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1-2岁  > 两岁的宝宝说话突然结巴

      pic of user:feiyan0128

      feiyan0128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2

      两岁的宝宝说话突然结巴

      宝宝现在一岁11个月,说话一直都很好.可是最近突然说话时开始结巴.说第一个字的时候要重复好几次.时好时坏.很着急.

        avatar of aizixuan2007

        aizixuan2007

        历史

         

        不要着急,慢慢引导孩子改正。

        2009-02-06 22:52:05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baodanmami

          baodanmami

          历史

          孩子口吃怎样矫正


          问:我的孩子不知为何染上了口吃的毛病,尤其人多时口吃得更厉害,有时睑都憋得通红,可就是发不出某个字的音,为此,他很自卑,经常不敢见生人,躲在屋里不肯出来。未来的社会需要人际交往,需要良好的口才,我很为他的前途担心,请问,应该怎样矫正他的口吃毛病呢?

          答:儿童期患了口吃,要矫正还是有办法的,如果拖延下去,一直延续到青春期或成年期,拾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引起口吃的最直接原因,医学上认为主要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着急,导致发音器官肌肉痉挛,使发出的音律受阻。不过,这个原因只是表面上的原因,更深一层的原因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一般地说,口吃产生的病因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生理上的,二是心理上的。生理上若因脑功能出现障碍、或是某些遗传基因在起作用,则很有可能使儿童产生语言障碍。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谈生理上的病因,主要谈谈心理因素对儿童口吃的影响。

          导致儿童语言障碍的主要心理因素多有以下几个方面:

          情绪过度紧张、激动。有些儿童由于从小没有受过锻炼,在遇到生人时,或人多而在重的场面时,就特别紧张、激动,以致于无法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种过度紧张的心理多是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所造成的。

          敏感多疑、恐惧焦虑的心理。有些儿童由于种种原因变得非常敏感和多疑,生怕别人笑话自己,看到两个人在叽叽咕咕地议论什么,就以为一定是在说自己,结果越敏感就越恐惧,越焦虑,结果说话吃力,结结巴巴。

          自卑心理。事实上,自卑心理可以说是口吃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一些孩子觉得自己长相不好、成绩不好,或家庭经济条件不富裕,这些自以为不足的心理就会在儿童内心产生一种自卑的情绪。自卑的儿童常常害怕别人讥笑,嘲讽,因而紧张得语言不流利。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心理因素以外,一些突发事件也会引起儿童心理上的突变,导致口吃。例如,环境的突然变迁,受到惊吓,父母去世、离异,被家长严厉斥责、打骂等突发事件,都会引起儿童心理上的恐惧,不安,加剧他们焦虑,愤怒的情绪,使儿童产生语言障碍。

          根据上述几种情况,父母可以分析一下,看您的孩子属于哪种心理因素导致的语言障碍,然后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矫正。家长可以通过下面一些办法,来帮助儿童矫正口吃:

          树立儿童充分的自信心。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自卑心理是导致口吃的主要原因,缺乏自信心必然使儿童产生多疑、敏感、恐惧、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这些心理状态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极为不利。要帮助儿童树立起自信心,家长就要多关心孩子。譬如,在孩子考试前、比赛前最好能和孩子一起准备、训练,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减少儿童的紧张情绪,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去应对一切。

          配合医生对儿童进行一些语音训练。如,教孩子唱歌、均匀哪,松弛肌肉、减慢说话速度等措施,对矫正儿童的口吃很起作用。

          不要批评指责或模仿、讥笑孩子。口吃的儿童本身就很自卑,有时甚至会出现睡眠不佳或食欲不振、羞怯、孤独等疾病或孤独特征。成年人如果用不适当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就会加重口吃的程度。那么,家长用什么态度对待口吃的孩子呢?我认为,父母应该采取保守一些的态度,不要过分重视孩子的口吃行为,更不要因孩子口吃而处罚他,这样才会使孩子放松情绪,矫正口吃。

          不要让孩子模仿口吃行为。心理学认为,口吃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得到的行为。如果儿童经常学习或模仿口吃人说话,自己就可能变得口吃。所以,家长不要让孩子模仿口吃行为。

          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多与陌生人接触,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群体活动,会对他们内向、羞怯、懦弱的性格有所锻炼,减轻紧张情绪,久而久之,口吃行为会逐渐改过来。

          尽量减少紧张的环境因素。所谓紧张的环境因素,就是指在陌生人面前指责孩子、批评孩子,让孩子在众人面前出丑,或是在孩子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让他们经历考试、竞赛等令人心情紧张的活动。如果家长们能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多给儿童提供锻炼的机会,并用平和的心情对待孩子的口吃行为,就会相对减少令儿童紧张的种种环境因素。

          总之,口吃并不是无法矫正的,许多儿童的口吃行为,在长大以后就会自行减轻或消失,如果再配上家长的一些指导,我相信您的孩子一定会变得口齿清晰、流利。

          如果你的孩子讲话困难,总是犹豫或重复一个音节或短语。他可能有言语不流畅或口吃问题。但他有可能会顺利地通过此阶段。大多数孩子在学说话的过程都有此经验。

          正常说话不流畅的孩子

          正常说话不流畅的孩子偶尔会重复音节或词语一两次。象“哩、哩”可能是犹豫一会儿或不间断的使用“啊、嘿”等等,多数发生在一岁到五岁,总是时有时无。这是信号,表示孩子在学会用新的方式运用语言,如果不流畅的现象消失几周后又出现了,这个孩子可能正通过另一个语言阶段。

