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儿童过敏  > 宝宝过敏了,怎么办?

      pic of user:wjzzym

      蓦蓦乐

      历史

      悬赏:100分

      回答:3

      宝宝过敏了,怎么办?

      我家宝宝昨天过敏了,一开始只是几小块红斑,我带他去医院,医生让打针,我想先观察下,不要随便打针。到了晚上,洗澡时发现他的肚子上大片大片的,腿上袜子勒着的地方也红了一片。马上抱到医院,医生打了针地塞米松。今天早上起来脖子、眼皮上都还有,不知道该不该再去打针了,请教一下,哪位比较了解这是怎么回事?有什么最好的方法没?

        avatar of wuheyang

        wuheyang

        历史

         

        你这是荨麻疹,我家宝宝前一阵刚起。不过没有你家宝宝严重,起了两回。最近没有起,是过敏了。我带孩子去的是专门的皮肤科诊所,我们这儿很有名的,医生给开吃的药和抹的药。口服的药太苦了,孩子吃完后都吐了,我家宝宝刚刚六个月,然后就不吃药了,起了就抹。和你家的症状一样!!

        2010-08-11 15:44:50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若凡寶兒

          若凡寶兒

          历史

          服脱敏药
          过敏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外来微粒与身体自然防御系统的过度反应所引起的,代表性的过敏性疾病有皮肤疹、气喘性支气管炎等。引起过敏症的过敏源有许多,像牛奶、鸡蛋、大豆等过敏性食品,或空气中的灰尘、药品、排气瓦斯等,也有因过度紧张而引起过敏的。此外,过敏性疾病和婴儿先天体质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体质是遗传性的,所以,若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的话,则婴儿受遗传影响成为过敏性体质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婴儿一旦出现过敏,最好是立即送医院找儿科或皮肤科医生治疗。平常在对宝宝护理过程中,要将其指甲剪短,以防将皮肤抓伤,流汗或污垢要用拧干的纱布等擦拭干净。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出现过敏,应尽量给小宝宝穿纯棉的衣物,衣服脏了要好好清洗,完全晾晒,洗澡时不要使用有刺激性香料的香皂,洗的时候不要过分用力,轻轻地将污垢洗净,且最重要的是切勿残留香皂,一定要彻底冲干净。

          2010-08-11 11:31:42

            avatar of 雪儿的宝宝

            雪儿的宝宝

            历史

            宝宝过敏防治完全攻略

            娇嫩的宝宝来到这个世界,对于他的身体来说,无论是食物还是其他物体,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都是第一次接触。但是任何新鲜事物都可能会导致过敏。所谓过敏,是指人体接触到本来对人体无害的物质(事物或空气的过敏原),会制造一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产生不寻常的免疫发炎反应,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反应称为过敏。过敏反应可以只是轻微的皮疹,也可以严重到危及宝宝生命。因此爸爸妈妈可千万不能对这个小问题掉以轻心。

            抓住过敏的蛛丝马迹
            爸爸妈妈在平时的喂养和照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宝宝是否有下列过敏的迹象:
            消化道表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吐过多的唾液、黏液状腹泻、便秘、肠道出血、口咽部搔痒等。
            皮肤表现:荨麻疹、风疹、湿疹、红斑、搔痒、皮肤干燥、皮肤鳞状、眼皮肿胀、嘴唇肿胀、舌头酸痛、裂开等。
            呼吸系统表现: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眼泪汪汪、支气管炎、不断发生耳部感染、久咳不愈、胸部发出声响、气喘、咳嗽、眼睛搔痒红肿等。
            神经系统表现:有时一些征兆比较细微,不容易被察觉,例如:暴躁、焦虑、夜晚醒来、啼哭、头痛、肌肉及关节酸痛、易怒、过于好动、体重增加缓慢等。
            这些都是还不会说话的宝宝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父母:我过敏了。爸爸妈妈们可一定要读懂宝宝的肢体语言哦。

