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1-2岁  > 宝宝发生碰撞后的急救措施怎么进行?

      pic of user:quueu

      海之爱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1

      宝宝发生碰撞后的急救措施怎么进行?

      宝宝刚学会走路,还很不稳,来向大家学习一下,要是宝宝不小心磕碰到了,家长应该如何进行急救措施?比如说伤口破了要怎么消毒等?

        avatar of 若凡寶兒

        若凡寶兒

        历史

         

        儿童意外急救大全





        儿童鼻出血:



        鼻出血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常见的现象。当鼻出血发生时,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一忌惊慌。一些大人们常常将孩子的头向后仰,然后不停地拍击他们的额头或捏紧孩子的鼻孔。其实这些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头后仰虽然看上去使鼻血暂时没有往下流,但实际上鼻血通过咽喉、食道,直接流到了胃里,容易发生窒息或呕吐。拍击额头就更危险了,孩子脆弱的血管会因此受到震荡,还可能引起血管进一步破裂。此时,父母首先要镇定,可引导孩子做缓慢而深的呼吸,以充分放松。






        二忌仰卧。鼻出血时不要让孩子仰卧。因为仰卧时血会从咽后壁流入食道及胃,不久就会从胃再呕出,这就掩盖了鼻出血的真相。要让孩子取坐位或半坐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血液经后鼻孔流入口腔,更要指导孩子把流入口的血液尽量吐出,防止血液咽下后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或孩子误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三忌用纸卷、棉花乱塞。这不但起不到止血作用,不干净的纸卷及棉花反而会引起炎症。







        正确的止血方法是:先让孩子坐下来,安抚他的情绪,让孩子的头部保持直立或稍向前倾。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的第二指节紧紧压住孩子的双侧鼻翼,因为孩子的鼻出血一般都在鼻中隔的前部,压迫双侧鼻翼一般都可以止血,按压姿势最少要保持5分钟,并且期间不要停止压迫而察看出血是否停止,(捏鼻子中间—鼻骨下面,通常需要用力捏20分钟左右)。







        最好的冷却部位在孩子的嘴里。在口腔上膛放个冰块让孩子含住,以减慢鼻部血液的流动。必须注意: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承受在嘴里放冰块这种方法。如果因为意外而造成的流鼻血,例如:被球打中,或和其他人发生碰撞,可以“冰镇”鼻梁,有助于减轻肿胀。








        儿童中毒:



        一、儿童发生煤气中毒如何急救?




        对于发生煤气中毒的小儿,及时抢救是至关重要的,应争分夺秒。




        首先应立即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同时应将神志恍惚的小儿迅速转移至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在急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松解其领口和裤带,使其呼吸不受任何限制。




        对呼吸表浅、缓慢或已停止呼吸的患儿,在清除口腔的呕吐物后,应不失时机地给予口对口的人工呼吸,维持其有效的氧的吸入,以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同时应立即联系医院急救。煤气中毒的抢救,关键在于争分夺秒,这对于抢救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被蜂蛰伤现场如何处理?



        [一]、急救措施



        1.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位,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汁。



        2.如果发生休克,在拨打“120”电话后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伤者的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二]、注意事项



        1.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



        2.黄蜂有毒,但蜜蜂没有毒。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在处置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



        3.被蜂蜇伤二十分钟后无症状者,可以放心。






        三、宝宝吃错药的急救法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误服了药物,切莫惊慌失措,或指责、打骂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迅速排出,减少吸收,及时解毒,对症治疗。




        首先,要早期发现孩子吃错药的反常行为,如孩子误服安眠药或含有镇静剂的降压药,孩子会表现出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家长遇到此事,要马上检查大人用的药物是否被孩子动过。



        其次,家长要尽快弄清孩子误服了什么药物,服药时间大约有多久和误服的剂量有多少,及时地掌握情况,为下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且剂量较少,如毒副作用很小的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等,可让孩子多饮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从尿中排出。



        如果吃下的药物剂量大且有毒性,或副作用大(如误服避孕药、安眠药等),则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切忌延误时间。如果误服的是腐蚀性较强药物,在将病人送往医院的这段时间内,要由有医疗常识的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比如说误服强碱药物,应立即服用食醋、柠檬汁、桔汁等;误服强酸,应使用肥皂水、生蛋清,保护胃黏膜;误服碘酒等,则应饮用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送往医院急救时,应将错吃的药物或药瓶带上,让医生了解情况,及时采取解毒措施。







