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1-2岁  > 宝宝要打人怎么办?

      pic of user:RUANYIQIU

      RUANYIQIU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3

      宝宝要打人怎么办?

      宝宝17个月,脾气很不好,一不称心就发脾气,还会举起小手抓你打你,要么就是咬你或则咬沙发什么的,好好的给他讲道理还是没用怎么办?

        avatar of 钒仔妈咪

        钒仔妈咪

        历史

         

        宝贝很多时候本意并非是想打别的小朋友,他“打人”的原因有时是想表达喜欢和友好;有时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他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力度。妈咪可以不必责备他,拉着他的手,教他用拉一拉的方式,或轻轻摸的方式来与人交流,告诉他,用力打人会疼,也可以在他身上试一试,让他有感性认识,慢慢他就会明白了。

        两岁宝宝爱打人,如何纠正

        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但是它并不能预测这个儿童未来的行为,比如早期爱打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凶残,暴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 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 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 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 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 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 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 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 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大人就比较多。

        * 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

        专家的建议: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 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

        * 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 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

        * 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 提高自信。经常注意表扬他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这就好了。

        2010-09-17 03:17:3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快乐恺妈

          快乐恺妈

          历史

          对待这么大的宝宝脾气不好的最好办法就是冷处理,不理他,如果乱发脾气,先跟他讲会道理,如果不听,就不要理他,你越说他就越来劲,等他脾气发泄完了再跟他讲。

          2010-09-17 15:30:10

            avatar of binbinkeai

            binbinkeai

            历史

            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很多啊!
            1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2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3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4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6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6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7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专家的建议:


            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1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2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



            3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



            4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



            5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6提高自信。经常注意表扬他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这就好了。



            宝宝的攻击心理~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两类:

            敌意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敌意攻击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

            工具性攻击是指: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



            例如,丹丹有意打另外一个宝宝,惹他哭,这属于“敌意攻击”;如果丹丹在争夺玩具的过程中打了他,则属于“工具性攻击”。



            父母的态度决定着宝宝的行为



            对宝宝冷漠、经常拒绝他的要求、无视宝宝表现出的“暴力”冲动,这样的父母容易培养出带有攻击性的孩子。因为他们总是挫伤宝宝的需要,在幼小心灵中埋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种子;



            同时,靠体罚来约束宝宝,更让他懂得了如何才能伤害他人;有的父母过分溺爱,甚至觉得被宝宝打不算大事,一味纵容宝宝,也会使宝宝变本加厉;



            家庭成员间发生分歧时互相攻击、哭叫、打闹、吵架也会对宝宝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宝宝树立正确的榜样。



            如何帮宝宝改掉打人的毛病?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能对宝宝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如果宝宝打人了,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宝宝感到自己错了,等宝宝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其次不要体罚宝宝。当宝宝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宝宝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冷处理”——把正在哭闹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多说,更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当宝宝情绪激动时,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况。



            第三积极的鼓励不可少。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宝宝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平时习惯打骂、呵斥、批评宝宝的父母,更应注意自己的态度。鼓励能够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使宝宝表现出积极、正面的情感,促进向上发展。父母应对宝宝充满信心。



            第四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反应。当宝宝在家里打人时,父母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宝宝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宝宝发脾气、打人。让宝宝感受到,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他人正常的反应是什么。时间久了,宝宝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最后为宝宝提供非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条件。如果明知宝宝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点与其他宝宝的长处相比;多了解宝宝的需要以及独到之处,从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宝宝;让宝宝独立做事情,担负一定责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常说“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妈妈为你骄傲”之类的话,以此打开宝宝的心扉,帮助他成长。

            2010-09-17 16: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