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早教  > 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的时候该如何教育

      pic of user:fxy5201101

      fxy5201101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4

      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的时候该如何教育

      以前我总是告诉孩子小朋友不是故意的,不让还手,久而久之,我的孩子现在从不还手,而且胆子也变得很小,遇事很爱哭,我该怎么办

        avatar of dearxiangcaiyun

        dearxiangcaiyun

        历史

         

        我儿子今年年后插班上的幼儿园,在幼儿园他也是经常受欺负,特也很胆小,但在家里还挺横。我就告诉他要告老师说这件事,老师不喜欢打人的小孩。但是老师特别忙,有时候顾不上,而且有的小孩就爱欺负插班的,年龄小的小朋友,每回碰到孩子挨打,自己的心情就会很糟,我觉得家长和老师不能每时每刻在身边,所以要教会孩子自己处理好与小朋友的矛盾,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2009-05-26 22:46:1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LVYIMING2008

          LVYIMING2008

          历史

          我觉得最少应该教会宝宝自卫,因为现在的孩子都鬼灵精怪的。

          2009-05-26 17:42:55

            avatar of 黄子妍

            黄子妍

            历史

            我的宝宝和你一样啊!以前我也教他不要没事打人啊,人家打他,叫她也不要打人啊,宝宝听了就照做了,可久了,宝宝老是被人欺负,脸都被抓伤了,我真的很心疼啊,都快一年了,疤痕还在啊。我没办法了,我就教宝宝如果人家不打你,你也不许打人哦,等人家打你,你才可以还手啊。宝宝可能听的懂,宝宝现在不管谁害他打他,他都会还手的了。至少要学着保护自己啊,不能够让小孩太弱懦啊。现在的小孩都很霸道的,不学着保护自己怎么行呢?

            2009-05-26 18:02:52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首先应该弄明白这里小朋友之间的“打”是什么性质,在这里,我们是加了引号的。
              1、性质的判断

              2-3岁的孩子,他们的生理特点是大肌肉的发展还不完善,行动的准确性不够,同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还有待发展,思维与行动密切相关,他们的想法在行动中不加掩饰地体现出来,因此,在孩子的社会里无意识碰撞、推了一把、咬了一下,抓了挠了,或是争抢玩具、本能还手等,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些,都不能和我们成年人理解的“打”相对等,这不一定是有意伤害或欺负别人。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被别人弄疼了,正是通过这种宝贵的亲身体验,孩子开始区别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让他认清自己和他人的界限,他从此便获得了一个经验:别人不一定谦让自己,这让我不舒服,我该怎么办。

              2、心态的调整

              对于孩子这种非固定性质的攻击行为,或者说是被“打”,我们首先要保持一个客观、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世界里发生的事情,千万不要将自己的推测和情绪硬加在孩子身上,从而左右孩子自己的情绪和体验,因为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失去自己的感觉,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而不能形成他自己。

              3、处理原则

              既然是孩子世界里的事情,那么无论发生什么,我们的原则,就应该是:他们的事情由他们自己来处理,这是一种允许儿童成为他们自己,发展他们独特的人格的教育哲学。我们要充分地相信孩子会具有这个能力,也许孩子这一次真的“吃了亏”,我们也要相信,他会有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

              4、具体方法

              1)、首先要说:“停”,然后2-3岁左右,将打人的孩子抱开,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般不再追究,直接进入其他活动方式;

              2)、4岁左右的孩子,我们要积极倾听: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要善于聆听孩子的情绪,感受、认同并及时反馈给孩子;

              3)、协商: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目的在于帮助孩子以一种相互尊重且比较满意的方式,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要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以达成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并协助孩子执行。当孩子们自己解决了问题,我们要积极给与肯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的很棒,这也帮助孩子建立自尊,他会觉得自己很有能力、有影响力,最终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自信。

              4)、必要的自卫:每个孩子都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当发觉孩子被别人有意识欺负,那就要大声说:不要打我,你弄疼我了,并将对方推开。

              5)、把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看,我们应相信孩子本身具有着强大的自我成长的力量,具有着无比的创造力,他们会用自己的所具有的能力,去应对所遇到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不同个性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差异很大,这也就映照了在我们人类社会大家的人际关系相处方式。

              5、注意事项:

              1)、童年时期,孩子正在建立他的安全感,他需要知道这个世界是是善良的、人类是可信的、自己是值得存在的。有了这种坚实的安全感,孩子才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2)、成人不能作为永远的“法官”,这种以权威身份的介入,告诉孩子怎样做,解决方法虽然简单,但却失去了帮助孩子学会以积极、高效的方式满足自身需求的长期努力,也不能为孩子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与其他孩子形成亲密、持久关系的技巧。

              所以我们认为:在安全的前提下,应该放手让孩子通过体验来学会与他人交往的原则。成人过多干涉,会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一般来说,保护过度的孩子会表现的比较怯懦,习惯依赖成年人替自己解决问题。在教育上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不可能事事处处都帮助孩子,不可能跟他一辈子,事事都替他出面。

              给孩子真爱,就是给予她成长的机会,是发自心底的赞赏和鼓励,是放开手让他走自己的路,是让孩子充分地意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能力、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时,真爱也是让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拥有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意识到,真实的做他自己很好,无论他怎样做,我们都一如既往的深深的爱着他。具有真爱能力的父母鼓励孩子迈向成熟、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把握自己的命运往往会令人面临痛苦的抉择,需要极大的勇气。

              2009-05-26 19: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