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不好惹
问答历史
|
孩子说话慢
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2~3岁是小孩子掌握口语的基本阶段.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岁儿童语言障碍的发生率在9%~17%,明显高于智力障碍的发生率.语言障碍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还将影响到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使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增加.听到自己的宝宝叫自己“爸爸”或是“妈妈”,也许是为人父母最高兴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有很多家长反映,自从宝宝会叫“爸爸”,“妈妈”后,学习其他的话似乎很慢,家长就是反复地说,宝宝也还是不能学会.是不是宝宝不够聪明或是发育的缓慢?
语言环境须良好
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语言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宝宝出生后,家长就经常和宝宝说话.早期对孩子语言的刺激,可以让孩子尽快感知语言.宝宝在婴儿期主要是感知语言阶段,刚出生的宝宝,就要从发音开始,不断地教宝宝发音,家长发音时要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宝宝,同时也要注意和宝宝说话时的语调.再过几个月后,就是宝宝对语言的了解阶段,家长可以根据宝宝这时语言发展规律,从“这是什么”开始,让孩子说出所认识的事物,让宝宝经历“听——理解——模仿——表达”的过程.这时和宝宝说话,就要告诉宝宝你说的是什么,教他说“球”,就可以拿着“球”,让他知道这个东西就叫球,经过反复的学习后,孩子再看到球后,就会主动地叫出“球”.不要认为孩子不会理解,说一些动词时家长可以作出动作,宝宝也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学习会更快.在教孩子说话时,语调要夸张,语速宜较慢,发音须清晰.
模仿能力得利用
宝宝学习语言时,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你说话时宝宝会很仔细地观察你的唇形,因此说话时速度要慢,注意发音正确,尽量不要说方言.家长可以给宝宝买一些构图简单,色彩鲜艳的卡片,在教宝宝时,一边翻看,一边指点画面上的图像,一边用清晰而缓慢的语言告诉宝宝是什么,可反复讲.虽然在刚开始时宝宝不一定学会,但经过反复教授,宝宝在看到卡片后,也会模仿家长的样子说出这个东西的名称.
发音纠正要重视
一般来说,宝宝在一岁左右就会说话,但是说话的早晚和宝宝大脑发育,后天的培养有很大关系,因此即使有的宝宝说话时间稍微晚一些家长也不要过于着急.宝宝在开始发音时只会说单音节词,有时也说一些单音节词的重叠,如看到一个苹果,宝宝就会说“果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环境的熏陶,孩子才会逐渐说多音节词.家长要及时纠正宝宝喜欢将单音节词重叠的习惯,让宝宝明白正确的叫法.
口吃消除要及时
对于说话口吃的宝宝,如果不是先天因素引起,而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家长就要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帮助宝宝纠正.有的宝宝会因为情绪紧张而口吃,家长要及时帮助宝宝消除紧张的情绪;也有孩子是模仿周围的人或从电视中学习到的,家长就要帮助宝宝远离口吃环境,并进行正确发音的熏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宝宝因受词汇量的限制,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而导致口吃,这会随着孩子词汇量的增大而消除,家长不要过分担心.最后,倪主任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有耐心和爱心.这样宝宝才能很快学会说话,并成为一个“语言能手”.
宝宝出生时,只能用哇哇大哭来表达情感,至3岁时,他已经能初步掌握日常用语了,这期间经历了两个阶段:
语言准备期:宝宝在七八个月至十六七个月龄时,喜欢听成人说话,并逐渐听懂成人的语言,但他自己还不会说话,不能用语言进行实际的交流.
开始运用语言期:此阶段是宝宝语言发展的飞跃阶段.从十七八个月开始,直至3岁,过去只听不说的孩子,突然张口说话了,孩子的语言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先会说单词,用一个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然后会说多词句,但句子的结构不是很完整,最后,孩子说出的话趋于完善,合乎语法.
一岁到一岁半的幼儿仍处于语言准备期.此时的宝宝喜欢听他人说话,并能逐步理解说话的意思,但还不大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一岁半以后,宝宝逐渐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了.然而,在实际当中,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一岁零三个月或一岁零四个月就会说简单的话,有的到了两岁还只会用手比划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有的宝宝说话迟除了个体差异,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
宝宝的父母或照顾他的保姆不爱说话,使得幼儿受到的语言刺激少,因而语言发展缓慢;
幼儿身体弱,多病的孩子,情绪处于消极状态,不愿意练习说话;
宝宝生活单调,生活中没有新鲜内容,缺少谈资.
听力障碍,由于宝宝听不清大人的语言,自然无从模仿.
幼儿说话迟与父母的性格有关.如果父母中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则孩子有可能像他.
知道了宝宝语言的发展过程,年轻的父母们便可根据自己宝宝生长发育及语言发展的情况,帮助孩子顺利发展语言.孩子说话迟一些不要紧,因为宝宝的生长发育是有差异的,语言的发展也不例外,要注意到自己孩子在语言发展上的个别差异,只要不是生理上有缺损,则可根据其语言发展情况,不断调整自己对宝宝的要求和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