外,如何补充钙呢?
        虽然,钙剂是次要的因素,但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选择钙片也要综合考虑,包括钙的成分、含量、吸收率、剂型、口味、是否含维生素D、安全和质量问题等。
        成分:常见的钙有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磷酸钙、碳酸钙、鳌合钙、L-乳酸钙等
        含量无需太多,要根据宝宝的需要量来选择,不是越多越好的。钙元素含量在100毫克左右的最合适
        吸收率:溶解度高的钙,自然吸收率就高。还有两种特殊的钙,鳌合钙和L-乳酸钙吸收率特别高,可以突破普通钙30~40%的吸收率。
        口味也相当重要。因为钙是每天都要吃的,如果每天像灌药一样给宝宝吃钙,那就太痛苦了。选择宝宝喜欢吃的钙,这一点很实际。
        是否含维生素D:根据不同的需要,含或不含维生素D钙各有好处,要看具体情况。
        安全和质量问题:所有食品和保健的安全、卫生和质量问题,是越来越受关注的。
        几个相关的问题
        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吃钙时间
        最好是在吃奶后30分钟左右。不要选择吃完植物性的食物后补钙,这样会降低钙的吸收率的
        如何解释微量元素中的血钙正常,但是医生仍然说宝宝缺钙。
        血钙不能代表身体的钙储备。血钙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这是生命的基本要素之一,一旦血钙低于正常值,会产生抽搐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危害的。所以无论如何机体会动员所有的钙储备来保证血钙的正常值,这是就会动用到骨钙。所以,骨钙才能反映身体钙的实际情况。骨碱性磷酸酶就能反映钙。
        如何看待钙锌同补
        不主张,同时补充,会互相拮抗的,互相影响吸收率的。最好分开补充,相隔4小时以上
        为什么有些宝宝不用怎么补钙,却不缺钙,而有些宝宝补了很多钙,却还是缺钙?
        三个原因:
        第一.补钙方法正确与否。这一点没什么好补充的
        第二.跟胎儿期从母亲那里获得的钙量有关。
        如果孕妇的体质好,身体钙的储备很充足,那么,她所生的宝宝就不容易缺钙。如果孕妇体质差,身体钙的储备少,她所生的宝宝就容易缺钙。
        就像出生在有钱人家的孩子,一出生父母亲就已经给他准备了一份丰富的财产,自己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保持很富有;而出生在穷苦家庭的孩子,要靠自己一辈子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变富。这个道理显而易见。
        第三.跟人体所含的维生素D的受体的数量和活性有关。维生素D的受体的数量越多,活性越高,对维生素D的吸收越容易,就不易缺钙。相反,就也容易缺钙。这一点跟遗传有关的。
        药物防治常规方法
        一. 预防
        胎儿期
        孕妇和胎儿对维生素D、钙、磷的需要日益增加,孕妇应该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食用营养丰富的物质,患有低钙血症及骨软化症者应该积极治疗。
        对孕妇缺少日光照射者、食欲低下者、体弱多病者或妊娠后期在冬季者,应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预防先天性佝偻病。于妊娠中、晚期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800IU,或者每月5~10万IU,一次或分次口服;或者只投一次,15~20万IU,同时口服钙剂。
        婴儿期
        小儿出生后2周开始即可应用维生素D预防
        1. 每日法: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IU,至周岁
        2. 每月法:每月1次或分次口服维生素D5~10万IU,至周岁
        3. 每季法:每季1次口服维生素D20~30万IU,至周岁
        有条件者宜 采用每日法,每月法或每季法可依地区、季节、药源及小儿孕妇具体情况选用。不能口服时可肌注。在夏季接触日光充分时可暂时停服。
        幼儿期:
        小儿1岁后可采用“夏季晒太阳,冬季服维生素D”的预防方法。一般在冬季投给20~30万IU一次,其他时间应多晒太阳,增加营养。在高发地区可间隔2~3个月再投给维生素D20~30万IU一次。其他时间应多晒太阳,增加营养。
        儿童期
        5岁以后至青春期儿童可出项晚发性佝偻病,对于经常易疲劳、乏力、两腿酸软、腿痛、关节痛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应进一步检查并给予防治。维生素D预防方法、剂量与幼儿期相同。
        在应用维生素D预防时,母乳喂养小儿可不加钙剂,但对6个月后断母乳的婴儿、人工喂养、食欲低下、生长过快、青春期儿童或有急慢性疾病者可补充适当钙剂。
        二. 治疗
        活动期佝偻病应依据临床表现给予积极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和防止畸形。
        活动期轻度: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1~2次,同时给钙剂,每次0.5~1克,每天2~3次,连服1~2个月
        活动期中、重度: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2~3次,同时给予钙剂,每次0.5~1克,每日2~3次,连续2~3个月。
        恢复期:一般可不用维生素D,多晒太阳,改善营养即可。但在冬春季节为防止复发可投给维生素D20~30万IU,一次口服或肌注
        给上述维生素D治疗量,可维持作用2~3个月,因此不必再给维持剂量口服,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多晒太阳即可
        以上是药物防治常规方法
        现在的具体的药物主要有维生素D类的片剂、胶丸、针剂(最怕打针了)、乳剂,另外维生素D3要比维生素D2吸收快 作用效果好,就介绍到这里了,愿宝宝们健康快乐!!!!

