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早教  > 我这宝宝心理是不是健康?

      pic of user:xiaozhangma

      xiaozhangma

      历史

      悬赏:100分

      回答:4

      我这宝宝心理是不是健康?

      我家儿子两岁了,现在就有了逆反心理, 不让他干的事偏干,比如一样东西你看他吃多了不让他吃了,他会从你手里一把夺过为狠狠地塞到自己嘴里使劲地咬一口,要么就把自己手指头放到嘴里使劲咬.有些时候你不按他说的办他就会躺在地上打滚为威胁你,即使在街上有很多人的时候也照样.

        avatar of jiangying1980

        jiangying1980

        历史

         

        尊重孩子,不要总对孩子说“不”。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产生后,他们希望自己和大人有平等地位,对大人的要求也是有选择地接受。此时,父母对孩子的行动不要轻易干涉。如果孩子必须顺从的话,也不要用强制式或命令式的口吻,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做出选择。对于孩子很喜欢做的事也不要滥加命令。有些家长为体现自己的权威性,对孩子本已喜欢做的事也要下达命令,结果孩子反而不做了。有位中学生说,他正准备看完电视就去做作业。结果妈妈这时来了一句“还不学外语去”,听了以后,他干脆不去。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以免使孩子形成对立的情绪。



        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强烈的自主愿望使孩子什么都想去试,什么都想去做。过度的包办代替,会使孩子失去许多学习探索的机会;而一味地斥责制止,又会使孩子和成人对立起来。所以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孩子想自己洗衣服、修理东西、买件自己喜欢的物品,父母都应给予鼓励。如果有些事情让孩子单独做不放心,可以给孩子指导,或做孩子的“助手”。当然对孩子行为的约束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孩子的抵触情绪。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父母可以从孩子的言行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作为因材施教的依据。通常情况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父母就应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孩子在外面玩,明明自己能走得动,却不愿意走非让妈妈抱着他,这时,你就可以这样对他说:“你看看那个小妹妹多听话,她没有让妈妈抱她而是自己走,我想你比她走得还要快,还要好,你说呢?”孩子为了表示自己能干,就会自己走了。所以对于孩子的闪光点进行恰当教育,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的。

        2007-04-13 11:37:3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小树

          小树

          历史

          哎我也是在苦恼呢?我们家的笑笑也是两岁了,也是这样的。可能孩子们到了这个时候都这样吧!不过,要好好的给他讲道理,慢慢会好的吧!

          2007-04-13 10:28:39

            avatar of 霖霖_windyB

            霖霖_windyB

            历史

            你说那样东西很好吃,那他是否就不吃呢?
            如果是这样建议你用‘逆反法’教育。比如你喜欢的你就偏说不喜欢,那他反过来是否喜欢??不知道此方法是否有效,我也初为人母。

            2007-04-13 10:37:11

              avatar of suixinsuoyumax

              suixinsuoyumax

              历史

              这是被专家称为的"第一反抗期",家长不必担心和烦恼,而应正确的去理解孩子的心理.因为2~3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自由行动,活动的范围扩大了,掌握了基本的语言与人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并有了自己的主见.因此在这个时期中,家长应该正确的对待孩子,不必样样事情包办,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孩子长大以后就会缺少独立性和自主能力.
              家长对待这时期的孩子建议做到:
              1.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他能做的事.家长积极的鼓励孩子,为孩子创造条件,满足他的需要.以达到他的独立自主的愿望.如让他自己吃饭,自己洗手,自己穿衣服等.
              2.教会孩子简单的活动技能.孩子年龄小,能力有限,虽然什么事都想自己干,但往往做不好.这是家长不能因为他做不好就代劳,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而应具体示范,教孩子如何去做.
              3.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虽然孩子小,但也有自信心和自尊心,家长对于孩子的无意过失不应表示不满批评孩子,而是应予以鼓励,相信孩子下次一定能做好.

              2007-04-13 11: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