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BaoLeYao
问答历史
|
都说美国的妈妈省心,对宝宝的呵护没有中国父母那样细心周到,事事关注,处处防范。确实如此。
在美国的许多公式场所,总能看到父母在一边聊天做事,让孩子自己玩耍,跌打爬滚由他们。父母驾车外出,孩子坐在后排的摇篮里,嘴里刁了个假奶头,滋啦滋啦吸着,大人也不管不顾。
在玫瑰公园看到的一幕印象格外深刻,令人忍俊不禁,也颇受启发。
一个大约不到一岁半的孩子,拿着一个硕大的吹塑花球,东摇西摆地在草地下蹒跚,扔球,追球,抱球。跌倒了,爬一阵,站起来,再追、再扔、再抱。那种天真的憨态,执着的神情,谁见了谁家爱。我们几个中国人坐在一边观看,孩子玩得开心,我们也看得开心。
不知是谁家在公园里举行婚礼,在草地一角挂着些彩带,还悬了人花蓝。小朋友扔出的球碰着了花篮,当他猛扑过去抓球时,球抢到了,摇晃的花篮里撒出来的纸花,正巧落到了孩子的头上身上。孩子急了,用手去抓纸花,却又扯断了悬着的彩条。彩条连绵不断地落下来,缠绕着他.他左拉右扯了一阵,终于立脚不稳跌倒了,球还牢牢地抱在手里。这一连串地遭遇把孩子吓懵了,他四面瞧瞧,不知所措,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我们心痛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想去抱他,发现他的父母已从连椅上站了起来,但没有去抱孩子。妈妈蹲在孩子的前方笑着,指挥着他用力向前爬;爸爸则打开相机把镜头对着他。挂着泪珠,披着彩带抱着球的孩子,抬头盯着妈妈,使劲地蠕动着身躯。妈妈指点着,鼓励着。孩子的小脸憋红了,但收效甚微。试想,两手抱着球,孩子怎么能使得上劲!再说才这么点点小毛头啊。我们这些中国妈妈实在于心不忍,这不是折磨孩子吗!
孩子的爸爸已经摁过两三次快门,妈妈过去把球从孩子手里挖出,跪爬在孩子前方,托着球,向孩子示意。孩子欢了,两手摁地,小肚子一拱一拱地往前爬,物托花球的妈妈渐次往后退。孩子用手一撑地,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奔向妈妈,留下了一路小碎花,一段段的彩纸条。花球终于抢到了,他和妈妈都倒在了草地上。
在一旁看光景的我们,不禁都欢快地笑了起来。然而又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都投向了同得者老黄,他的儿子小巧双腿叉开正骑在他的肩上。小巧今后八岁,上小学二年级。
(注:题目出自北朝《颜氏家训•教子》。意思是教育儿女应从婴孩开始。)
看了这篇文章,我感慨很多,我也是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由于自己对孩子的溺爱,小孩在我的面前显得特别娇气,当孩子耍赖时,不吃饭时,不愿走路要我抱时,我常常很生气,细想,这不是我娇出来的么?怎样教育孩子才是真正地对孩子好,是一件值得我闪深思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