        四、食物中毒及其它




        如果孩子是误食毒物中毒,应立即用软布、一次性毛巾或面巾纸包住手指,取出剩在孩子口中的毒物。同时保持孩子的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延缓胃内容物的排空,也可保持气道通畅,有利于呕吐物的排出。对于接触毒物中毒的孩子,要立即用肥皂及流动的水冲洗局接触部位,以清除植物的汁液。对于吸入毒物中毒的孩子来说,应立即把孩子带离中毒现场,假如孩子已经失去意识,就要立即按照意外窒息的应急措施进行抢救。






        你也可以在打通120急救电话前什么也不做。因为中毒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中毒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只有急救中心能够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父母应当及时提供给医生以下资料:
        1)吞食的有毒物质的种类,是液体清洁剂,有毒的植物,还是某种药物;
        2)孩子的吞食量多少;
        3)从吞食到采取措施时的时间间隔多久等等。






        儿童头部外伤:




        儿童头部外伤较常见。最危险的就是颅内出血了。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差错,家长要留意头部受伤孩子的状况,并作一些简单的检查和观察。






        一、凡孩子头部着地跌倒或被硬物碰撞头颅,即使当时无任何症状,也应让他安静休息,并注意观察。观察最少需要24小时,若达48小时则更为安全。




        二、用手详细地检查孩子的头颅,头皮隆起的包一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用手摸清是否有局部的骨板凹陷。若有则意味着颅骨受外力冲撞而破裂或下陷,有可能损伤脑膜或脑实质,要及时送医院作进一步观察。



        三、注意观察孩子外伤后的精神状态和活动,当出现与平时不同的变化,例如出奇地静、呆滞、不愿动、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或冷漠等,则可能有脑实质性损伤。



        四、外伤以后出现呕吐,是一个危险信号,可能是颅内出血引起颅内高压所致,须立即送急诊检查,切莫拖延。否则,病孩可在几十分钟内发生昏迷,并有生命危险。



        五、注意观察孩子的四肢活动是否对称,若发现孩子的某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或不能活动,有可能仅仅是肢体损伤,也有可能是头颅外伤的严重表现,而且往往是后期出现的症状。为保险起见,应将孩子及时送医院检查。








        儿童触电紧急救护:






        如有可能,应关掉总电源。如果不能关掉总电源,就站在绝缘的物体上,如一堆干报纸,用不易导电的木棒等挪开电线或移开孩子。手头一时没有适用的东西,应尽可能用多些干布或干报纸把手包起来,抓住孩子的衣服。注意:不要触及他的皮肤。在孩子脱离电源前,不要直接抱住触电的孩子,以免自己也触电。



        脱离电源后,检查孩子神志是否清醒。如果神志不清,检查他的呼吸,必要时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如颈动脉搏动消失或听不到心跳声,则立即做心脏按摩。根据小儿大小,人工呼吸每分钟可为18-25次,心脏按摩为每分钟80-100次。一般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摩4次。抢救时一定要充满信心,坚持到底,即使是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放弃。



        检查他的烧伤情况,查看孩子身体接触电源以及地面的两个部位,烧伤处看起来发红、发烧,也可能肿起,不管出现哪些症状,均需按严重烧伤治疗。






        哪种情况需急送医院抢救?



        孩子神志不清或意识丧失,即使只有几秒钟也属急症。



        有任何的电烧伤。这种电烧伤看起来面积小,但伤口很深。







        儿童外伤出血:








        一、如果是表浅的划伤和擦伤———先用肥皂和干净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或扎上绷带。绷带的压力通常能促使血液在伤口处凝固。



        如果出血较多或伤口较深———用无菌绷带或干净的衣服牢牢地压迫伤口。伤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伤肢体,使伤口高于心脏。经过3—4分钟的直接压迫后,检查一下血是否止住;如果血没有止住,应该继续压迫伤口。一旦血止住,用肥皂和干净水或无菌的布轻轻地清洗伤口,涂上抗菌软膏,以防感染和减少结疤的可能性,然后用无菌绷带包扎伤口。