          有轻微口吃的孩子

          有轻微口吃的孩子重复的次数多于两次,例如“哩、哩、哩”面部的肌肉,特别嘴部周围,紧张和探索行为特别明显。音调可能伴随重复声而提高。偶尔这些孩子会有“语塞”现象,几秒中无气流,无声音。当你和孩子交谈时,要用慢的放松的语言给孩子一个示范,也要鼓励家中其它人也要如此。但不要讲的太慢以至听起来不自然。你可以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你的孩子交谈,听孩子讲他想说的事情。在你回答孩子的问题前暂停几秒,会帮助你的孩子放松下来。
          如果这个时期口吃增多了不要沮丧、懊恼。你的孩子正尽自己的努力学习新的技巧。你的耐心和接受的态度将给他巨大的帮助。你可以尝试放松重复要说的词或者拖长声音也许是避免口吃的最好的方法;当孩子焦虑沮丧时,可以给他一些类似“我知道有时说话会有困难但很多人有时会这样”的鼓励。

          更严重的口吃儿童

          如果你的孩子的口吃表现在他语言多于10%,他会更紧张。也许为了避免口吃会变换词句或用特别的声音开始说话。这时就应找治疗口吃的专业人员进行治疗。
          前面的那些建议对于严重口吃的孩子也适用。放慢你自己的说话速度比告诉孩子这样做会更有效。鼓励孩子和你谈论他的口吃,表明你的耐心和接纳态度。治疗口吃更多的是忘掉口吃的恐惧而非努力地去纠正口吃。

          口吃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吗?

          口吃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轻重程度不同。2~4岁为儿童语言发育阶段,小儿对周围事物兴趣很浓,但语言功能尚不成熟,所以讲话时会出现口吃,是一种正常现象,随年龄的增长,口吃就会消失,所以口吃一般不会引起家长注意。但实际上口吃本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导致不良心理的产生,应该重视。

          口吃的原因除2~4岁语言发育阶段的生理因素外,还可能是语言发育阶段,模仿别人口吃形成习惯,也可能是重大的精神创伤引起,还可能是患百日咳、流感、麻疹、猩红热或大脑创伤后,大脑皮质功能活动性减低,容易紧张过度导致口吃。

          有口吃的儿童上学后,常常不能很好地回答老师提问,不能很好地与同学交谈,由此可能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给患儿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小儿因讲话时怕被人嘲笑,情绪紧张口吃更严重,时间久了,小儿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变得孤独、自卑、情绪不稳、焦虑,重者食欲减退、失眠,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小儿的学习和社会交往。由于不能广泛地获取知识,就会间接地影响智力的发展。学龄前儿童,不良情绪本身就可能影响到大脑的正常发育,导致智力障碍。

          纠正口吃,重在父母

          幼儿发音功能不完全,词汇有限,吐字常有重复,这种生理现象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如果孩子性格内向,讲不好话又经受不住周围环境施加的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或过于注意自己发音重复,久之固定成习惯,口吃就形成了。

          但是,口吃是心理因素形成的,矫正重点就是解除小儿心理障碍。这就需要父母的耐心教育和引导。首先,父母应使口吃小儿说话时处于轻松愉快的环境,说错了不训斥,引导孩子讲话时放慢速度,随心所欲,从容不迫地讲话。还要注意孩子讲话的节奏和语调,从而增加语言的韵律和轻松感,口吃就会逐渐地、自然地得到矫正。

          还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叮嘱孩子说话时不要太用力,要放低音量,用轻柔的音调讲话,要有节奏地发音,恢复语言的正常节律。
          ②说一句话的第一个字时要进行诱导,也就是说缓慢地、轻轻地诱导着发出音,并逐渐变响,然后过渡到第二个字。
          ③平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慢慢说话的习惯,还可让孩子每天朗诵几首儿歌或诗歌。
          ④要让孩子与别人多交谈,尤其是讲一些个人愉快的经历,因为此时孩子不紧张,也就不会出现口吃了。
          ⑤每当孩子口吃有所改善时,父母要给以鼓励,以巩固成绩。一般来说,经过上述几项措施,孩子的口吃习惯会慢慢纠正的。

          口吃小儿大都对单词的第一个字发音感到困难,发音过急过重,往往卡在这里。所以要诱导单词第一个字的发音,可以先轻轻地发出字的声母,然后与韵母拼合,拼出字音,再慢慢地向第二个字音滑动,这是矫正口吃的诀窍,耐心也很重要。

          另外,教育孩子不能急于求成。不要让孩子过多地背诵他无法理解的诗词、文章;千万要防止孩子出于好奇模仿口吃者讲话;不打骂、不溺爱,使孩子建立充分的自信。这将有效地纠正和避免小儿口吃。

          特殊情况下,正常人也有口吃,矫正小儿口吃不必达到一字不错,只要心理因素纠正了,口吃基本消除,矫正就算成功。

          下面是一些你和孩子交谈时注意的问题:

          1、用轻松的停顿的方式交谈,讲话前可以先停顿几秒。你轻松的言语比任何批评和建议(比如“慢一些”“再来一遍”)会更有效。
          2、减少提问的次数,孩子们在表明自己的观点时,比回答问题时讲话会更自如。
          3、当孩子口吃时,用你的面部表情或身体语言和他沟通,表示你正在听他的内容,而并非关心他是怎样说的。
          4、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去和你的孩子在一起,让孩子选择他想要做什么,让他自己否定交谈。这种安静、平和的方式会使他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知道,父母愿意成为他们的伙伴。当孩子再大一些时,可以在孩子愉快的时候,让他谈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5、家庭应建立学习交谈和聆听的习惯,特别是口吃的孩子,在他们不被打断,能有人很认真地注意听的时候,他们讲得会很容易。
          6、观察你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减少批评、打断、提问和快速的言语。
          7、这些建议,无论孩子是否口吃,都会给他很大的支持,建立自信心。

          2009-02-06 19: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