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福妈
问答历史
|
心理专家在咨询中,有时候会遇到让家长焦头烂额的攻击性很强的孩子,家人想尽了办法却不能奏效。这种情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
案例:浩浩两岁半了,与小伙伴玩时,经常发生咬人、打人的现象。浩浩的奶奶就轻轻地打他一下说:“这孩子脾气跟她的妈妈一样,浑起来六亲不认,连我他都经常咬。”奶奶认为她打了浩浩就是教育了浩浩,可浩浩越来越爱咬人了,后来,浩浩的奶奶只好不让他跟小朋友一起玩了。
一、心理原因: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经常会很生气,并且使用一些暴力的手段来加以制止,如本案例中浩浩奶奶的做法。
更多精彩文章:
我教女儿学“打架” 孩子的屁股万万打不得 六岁小学生为何有暴力倾向?
动画片里的“笑里藏刀” 别让孩子迷失在青春期 电视暴力是如何影响儿童成长的
不良后果:这样做会给孩子造成这样一种认知——如果别人做的不对,就可以打他。孩子的模仿力是最强的,实际上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和习惯都是从周围的生活环境如家长、同伴、电视等中模仿而来的。浩浩奶奶“以暴制暴”的做法只会加深孩子的错误认识,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变得越来越严重。
心理专家建议:家长应该耐心地与孩子进行交流。一旦发现孩子的攻击行为时,首先应该问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教给孩子相应的正确的处理方法。很多时候孩子争吵的原因经常是为了争抢玩具,这时大人应该出面进行调解,如“先让弟弟玩一会,等一下我们再玩”。
另外,在平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讲礼貌和谦让的好习惯,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这可以利用在动物园观看小动物的机会进行;在生活中,家长也不要一味扮演“永远不会受伤的人”的角色,磕到碰到时,采取一些巧妙的方法让孩子来关心自己;爸爸妈妈之间的互相关心也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爸爸和妈妈还可以引导孩子来关心对方;家长还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有互相攻击的行为。这样一种温馨、安全的家庭氛围一定能够有效地减弱孩子的攻击倾向。
二、心理原因:当孩子出现的问题看起来与其家长的性格遗传有关时,大人经常会将其归结为“遗传”的结果。
不良后果:这样做实际上是替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开脱,是一种“外归因”的做法,孩子会认为自己的错误是由别人造成的,与自己无关。长此以往,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另外,将问题的原因归咎于“遗传”,其潜台词就是这种行为是不可改变的,因而不利于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第三,奶奶的说法还损害了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可能会使孩子形成一些不尊重父母的态度和行为。
专家建议: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强。因此,家长首先要了解遗传只是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只要教育得当,孩子是能够形成起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性格的。家长要多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和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来进行分析,例如“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这种行为的?”“孩子出现了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受到了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孩子的错误改不过来,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等等。只要家长多付出一点爱心和耐心,使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为孩子作出好的榜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就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老人带孩子时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孩子的父母亲,而应该帮助父母维持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