        如果出血不止———在出血很多的情况下,应采取指压动脉止血法,即压迫供应出血区域组织的动脉来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









        二、踝关节扭伤急救



        ①立即脱下鞋子,举起伤脚。如果足部肿胀无法脱鞋时就用剪刀剪开脱掉。



        ②迅速冷敷。用冷水毛巾或冰袋放在伤部或将伤脚放进盛满冰块的桶内,其效果会更好。千万不要在冷敷前揉擦或按摩,否则会使伤部变大。



        ③固定。冷敷后用弹力绷带扎紧扭伤部位。方法为先在足踝部绕1圈,接着绕至足背和脚底后,绕回足背,再在足踝部多绕一圈扎紧;如果伤部疼痛剧烈,说明有骨折的可能,应及时送医院处理。



        ④将伤部抬高,减轻疼痛并保持安静。



        ⑤经过24小时,肿胀和疼痛过后,没有发现骨折征象,可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血肿及时吸收。









        三、眼睛受伤



        眼睛受钝挫伤后,应根据损伤部位和病情作不同处理:1、眼脸挫伤对视力无影响时,如果是红肿早期,可以先用冷水毛巾或冰块冷敷,让其周围血管收缩,1—2口后可改为热敷,以促进红肿吸收;同时可口服——些抗生素药。



        眼睛受钝挫伤后,应根据损伤部位和病情作不同处理:



        1、眼脸挫伤对视力无影响时,如果是红肿早期,可以先用冷水毛巾或冰块冷敷,让其周围血管收缩,1—2口后可改为热敷,以促进红肿吸收;同时可口服——些抗生素药物,促进炎症消退。



        2、结膜挫伤时,如果只是少量出血可自行吸收,同时局部点滴抗生素眼药水;如损伤较重影响视力,应到医院作结膜粘膜移植修补术,以防险球粘连。



        3、角膜上皮擦伤时,应局部涂油膏将患眼遮盖,一般24小时即可愈合;角膜水肿者可用50%葡萄糖高渗液滴眼。



        4、虹膜睫状体挫伤可以分为几种情况,瞳孔散大、变形时,可带黑色眼镜避光;前房出血者,双眼应遮盖,半卧位休息,应去医院治疗;如果出现复视,应立即去医院诊治;局部使用抗生素及降眼压药物,以防止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



        5、眼眶挫伤、晶状体损伤、视网膜及脉络膜挫伤以及视神经挫伤时,应立即将患眼用消毒纱布遮盖后送往医院救治。








        儿童异物意外急救:






        一、耳道异物:



        1、如系小虫入耳,可用(1)自出法:用生姜汁或食醋滴入耳内,虫即自出。(2)光诱法:到暗室用手电筒照射耳孔,虫子喜光,会顺着光线爬出来。(3)淹毙法:耳道口朝上,用食用油(麻油,甘油亦可)滴3—5滴入耳,几分钟后虫子会被淹死,再耳道口朝下,死虫随油液流出。



        2、如是水入耳,可用脱脂棉球把耳内水液吸出,或让进水一侧的耳道朝下,单脚跳跃,水珠即可流出。



        3、小豆粒、小弹丸之类东西入耳,使身体弯向有异物的耳朵一侧,单脚跳跃即可。



        4、以上方法无效时,切勿用尖锐物品入耳掏挖,而应赶紧上医院就医。









        二、眼内异物:眼内进入沙尘类异物时,用两个手指头捏住上眼皮,轻轻向前提起,往患儿眼内吹气,刺激流泪冲出沙尘;也可翻开眼皮查找,用干净的纱布或手绢轻轻沾出沙尘。




        如果眼内进入的是铁屑类或玻璃、瓷器类的危险颗粒,切忌揉搓或来回擦拭眼睛,尤其是黑眼球上有嵌入物时,应让孩子闭上眼睛,然后用干净酒杯扣在有异物的眼上,再盖上纱布,用绷带固定去求医,让孩子尽量不要转动眼球。




