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1-2岁  > 急,宝宝爱发脾气怎么办

      pic of user:woaimiduo

      woaimiduo

      历史

      悬赏:30分

      回答:8

      急,宝宝爱发脾气怎么办

      宝宝22个月了,最近半个多月时间总爱和我发脾气,我做了他不满意的事或是管他,他就冲我喊:啊!我多次制止他也不听,还打我,后来我就也打他。一开始他还哭,后来打也不哭,但对我总是有敌意。后来我改变策略和他玩,但还是总冲我喊,而且,现在是无缘无故的冲我喊,甚至我夸他他也喊。但对奶奶/爷爷/爸爸就不这样,他爸训他他也不喊,我实在没办法了,哪位支个招吧
      问题补充:他在其他方面都挺好的,也挺懂事的。以前对我也很好。难到真的要狠狠的打吗,总惩罚的话会不会让他有心里阴影呀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正确对待2-3岁孩子的反抗期
        许多父母都有这种体会: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开始不听话,经常和父母顶嘴、说反话、发脾气。在三岁左右,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
        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
        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
        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
        反抗不一定是坏毛病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结果
        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
        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因此,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
        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若只
        一味要求孩子服从你,那么他的判断力自然就难以发展。
        所以,对于两三岁至六岁的孩子,反抗不是什么坏毛病。但是做家长的为何不能突破传统的束缚,勇于
        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许他反对你的做法呢?大概是因为所谓的自尊、面子问题吧!如果这时候你能够想
        到:孩子的反抗并非反叛,而是一种表达他自己的方式,你是不是会放下你的虚伪的自尊,接受孩子的想法呢?
        所以,可别小看这个不讨人喜欢的反抗期,它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期,父母教养态度正确与否,直接
        影响到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父母应该做到:
        1.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孩子到了两三岁,喜欢跟父母说"不",这是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要求有
        和大人一样的平等地位,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此时的父母对他们的行动不要轻易
        加以干涉,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如果孩子必须顺从你的意愿,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要这样"或"不许那样",
        而要以平等的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出选择的余地。如"等你看完这个动画片就去洗澡,好不好?"
        "你是先玩积木,还是先看图书?"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又乐意听你的话,就不会轻易跟你说反话了。
        2.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例如,有些事是孩子必须做到的,而且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爸爸
        妈妈最好不要给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必须严格执行。有些事是孩子可做可不做的,而且又是孩子不愿意去
        做的,那就干脆不要求。孩子正玩得兴致勃勃的时候,爸爸妈妈必须尊重孩子,征求意见,给孩子留思考
        时间,或让他玩完,或许诺他做完事再玩,让他能够逐步接受。爸爸妈妈切不可先强制压服,引起孩子
        大哭大闹,然后又让步依顺,不然会养成孩不服从成人要求的习惯。至于什么时候要求、管教孩子,
        应该"以不危及生命、健康和道德为原则"。当你本能地要拒绝孩子的要求,或准备降服孩子的反抗行为时,
        劝你"不"字缓出口,想一想孩子的要求和行为是否危及生命、健康和道德,如若不是且放他一马,这样也
        许会给大人添些麻烦,但想想你的耐心将得到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回报,这是多么值得!
        3.相信孩子,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父母过度保护,往往也是导致孩子说反话的原因。好奇心的驱使,强烈的自主愿望使孩子什么都想去
        试,什么都想去做。过度的包办代替,会使孩子失去许多学习探索的机会;而一味斥责、制止,又会发生
        顶牛现象。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满足他的好奇心。比如他想到雨地里去玩,你就给他穿上雨衣、胶靴
        去玩吧;他要自己穿鞋,就让他去穿,等他鞋和脚对不号时再去帮他;要洗衣服,给他一块肥皂,随他去
        洗自己的手帕、袜子;想扫地,让他扫,哪怕越扫越脏……当然,父母的帮忙是必不可少的,给他理理袖
        子、系系鞋带、扒掉垃圾等。充分相信孩子,让他们在满足合理要求、亲自实践的同时积累经验,体会成
        功的欢乐,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养成和父母说反话的习惯了。
        4.不能娇惯、放纵孩子。
        孩子喜欢跟父母说"不",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听之任之或百依百顺,就会形成孩子任性、骄横
        的性格。因此作为父母,对那些总是用说反话来达到自己不合理要求的任性的孩子应该:
        (1)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的原因,抑制任性、执拗行为的发生。
        (2)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用另一种使他更感兴趣的事来吸引他,从而使他放弃那个不正当的要求。
        (3)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明确表示父母的态度:不合理的要求,再闹也不能满足,然后立即走开,用冷处理的方法来终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2010-02-04 08:02:25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zhanghong123456

            zhanghong123456

            历史

            这位妈妈,我在这里想说下我的看法,我觉得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记忆力也好的惊人可以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的孩子也是,脾气不好,我也打过他,但是后来我就明显的感觉好像他和我真的不像以前那样亲了,他爸爸从来不骂他打他,每次打电话都是叫爸爸多于妈妈的。所以要借鉴哦!!