        2008-06-28 18:16:33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由于维生素D缺乏,营养不良,佝偻病后遗症等原因造成的X型腿、O型腿(俗称罗圈腿),除了非常严重的畸形需医学矫正外,其他的均可通过运动锻炼来纠正或弥补。具体方法:

          1、压腿运动:通常采用直压腿和侧压腿。

          2、踢腿运动:O型腿采用小腿外踢法;X型腿采用小腿内踢法。

          3、夹腿运动:双脚、踝、膝同时靠拢夹紧,坚持数分钟后放松。然后重复平时走路,注意姿势。
          所谓[o]形腿,即并双足自然直立,两膝之间不以并拢,甚至有很大间隙,这不但有碍健美,严重者也影响动作的完成。
          据有关资料统计,武术运动员有[0]形腿的多于一般人,原因是由于站马步桩后没很好地做放松运动,或长期带铅条缚沙袋等使双腿受力过重而又不注意形体保持,久而久之使膝关节局部组织形成适应性增殖固定,从而形成[o]形腿。
          要预防发生[o]形腿,首先需要在练马步桩类易使膝关节外扭的运动或使双腿负重较大的运动后,做好放松整理运动。
          做法可如下:
          一、压膝:直腿向侧方伸出,以脚掌内侧着地,另腿微屈支撑体重,与受压腿同侧手压膝关节外缘向内下若干次(不少于十六次),两腿交替进行。
          二、活膝:一腿支撑体重,另一腿抬起,膝关节放松,抖动小腿不少于十六次。
          三、靠膝:并足自然直立,检查两膝处能否相贴,如不能相贴,收缩腿部肌肉使之相贴。
          除了运动后的放松整理,平时站立或行走要注意保持两腿的正确姿势。如果已经发生了[o]形腿,矫正的方法除上述几种外,晚上睡觉时可以宽布带绑缚膝部使之相贴,伸直腿睡眠。这种方法需要忍痛,实在难以忍受可以松开布带放松一会儿。
          其他运动项目的[o]形腿,也可参考上述防治办法。但某些疾病如象大骨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氟病、幼年患佝偻病未完全治愈,老年性或其他因素的骨性关节炎等所形成的[o]形腿,就不是上述方法所能包治的了。 如何矫正o型腿稍微改变一下站立姿态,便可运用腿部肌肉不同的部位,这是下蹲运动的最大特点。下蹲时膝盖和大腿靠拢,对于矫正 o型腿很有效。尽可能的下腰深蹲效果会更好。方法:双手叉腰,上身保持直立,双腿张开 15— 20厘米,脚尖略微向外,吸气时两膝靠拢慢慢下蹲,尽可能深蹲并停留片刻,感到腿部肌肉紧绷。呼气时慢慢打开双膝,伸直站立馗?10次。
          如果你的o型腿已经引起了膝关节的活动疼痛,就只有通过手术矫正,可以做外固定器加胫骨结节倒u形截骨术.手术简单且合角度准确.比较适合你.建议你先拍下肢全长x线片,确定矫形角度后再做决定.

          2008-06-28 18:17:34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怀孕的时候,胎位位置、羊水多寡、胎次、胎儿本身大小、压胎现象等,都可能会对胎儿腿型异常有影响,宝宝出生后,“内翻变化、外翻足”则是最为常见的腿型异常。

            一般所谓的O型腿是指两侧对称的膝内翻。儿童成长到一岁半至三岁间,会逐渐腿型的发育会逐渐转变为外翻(外观看起来为X型腿)。宝宝一出生他的腿型可能因为长期的弯曲,所以一出生就有呈现O型腿的现象。

            其实除了弯曲的角度真的过大,否则都可以视为生理上的异常,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会趋于正常的,家长可以不用过于忧虑,不过,有些家长还是很担心,很怕小朋友因为不好看的腿型会影响日后的走路姿势,也怕衍生出其它腿部上面的疾病。若真的要知道小朋友的O型腿是否真的严重到需要治疗的程度,可以带至医院做一些检测,如利用X光检查他的膝盖角度弯曲的角度是否过大,否则只需持续观察即可。

