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皮肤护理  > 关于血管瘤

      pic of user:dcnixl

      纳心兰笑

      历史

      悬赏:200分

      回答:9

      关于血管瘤

      宝宝出生时脸上右眉下、眉心、上唇都有红色的斑块,今天又发现后脑勺也有,查了一些资料说这是血管瘤,还说两岁前会消失。不知道有没有相同情况的宝宝后来血管瘤消失的?或者有什么治疗解决的方案?请大家给我帮帮忙。谢谢啦。一位倍受担心的妈妈。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血管瘤,人们比较熟悉,常被俗称为“红痣”“胎记”,常在全家正为喜得“千金”而高兴之时,突然发现脸部或身体某个部位有一个血管瘤而令人烦恼。实际上,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严格地讲,是一种先天性脉管畸形。它多为出生时或出生后几个月内就被发现,由于增长迅速、影响美观,在我国现代优生优育和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常常使家长们焦虑不安。

        1、怎么有那么多的血管瘤 在医院的血管瘤或肿瘤专科门诊,家长们看着门庭若市的情景和许多与自己“同病相怜”的孩子及父母,常常会惊呼:怎么有那么多的血管瘤?确实,血管瘤在婴儿很常见,约有1.2~2.6%的发生率,其中40%均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即被发现。女婴明显多于男婴,男女之比约为3~5 :1。

        关于血管瘤的发生,认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母细胞与发育中的血管网脱离,在其它部位残存并过度增生而成。胚胎时期的血管发生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毛细血管网络形成期,出现一个个血管腔,互不联通,动静脉还没有分化清除,这个时期约为怀孕后30天左右;第二时期为血管腔形成期,毛细血管网互相联通,出现尚未接通的动静脉结构,这个时期约为怀孕后48天左右;第三时期为血管基干定型期,原始的血管结构消失,动静脉连通,发育为成熟的血管,这个时期一般在怀孕后60天左右完成。

        由于种种原因,在血管形成不同时期的发育异常或原始血管组织残留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发生。如在毛细血管网络形成期发育停滞或有血管腔未联通而残留,即形成了临床上最常见的毛细血管瘤,残留原始血管存在于皮肤即为草莓状血管瘤;残留于皮下组织、肌肉等深部组织即成为海绵状血管瘤;而在血管腔形成或血管基干定型期发育异常,异常沟通持续存在,就可以发生动静脉瘘等血管畸形;因此讲,血管瘤与其它良性肿瘤不同,其严格的讲,只是一种脉管畸形或者说是一种血管的形成异常。

        导致血管瘤发生的影响因素很多,至今尚无一个公认和肯定的说法。一般认为父母的遗传、父母的内分泌失常、高血压等疾病、怀孕期间的环境污染或微生物感染都会影响胎儿血管发育。其中有关母亲的激素水平与婴儿血管瘤发生的相关关系研究很多,发现怀孕前服用避孕药的母亲的孩子血管瘤发生率明显增高;母亲雌激素水平与孩子血管瘤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即母亲雌激素水平高的孩子血管瘤发生机会也多。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提出:随着婴儿出生和断母乳,婴儿体内来自母亲的激素水平逐渐下降,所以导致婴儿血管瘤自然消退。也有学者根据这个理论而应用激素及雌激素受体抑制剂治疗血管瘤。

        2、血管瘤的分类 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包括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很多。传统分类法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统称为“血管瘤”,并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然而,同属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常可自然消退,而葡萄酒色斑则从不消退;海绵状血管瘤中大部分有自然消退表现,少数则不能消退;蔓状血管瘤的组织形态和临床演变更与其它血管瘤不同。总之,如此分类在形态、行为和预后方面并不一致。

        1982年国外学者提出新的分类法,应用组织病理、自动射线照相、免疫荧光测定、超微结构观察等技术,依据血管内皮特征将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分为两大类,即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1)按血管内皮细胞病特征分类:

