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早教  > 孩子喜欢抓人脸

      pic of user:shiningsun

      shiningsun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孩子喜欢抓人脸

      我的宝宝22个月了,性格开朗、外向,整天开开心心笑嘻嘻,但是脾气很倔强。遇到家长说不可以做的事情或者不顺心的事情就会伸手抓大人的脸,有时发现无缘无故也会抓大人的脸。道理也讲了,手也被打了,可是她一会就忘了,不过多久又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此外,她还喜欢扔东西,经常是在家长告诉她不可以拿或者不应该这样拿的情况下扔。请教各位专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改变这样的现状呢?谢谢!

        avatar of 帆妈妈

        帆妈妈

        历史

         

        来学习

        2009-04-07 12:19:20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随着宝宝的成长,小儿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了,除了喜欢表达自己的意愿之外,也有了一个新的毛病,喜欢打人,只要是自己不乐意,就想上去打人。昨天甚至还打妈妈了好几次,说多了他还以为好玩,又继续打。看到可爱的儿子这种毛病,甚是苦恼,真担心以后会养成暴力倾向。



          为了了解这个毛病的动因,上网查了不少资料,发现这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特别是2岁的男孩子,更容易、更喜欢打人。为了及时纠正孩子的这个毛病,特意整理了这些资料,从动因、纠正、预防以及如何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也希望给其他有类似毛病的孩子妈妈提供些参考。



          专家分析原因: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但是它并不能预测这个儿童未来的行为,比如早期爱打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凶残,暴虐。




          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1、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2、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3、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4、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5、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6、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7、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8、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大人就比较多。


          9、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



          二、专家的建议(预防):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1、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2、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



          3、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4、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



          5、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6、 提高自信。经常注意表扬他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这就好了。



          三、“打人”会影响宝宝一生!

          攻击性是一种稳定、持续的特性。研究证明,3岁时爱打架的宝宝,5岁时仍然爱打架;6~10岁时攻击性的多少将预示着10~14岁时打架、嘲笑、戏弄别人、与同伴争斗的倾向性。而且这种稳定性对男孩、女孩都适用。



          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8岁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如犯罪、夫妻不和等。另一项研究发现,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如果10岁左右爱发脾气,长大后多与同事关系紧张。所以,宝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


          四、父母的态度决定着宝宝的行为



          1、对宝宝冷漠、经常拒绝他的要求、无视宝宝表现出的“暴力”冲动,这样的父母容易培养出带有攻击性的孩子。因为他们总是挫伤宝宝的需要,在幼小心灵中埋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种子;


          2、同时,靠体罚来约束宝宝,更让他懂得了如何才能伤害他人;有的父母过分溺爱,甚至觉得被宝宝打不算大事,一味纵容宝宝,也会使宝宝变本加厉;


          3、家庭成员间发生分歧时互相攻击、哭叫、打闹、吵架也会对宝宝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宝宝树立正确的榜样。


          五、如何帮宝宝改掉打人的毛病?



          1、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能对宝宝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如果宝宝打人了,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宝宝感到自己错了,等宝宝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2、其次不要体罚宝宝。当宝宝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宝宝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冷处理”——把正在哭闹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多说,更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当宝宝情绪激动时,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况。


          3、积极的鼓励不可少。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宝宝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平时习惯打骂、呵斥、批评宝宝的父母,更应注意自己的态度。鼓励能够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使宝宝表现出积极、正面的情感,促进向上发展。父母应对宝宝充满信心。



          4、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反应。当宝宝在家里打人时,父母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宝宝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宝宝发脾气、打人。让宝宝感受到,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他人正常的反应是什么。时间久了,宝宝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5、最后为宝宝提供非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条件。如果明知宝宝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点与其他宝宝的长处相比;多了解宝宝的需要以及独到之处,从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宝宝;让宝宝独立做事情,担负一定责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常说“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妈妈为你骄傲”之类的话,以此打开宝宝的心扉,帮助他成长。

          2009-04-07 12: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