        如果不幸有硫酸、烧碱等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化学物品溅入眼内,现场急救时对眼睛及时、正规的冲洗是避免失明的首要保证。要立即就近寻找清水冲洗受伤的眼睛。冲洗时将伤眼一侧朝向下方,用食指和拇指扒开眼皮,尽可能使眼内的腐蚀性化学物品全部冲出。若附近有一盆水,让孩子立即将眼睛浸人水中并不停眨眼。如果孩子太小,可以用手帮助孩子做眼皮开合的动作。
        如果是生石灰溅人眼睛内,一不能用手揉,二不能直接用水冲洗。因为生石灰遇水会生成碱性的熟石灰,同时产生大量热量,反而会烧伤眼睛。正确的方法是,用棉签或干净的手绢一角将生石灰粉拨出,然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伤眼至少15分钟,冲洗后需立即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三、气管异物:气管吸入异物的情况非常危险,应让患儿俯卧在两腿间,头低脚高,然后在患儿的两肩胛骨间适当用力拍击4次。拍背不见效时,可让患儿平卧,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内放在患儿的脐与剑突之间,用另一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使劲向上向内推压,促使横膈膜抬起,用肺底产生的气流逼使异物随气流直达口腔,将其排除。对于婴幼儿可立即倒提其两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这样可以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儿童割伤和擦伤:






        1、用肥皂及冷水洗净伤口,检查是否有残留物留在伤口中,祛除残留物确保伤口干净。如果孩子摔在路面上,路面的灰尘会嵌入到创伤处。这不仅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而且会在伤口处留下永久的疤痕。用干净的毛巾或消毒纸巾将伤口处的脏东西擦拭掉,即使宝宝哭着叫疼,你也不能忽略这个步骤。






        2、用双氧水杀菌消毒早就过时了,因为双氧水虽能杀菌,但同时也破坏了帮助修复伤口的白细胞,减缓伤口的愈合速度。建议使用医院和药店出售的抗菌药膏,任何皮肤创伤,即使仅仅是轻微的擦伤,也可能成为细菌和病毒侵入的窗口。






        3、使用纱布或绷带也是不错的方法,但不是必须使用。一旦涂抹了抗菌药膏,伤口被密封好,大多数情况下会在八小时内就开始愈合。如果伤口比较大,出血快,或者伤口所在处经常和衣服摩擦,使用纱布或绷带便很有必要。使用创可贴需根据伤口形状大小,并每日更换。








        大出血或伤口深急救法:






        1、宽大的止血带容易影响创伤处的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供给,导致永久性伤害。控制伤口出血的最好方法是直接压迫。



        2、将冰袋放在处理好的伤口上有利于压缩血管,减少血液流失。如果十分钟后出血仍未停止,尽快找到儿科医生或将孩子送入急诊室。



        3、如果伤害极严重,造成肢体分离破损,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用纱布垫或其他消毒用品覆盖伤口。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包扎用品,用塑料袋、塑料布、塑胶手套,甚至一片可折叠的铝箔纸盖住伤口。



        4、最好将包扎物固定在伤口处,并松开一角便于空气流通。但假如肺部受到创伤,应立即遮盖住创伤部位,不要留有太大空隙,这样可以避免空气被、直接吸入孩子的胸腔中。








        儿童骨折急救法:






        1、不是所有的骨折都需要看急诊。可以等上一段时间,看看孩子不舒服的感觉是否会自行消除。唯一需要做的是举高并固定住肢体。如果2至4小时内,孩子感觉活动或走动时疼痛更加剧烈,则父母应考虑带孩子去医院骨科就诊。






        2、显而易见的折断则需要及时治疗。父母应立即给医生打电话。不要移动孩子,如果可能,把孩子伤到的肢体用自制夹板固定住。夹板可用木片或折叠起来的报纸或杂志制成,放在受伤的肢体下面或侧面,用三角形绷带、皮带或领带缠住夹板和受伤的肢体。不要缠得太用力,不要用纱布或细绳子,这些都可能阻碍血液循环。






        痉挛紧急处理:








        1.出现呼吸停止时,要马上作人工呼吸,直至呼吸恢复为止。碰到高热痉挛、抽搐的病人,首先将病人移至凉快的地方,解松衣服,在头、颈、腋下、大腿根部用冰袋冷敷,并给病人喝冷盐开水。以失去意识或抽搐剧烈者,要使病人呈昏睡体位,叫救护车送医院处理。