            若宝宝腿部弯曲的角度没有变大,但是当小朋友随着年龄增长,合并出现其它的问题,例如七坐八爬较一般正常宝宝还要落后许多,或是到了2岁走路还是常跌倒等等现象,可能就需要考虑宝宝是否在粗大动作上的发展较为落后。另外,少部分有O型腿的宝宝是因为家族遗传的因素所致。医师强调,如果爸爸妈妈自己本身的腿型就有点内八或O型腿的现象,若小孩子有出现类似的状况,属于正常状况,不需过于惊慌。

            内八、外八并不是一个症候群,有时候会合并很多问题,除了生理性的问题之外,也有可能会出现其它病理性上的问题,”很多宝宝刚出生时,他的脚可能呈现内八的姿势或整个足部翻到身体中心内侧的情形。有时候宝宝的脚会自动回复到正常位置,或利用手指头轻轻一拉,也有可能因此回到正常的位置,若可以轻易回到正常位置的,就是属于生理性的内、外翻足。一般只要有经验的医师,当宝宝刚出生,一看到他的腿型有些微的异常,通常会实时处理,轻轻的推一下,以确定利用外力矫正,可以帮助宝宝的脚回复到正常的位置。

            家长注意随时注意儿童的腿行,“自然观察比一切都重要,才能第一时间了解是否有异常的情形,”除了依靠医师的专业检查之外,要注意几个重点,掌握首要时机矫正宝宝腿型:

            一、 主观的感受:宝宝叫痛的时间是不是很频繁。

            二、 外型上的变化:走路姿势很奇怪等。

            三、功能上的表现:宝宝常常跌倒、走没几步路就喊腿酸等,都是家长平日可以观察的,只要发现不对,还是带至小儿专科检查,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医师小叮咛

            了解小朋友的整体发展及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腿型异常及疾病,对孩子的整体发展来说,只是一个过渡期,重要的是,家长是否可以了解小朋友应有的发展及变化。

            想要让宝宝有个强壮的身体及骨骼,均衡营养、运动,是永远不变的方法,很多家长买了许多加强骨骼功能的营养品、补给品,效果却不如多运动及补充充分的营养。专家特别建议家长,舍弃昂贵的营养品,回归到最自然的方式,就可以得到健康的体魄。

            一、尽量避免趴睡。虽然趴睡不一定直接证明会对宝宝的腿型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当宝宝趴睡时,会让小朋友的脚踝呈内翻或外翻状,长时间下来,也可能影响他的腿型。

            二、避免跪坐。一些正在学爬或是学走路的小朋友,可能会爬一爬就坐起来的状况,小朋友跪坐时,他的脚大多成外翻状,这时候家长们最好尽量帮宝宝移动脚型,帮他回复到正常的状态,不过还是尽量避免让他跪坐比较好。

            正确坐姿与错误坐姿:

            1. 很多小朋友喜欢跪坐,会让腿型成W型,这样是错误的坐法。

            2. 应让宝宝盘腿坐即可。

            O型腿”和“八字腿”的矫正


            “O型腿”俗称罗圈腿,医学上称为膝内翻,外八字腿又称“X型腿”,医学上称之为膝外翻,是国内常见的畸形。尤以青少年发病率较高。男女青年如果得了这种下肢畸形,不仅失去了体型美,行走不利,有时还会影响参军、工作以致影响恋爱,有些入精神压抑,甚至悲观厌世。

            造成“O”型腿和“X”型腿畸形的员主要原因是小儿的佝偻病。有少部分是因软骨发育障碍,骨折、外伤、骨瘤等引起的后遗症。小儿患佝偻病时,因钙盐不足,骨骺增生的软骨不能正常地骨化,原有的骨质又出现脱钙和吸收,因而骨质软化,不能耐受重力作用,加之膝关节周围韧带松弛,失去对骨的支持和保护作用,遂发生小腿骨的弯曲变形,造成“O”型和“X”型腿。

            这种腿部的畸形不仅仅影响体型与健美,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影响,人们对其危害往往也认识不足。膝内翻或外翻破坏了膝关节正常力的分布,使关节一侧所受的生物应力增大,对侧相对减少。天长日久,还会引起膝关节行走时疼痛,关节活动也受影响,进而易导致骨性膝关节炎。对这种畸形进行矫正,不仅能增进体型健美,而且还能改善膝关节应力分布不平衡的状态。

            近年国内采用外固定器加胫骨结节倒U形截骨术对“O”型及“X”型腿进行整形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这种新疗法的优点主要有:截骨术操作简单、安全、骨愈合快,不容易出现延迟愈合,采用外固定器便于掌握整形矫正时的角度,可使骨愈合角度准确,调整也方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下地活动,下肢肌肉不会出现萎缩。据统计,畸形完全矫正率可达96%以上。

            这种新方法还具有截骨处愈合快的优点,缩短疗程。它还可能性使整形者手术后增加身高,一般术后可增加2厘米左右,所以受到患者的欢迎。

            2008-06-28 18: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