            宝宝在两岁后,可抽血测E型免疫求蛋白值及其它相关数值,就可以诊断出过敏体质。

            过敏的根源

            遗传基因
            过敏体质绝大部份来自于母亲,妈妈有过敏体质,宝宝约有33%的机会有过敏体质,如果家中已有一个过敏宝宝,那么再出生的小孩则有67%的机会罹患过敏。
            空气污染
            香烟、汽车与工业排放的废弃都是造成过敏的因素,尤其是怀孕母亲抽烟,或婴儿吸入二手烟,都会促使有过敏体质提早出现。
            食物因素
            食物是导致宝宝过敏的最主要的原因。通常6个月内的宝宝饮食结构单纯,牛奶蛋白质是婴儿食物中最常接触的外来蛋白质,但由于婴儿的肠胃道黏膜之保护功能不甚完全,因此外来蛋白极易通过,同时婴儿本身的局部性和全身性免疫功能不成熟,容易发生牛奶过敏症状。
            寻找过敏的罪魁祸首
            宝宝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就要先回想宝宝过去24小时吃过哪些东西,一一过滤、剔除。
            如果宝宝有食物过敏的征兆,您首先将宝宝吃的每样东西记录下来,最好连续3天。然后,从宝宝最常吃的食物中,选出最可疑的过敏食物,通常是前面讲的5种最容易引起过敏食物的其中一个。连续两周内不要让宝宝吃这种可疑过敏食物。如果没有观察到任何变化,再试试下一种可疑食物,直到你认为有可能引起过敏的每样食物都试过。
            您也可以将宝宝过敏的经历和医师讨论,再搭配客观的检验,如皮肤测试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的检查,找出会对宝宝造成过敏的食物。
            什么是牛奶过敏?
            牛奶中的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也叫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宝宝的免疫系统误把牛奶中的蛋白质当作是有危险的东西,想方设法清除这种蛋白质,这个时候就会发生牛奶过敏。
            牛奶蛋白是最先通过饮食进入我们体内的蛋白质之一。宝宝的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不成熟,所以更容易发生这种过敏。


            哪些宝宝会发生牛奶过敏?
            牛奶过敏是婴幼儿中最常见的食物过敏,约2-3%的宝宝有牛奶过敏。
            所幸的是,绝大多数宝宝(80%-90%)到3岁的时候就不再有这种过敏。

            • 母乳喂养的宝宝过敏发生率都比较低,我们都知道母乳能增强新生儿免疫力。母乳中含有很多营养成分,包括低聚糖(益生元),这些低聚糖成分能促进对健康有益细菌的生长,阻止有害细菌的生长,因此能降低这些宝宝发生过敏的风险。

            母乳喂养对宝宝最好,但是如果发现你的宝宝有发生过敏的风险,并且在进行母乳喂养,那么就应当改变你的饮食,少吃过敏原,如牛奶蛋白、贝类、花生等。

            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如果发现有对牛奶蛋白过敏的风险,那么用普通牛奶配方奶粉喂养的时候,就会出现过敏症状。建议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部分水解蛋白配制的配方奶粉,进行预防。

            确定过敏原因后,则避免再继续给宝宝吃这些食物,以及与之有交叉过敏反应的食物,降低发生过敏的几率。

            过敏预防七大宝典
             延长母乳哺育的时间,至少能有6个月,但母亲于哺乳期间避免食用过敏的食物,如带壳海鲜、牛奶、蛋等,并且每天服用1500mg的钙元素,以补充牛奶的摄取。
             出生第一年的饮食也要以低过敏的食物为主,并延缓副食品的添加,6个月以后每周逐步增加一种新的食物,由蔬菜、米饭、榖类食品、水果开始;蛋和鱼在18个月大以后才添加。
             使用特殊的配方奶,如水解蛋白婴儿奶粉、豆奶婴儿奶粉、基本氨基酸衍生的婴儿奶粉等低敏配方奶粉。
             小朋友爱吃的糖或豆类的蛋白,甚至米食也会引起过敏的现象,给宝宝吃的时候,最好先拿少量来测试一下。
             避开花生、巧克力、奶油、鱼、坚果、有壳海鲜等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 蔬菜中的白萝卜、红萝卜、蕃茄等较不易引起过敏,可以作为常用的副食品;芥菜、豆类容易引起过敏,最好少让宝宝吃。
             添加固体食物时,量要少,品种以单项为宜,观察无过敏反应时再多喂或加入新的辅食。切忌多种新食物同时添加,分辩不清过敏源。
             一旦发现哪些食物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食用。对于会引起过敏的食物,尤其过敏反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的食物,一般建议每半年左右试着添加一次,量由少到多,看看病征是否减轻或消失。
             通过对食品进行深加工,去除、破坏或者减少食物中过敏原的含量
            小贴士:为过敏宝宝记食物日记
            宝宝出现食物过敏,通常表现为皮疹、呕吐、腹泻等。宝宝过敏的症状有时在吃完食物后立即出现,有时要过几小时或数天才出现,有的是一周或一个月才出现,平时妈妈应密切关注宝宝的饮食,若宝宝拒食或哭闹,妈妈更应该留心。如果宝宝出现过敏症状,妈妈可以记食物日记,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详细地记录宝宝每天吃的食物,同时观察并记录宝宝出现的种种情况。经过对比和分析,有时可以从日记中发现食物与宝宝过敏的因果关系,从而及时调整宝宝的饮食。

            2010-08-11 15: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