        2.经常反复发作抽搐要作详细检查,反复出现抽搐症状的,除了癫痫外,也可能由脑血客障碍或脑肿瘤的原因引起的。高热引起幼儿抽搐症状是很普遍的。反复抽搐时要作全面检查。癫痫是由脑机能障碍引起的,有障碍痉挛、抽搐等。出现抽搐、摔倒在地是发作的典型症状,但其间也有瞬间的意识消失、腹痛感等。癫痫的症状随年龄、病因而异,要送医院作神经科检查。








        小儿手指夹伤: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和学校的门户、铁闸、窗框、抽屉或者汽车门等,最容易夹伤手指,伤者多是活泼好动的儿童。夹伤后轻者出血肿胀,重者可引起手指切断、指甲脱落或关节出血等。因此,儿童在玩耍或出入门户时一定要多加小心。







        如果出现意外夹伤,可以按下列方法救治:



        1、家长不必惊慌,先安慰小孩,看见有出血处及时进行止血和消毒。



        2、用厚纸板等物件支撑起手臂部,然后用绷带扎好,再将手臂用三角巾固定。



        3、如果出现紫色的出血现象或肿胀时,有可能是手指部的骨骼发生了骨折,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



        4、如出血不止,可将受伤的手指抬高超过心脏,以减轻疼痛和止血并去医院。



        5、治疗夹伤期间避免入浴。








        烧伤、烫伤急救方法:







        一、烫伤




        幼儿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有些老师和家长在情急之下,就会按照土法用酱油或者牙膏去涂抹,结果导致伤口感染,使烫伤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当孩子不慎被烫伤时,一定要保持镇定,进行紧急救护,以使得烫伤造成的损害减少到最小。




        首先要第一时间让孩子脱离热源,把烫伤部位放在洁净的凉水中冲淋。如果烫伤的部位没有办法放在凉水中冲淋,可用冷湿的毛巾覆盖在局部,然后每隔1到2分钟更换一次毛巾,有条件的最好在毛巾上面放置冰块以保证毛巾冷湿而持续降温。这样有助于及时散热,减轻孩子的疼痛感及烫伤程度。在冷却烧伤部位之后,可用宽松而合身的衣物覆盖在烫伤部位,以防止创面感染。当然,烫伤严重的孩子应该尽快送去医院处理。







        二、烧伤




        如果有衣物被粘贴在烧伤处,应当立即剥离衣物,因为衣物已浸满高温油脂,会继续灼烧皮肤。立即用凉水,注意不是冰冻的冷水,冲洗伤处至少5分钟。




        如无破裂的水泡,可以在烧伤处涂抹抗生素软膏,覆盖住伤处,并用干燥的纱布绷带包扎伤口。如果水泡破裂或烧伤发生在关节处,尽早请医生帮助治疗,以免在孩子的皮肤上留下疤痕。





        三、喉咙烫伤



        在儿童意外伤害中,咽喉烫伤不容忽视。引起咽喉烫伤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儿童性急,在外玩耍感到口渴后,回家端起水杯就喝,不管里面是不是刚倒好的开水;或是拿着刚沏好的茶水壶,用力吸吮;吃饭时忽然喝下一大口浮着热油而无蒸汽逸出的汤;吃汤圆过急,以致粘贴在喉部等。这些情况常见于学龄前儿童。




        儿童咽喉烫伤后,局部很快会发生水肿,在4~8小时内可达到高峰,并伴有呼吸不畅、喘息、哭声嘶哑,严重者还会引起发烧,甚至咽喉水肿,阻塞气道,导致窒息甚至死亡。因此,对有可能造成儿童咽喉烫伤的事物,都应积极避免和预防。




        若发生咽喉烧烫伤,轻者可在家休养治疗,一是不给孩子吃硬、热食物,应以软、凉食物为主,注意休息,避免哭啼;二是可用中药大青叶、荆芥、薄荷、黄连、桔梗、甘草各10克,煎水,晾凉后让儿童缓缓服用。另外,儿童幼稚,难辨药液。家中应避免存放硫酸、强碱、酒精、氯液等高浓度腐蚀性液体,以免被儿童误食,引起严重后果。切记对咽喉水肿严重,已明显影响呼吸者,或误服有毒液体并同时引起中毒反应者,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扎刺了怎么安全处理?