            2010-02-03 23:15:22

              avatar of 马担车

              马担车

              历史

              给点耐心,慢慢来,小孩都是有叛逆心理。

              2010-02-03 23:25:41

                avatar of 钒仔妈咪

                钒仔妈咪

                历史

                大人都会任性、乱发脾气了,何况是小孩。发脾气从发展学上来说是“合理”的,是成长中的一部分,没有(或很少有)孩子没有发过脾气的。它和先天的气质也有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发起脾气来比别的孩子大的缘故了。

                爱发脾气是孩子在1岁前后出现的现象,一旦不如意,便会“动肝火”,有时候还会冲着自己。发脾气高峰在两到三岁,这和他们的自我意识地初步形成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限性有关。孩子有自己的主张,又不能很好地表达,同时这个年龄孩子的父母又要开始规范他们的行为,我们称之为社会化。在这个时期父母和孩子很容易陷入突出,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和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另一方面要小心地选择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来规范和纠正他们的行为。一般这种现象会延续到四到五岁,以后会好一些。孩子发脾气并不说明他们“坏”,他们正在做着他们这个年龄要做的事。

                细数孩子发脾气的6大原因

                1、过分溺爱。父母如果溺爱孩子,任其为所欲为,有求必应,孩子就会倾向利用父母的失败,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放纵失教的情形,会养成他们的暴躁性格。

                2、遭受挫折。挫折感也是孩子发脾气、哭闹的主因之一。两岁的孩子成长得很快,有一种强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事情的愿望,却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碍。这时孩子会对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丧,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因此要发泄。

                3、模仿成人。有些大人遇事很容易大发雷霆,若父母或老师容易发怒,孩子会模仿他们。许多父母在儿女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有可爱的影子,也有可憎易怒的形象。

                4、身体劳累。导致身体疲累的原因可能是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等,2-3岁的孩子可能已经不睡午觉了,但是体力仍不足以支持过久,而身体疲累会令人容易发怒。若婴儿湿了尿布,肚子饿了或身体虚弱等,都可能令他们容易发怒。

                5、健康问题。身体不适、生病了都会影响控制能力。孩子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亦容易失去自制能力。还有在生病期间,孩子受到的待遇特殊,一旦病好了,特殊待遇取消了,但在他头脑中并没有取消,孩子便会发脾气。

                6、饮食状况。有些饮食可能引起孩子的敏感反应,会造成他们失去自制能力。对于食物的敏感程度各人不同,一般会引起敏感的食物包括:染色素、防腐剂、巧克力或过多的糖分等。

                聪明父母巧对孩子发脾气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们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其次应该了解孩子是怎样通过发脾气来得到需求的表达;然后应该和孩子沟通,了解和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最后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他的这种反应方式不受欢迎。

                1、表现对他的爱

                ▲千万保持冷静。发火的父母会使孩子更加发火。记住,你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你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要来抓你的大妖怪。你可以发泄怒气,但是不要针对自己的孩子,毕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温柔、温和地和孩子讲话,对他安静下来有好处。如果孩子在叫嚷,注意简化自己的用语,而且平静地和孩子说话。不要让孩子抱怨或者太孩子气。

                ▲靠近孩子,抱他爱他。身体上的亲密能达到很好的安慰效果,可以使气氛缓和下来。让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或者亲密地坐在孩子身边帮她平静下来。

                ▲如果孩子因为生病而发脾气,此时你应该对他表示同情,可以找出平时收藏起来的玩具让他玩。因为这时他发脾气不是无理取闹。

                ▲当他表现出一点控制自己的能力时,你要有针对性地表扬,比如本来他发脾气时要扔东西,这回虽然发了脾气,但没有扔东西,应该表扬他。

                2、不予理会

                ▲有时候孩子会存心想试探你而故意哭闹,此时你只要站稳立场,他看看没有指望控制你了,会安静下来,就不会再任意哭闹了。

                ▲孩子因为得不到某一样东西而大发脾气,千万不要为了让他安静而把东西给他。如果一发脾气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以后他就会更随心所欲地乱发脾气。

                ▲如果孩子的任意哭闹,你忍受不了他的叫声时,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做声音大的活动,例如吸地板、钉东西。不要理会孩子哭闹时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要让他明白,叫喊没有用,只有好好说话,你才会注意听。

                3、转移注意力

                ▲音乐有镇定的功效,放点音乐,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哭闹停止。

                ▲可以忽然提出一个新的事情,要孩子和你一块儿去干,他就会忘记发脾气的事。

                ▲在孩子耳边轻声说些有趣的事,或者开始说故事,孩子很可能会为了听故事而停止哭泣。

                ▲如果你感觉到孩子的情绪越来越紧张,让孩子玩个有意思的游戏、读本书或者只是把孩子带到户外。

                4、隔离政策

                ▲心平气和地把孩子抱到另外一个安静的地方,告诉他不再哭闹时,就可以回来。等他回来之后,和他谈谈刚才的事,以及如何避免这种状况发生。万一孩子再度哭闹,仍旧采取隔离政策。

                ▲如果孩子在店铺里大哭大闹,只要平静地把他带出来或带上车。等他哭过之后,再继续把刚才的事做完。不要让孩子觉得发脾气可以阻止你采购。

                ▲不要在他发脾气的时候和他理论,他一定听不进去,等事情过去了,他有一个好心情时,可以和他谈谈,这样效果会好。

                2010-02-03 23:40:53

                  avatar of 马担车

                  马担车

                  历史

                  用热水袋给孩子捂一捂肚子,着凉了,贴片姜在肚脐上,还有可以买个护脐的,这样踢了被子肚脐也不会着凉,最好宝宝睡个睡袋这样就踢不开了。

                  2010-02-03 23:43:36

                    avatar of shi8110

                    shi8110

                    历史

                    等到他真正安静下的时候,带他出去走走,散心的同时沟通一下吧,别小看了未满两周岁的孩子,我们提倡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当然同样坚决反对溺爱.

                    2010-02-03 23:50:13

                      avatar of ♡林夕妈妈

                      ♡林夕妈妈

                      历史

                      对孩子要耐心,她现在这个阶段你说什么他差不多都能听懂了

                      2010-02-04 14: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