        如果孩子的皮肤不小心被锐利的物品穿刺了,首先要尽快用镊子取出容易夹住的小物体,如果是不容易取出的小物体,或物体过大,或是插入过深,则需要求助医生或通知120急救中心,千万不要勉强地取出或移动这些物体。有需要的话,也可以用绑带固定物体防止它旋转、活动或造成进一步的伤害。然后可以用干净的水来给孩子冲洗伤口。有些时候穿刺的物体虽然已经取出,但是其实已经造成了内出血,甚至感染。所以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以为表面清理干净就应该没事了。






        如果穿刺进孩子皮肤的物体非常脏,而且小孩最后接种破伤风疫苗的时间已经达5年以上,则孩子需要看医生,进行破伤风的加强免疫治疗。破伤风患者初时会感到不适,下颌僵硬疼痛、吞咽困难、发热、头痛、出汗。其他部位的肌肉也可能僵硬,背部疼痛弯曲,颈部拉向后下方。患者听到声响或被碰及,肌肉都可能突然痉挛。








        如果怀疑患者患上破伤风,应送到医院急救。



        疫苗接种是预防破伤风最可靠的方法。小儿在满周岁之前先接受三次预防注射,然后在上小学及小学毕业时各注射一次加强剂。一般人最好每十年注射一次,在工作上经常接近动物或泥土的人,更应每五年注射一次。








        扎刺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自己处理,什么情况下又需上医院?



        木刺、金属屑或玻璃碎片扎入皮肤后,如不细心清除,会引起感染。



        如果是大刺或已深入皮肤,切勿自行取出,应该找医生或到医院的急救部门求诊。



        肉眼看得见的小刺一般可以用镊子拔出,但要注意卫生,动用前必须洗净双手。切勿对着伤口咳嗽或者打喷嚏,以免细菌进入伤口引起感染。



        镊子必须用火柴、打火机或煤气炉烧过,进行消毒,冷却后才可以使用。消毒后不要拭去镊子上的烟垢,也不要触及镊子的末端。



        如果小刺扎得较深,就得找医生处理,不要自己动手,以免弄巧反拙,小刺更难取出。



        肮脏的小刺刺进皮肤,或无污染小刺留在皮肤内久未拔出,都可能引致破伤风。破伤风是一种危险的感染,可引致肌肉急剧痉挛,特别是下颌肌肉,因此又名牙关以闭。







        小儿消化道异物的应急方法:








        误吞异物通常见于2~3岁的儿童,因其已会走动,更爱将手中抓着的东西,诸如棋子、硬币、小钉子、钮扣、回形针、玩具的小零件等放入口内。一不小心就会吞入胃中。




        当家长发现小孩将异物吞下以后,只要当时未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现,就不必过分紧张。无需想方设法使误吞的异物再吐出来,因为催吐有时反而会使异物误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尤其儿童更易发生。误吞异物用导泻药使之从肠道迅速排出的方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诸如钉子、回形针等带尖、带钩的异物,遇到肠管因药物作用快速蠕动时,很可能钩到肠壁上,甚至引起肠壁穿孔。






        在一般情况下,异物进入消化道后,除少数带钩、太大或太重的异物外,大多数诸如棋子、硬币、钮扣等异物,都能随胃肠道的蠕动的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为防其滞留于消化道,可多给患儿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进肠道的生理性蠕动,加速异物排出。多数异物在胃肠道里停留的时间不过两三天,也有不数经三四周后才排出。



        每次患儿排便时,家长都应仔细检查,直至确认异物已排出为止。在此期间,患儿一旦出现呕血、腹痛、发烧或排黑色稀便,说明有严重的消化道损伤发生,必须去医院急诊治疗。若经三四周仍未发现异物排出,则应去医院请医生检查处置。






        如果在给小儿测体温时,不慎咬断口表将水银吞入,家长不要慌忙给小孩喂牛奶、豆浆鸡蛋青,以期使水银与这些食物中的蛋白结合,防止水银被吸收而中毒。而应立刻让小孩用清水漱口,清除口内的碎玻璃,只要没有大块碎玻璃被吞下就不会有任何危险。通常情况下,误咽口表内的水银后,少则几小时,多则十几小时,即可从粪便中安然排出。当然,水银在常温下即可蒸发成气态汞,被吸入呼吸道后可引起中毒。所以,对于散落在地的水银要及时清除,以防吸入中毒。






        如果患儿吞入钉子、回形针、碎玻璃等光锐的、带尖带钩的异物,很难象一般异物那样顺利排出。必须火速去医院检查处置。因为这些异物随时可能钩住或穿透消化道损伤。







        宠物咬伤:




        现在不少家庭中养有犬、猫等宠物,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如被宠物咬伤。特别是孩子,常因嬉戏逗弄过度而被宠物伤害。那么,一旦孩子被宠物咬伤,应该如何处理?




        处理措施
        孩子被宠物咬伤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能行之有效地预防发病。
        使用狂犬疫苗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正确处理伤口
        伤口的正确处理是防止发病的关键,越早越好。最好能取得医生的帮助,当然亦可自行处理,其方法是先将伤口挤压出血,并用浓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伤口要彻底,冲洗时要用力挤压周围软组织,设法把沾在伤口上的狗唾液和伤口上的血液冲洗干净。冲洗伤口一定要认真,这对抢救成败起着决定作用。擦干后用5%碘酒烧灼伤口,以清除或杀灭污染伤口的狂犬病毒,千万不要包扎伤口或在伤口上涂药,这些行为都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只要未伤及大血管,一般无需包扎或缝合。若条件许可,可在伤口周围注射狂犬病血清和破伤风抗霉素。
        ② 尽快注射狂犬疫苗
        被动物咬伤后应尽早注射狂犬疫苗,越早越好。首次注射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48小时内。具体注射时间是:分别于第0、3、7、14、30天各肌肉注射1支(2毫升)疫苗,“0”是指注射第一支的当天(其余以此类推)。如果因诸多因素而未能及时注射疫苗,应本着“早注射比迟注射好,迟注射比不注射好”的原则使用狂犬疫苗。
        ③ 被可疑狂犬病毒感染的动物咬伤亦应注射疫苗
        动物之间由于互相打斗嬉咬,可相互传染狂犬病病毒,故人被咬后同样可以感染狂犬病。因此,为保险起见,凡被犬咬伤或其它动物咬伤,都要按狂犬咬伤处理,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在注射疫苗期间,应注意不要让宝宝喝浓茶、咖啡,也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诸如辣椒、葱、大蒜等;同时要避免宝宝受凉、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防止感冒。





        意外窒息:






        孩子的咀嚼器官都比较小,无法把食物嚼得很碎,但是又尤其喜欢把东西放进嘴里咬,一旦卡在喉咙口,很容易引发窒息。有些家长和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赶快将东西抠出来,或者让孩子拼命喝水,试图把异物吞咽下去。其实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只会使堵塞进一步加重,延缓正确的救治。






        若有超过1岁的幼儿发生窒息,首先要柔声询问孩子是否还能说话。假如他可以说话、咳嗽或呼吸,就要引导他自己设法把梗塞物咳出来;反之,就必须马上用腹部推压法进行急救,具体做法是站在孩子后面,一手握拳头,放在孩子肚脐上方、胸骨下方,使孩子紧紧贴近救助者,用握紧的拳头快速向上、向内推压孩子的腹部,连续地推压直到急救人员赶到、或见到异物排出、或孩子出现意识不清了才停止推压。






        1岁以下的孩子万一发生窒息,应使用背部拍击、胸部按压法进行急救,具体是先5次背部拍击,然后5次胸部按压,反复交替进行急救。如孩子意识不清、没有呼吸或有那样的趋势时,则马上要给予呼吸急救。具体是先开放孩子的气道,观察孩子是否有呼吸的起伏。如果孩子口腔里有容易取出的异物,则小心地将异物取出来,但切不可盲目地用手指在口腔里乱扫,这样有时反而会把异物推入气道内。倘若在开放气道后也未见孩子有呼吸,马上给予人工呼吸,直到孩子能够进行自主呼吸或者急救人员赶到为止。








        2010-10-14 04:41:40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