        ① 血管瘤:为胚胎性良性肿瘤性畸形,具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增生后自然消退的生物特性,常在新生儿期出现,2~3个月后即进入增生期,瘤体迅速增大,8个月至1岁左右停止生长并逐渐退化,消退率可达98%,半数在5岁内完全消退。临床上的草莓状血管瘤,多数海绵状和混合型血管均属此类,约占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的80%。

        ② 血管畸形:以异常血管扩张及沟通,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组织表现为特征。主要由静脉起源,偶有毛细血管、动脉、淋巴管组合而成,可伴有动静脉瘘。临床上的葡萄酒色斑、蔓状血管瘤、极少部分的海绵状血管瘤以及所谓的淋巴血管瘤、血管淋巴管瘤等均属此类。约占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的20%,多于出生时发现,其中橙色斑常可自然消退,而葡萄酒斑、蔓状血管瘤、血管球瘤均不会消退。

        (2)血管瘤的临床分类:即按临床表现进行分类。

        ① 草莓状血管瘤:有被称为毛细血管瘤。出生时或新生儿期出现淡红色边界清、不高出皮肤的先驱斑,迅速增生,变成鲜红色、高出皮肤的草莓状肿块,柔软、压之褪色。粘膜和内脏的毛细血管瘤常以出血为主要症状。

        ② 海绵状血管瘤:肿瘤体位于皮下,质软而呈囊性感,皮肤隐现蓝色。

        ③ 橙色斑:又称新生儿斑。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肤,轻压退色,常在数月内自然消退。

        ④ 葡萄酒斑:深红不规则片色斑,不高出皮肤,指压不退色。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按比例增大,不会消退。

        ⑤ 蔓状血管瘤:又称为动静脉瘘。肿瘤位于皮下,呈迂曲多索状,有博动、震颤和皮肤温度增高,受累肢体可有增粗、增长。

        ⑥ 血管球瘤:多位于掌、足底的皮内或皮下,可见紫红色皮下肿块,扪到小结节,常有触痛。

        3、大多数血管瘤是可以自然消退的 许多血管瘤患儿的家长当发现孩子患有血管瘤后,抱着极大希望来到医院就诊,而医生却请他们回家观察,等待自愈,这往往使家长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医生不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呢?为什么医生要让家长等待自然消退呢?血管瘤等待自愈过程中有没有危险呢?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血管瘤的自然演变过程谈起。


        由于血管瘤不是真性肿瘤,而是由胚胎性血管组织的过度增生而发展成的肿瘤性畸形。一般来说,血管瘤的自然过程要经过生长、静止、消退三个时期。以毛细血管瘤为例,多数病儿在出生以后10~50天,皮肤上出现红色小点,随之进入生长期,即在出生后2~6个月,血管瘤迅速生长,红斑范围迅速扩展,形成高出皮面的红色肿物,很象草莓,所以又称草莓状血管瘤。以后,经过1~2个月的静止期,肿瘤生长缓慢或停止。大多数血管瘤在生后8~12个月进入消退期,表现为血管瘤张力减退和褪色,在血管瘤中部出现白色条纹,以后苍白区域渐渐扩大,血管瘤逐渐缩小,缓慢消失。一般在1年至1年半可自行消退,但也有延长至3~5年完全退尽的。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曾追踪观察123例血管瘤的消退情况,开始消退年龄为出生3~18个月,大多数在出生后10个月;完全消退年龄为4~30个月,平均为19个月。据文献统计,93.9%的血管瘤可自然消退,完全消退后,皮肤外观正常,无任何痕迹。目前许多学者认为,绝大多数婴儿血管瘤会自然消退,因此切莫急于治疗。

        一个前额眉间草莓状血管瘤女婴自然消退的真实照片。患儿8个月时,血管瘤经过增生期,已处于肿瘤最大但不再继续生长的静止期;当患儿11个月和16个月时,血管瘤逐渐消退,褪色、变平,当孩子28个月时,血管瘤已完全消退,局部与正常皮肤一样,外观容貌令人满意。

        以往,由于对血管瘤的自然演变过程缺乏认识,常常采用手术、冷冻、激光、放射、硬化剂、激素等方法进行积极治疗,这不仅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而且远期随访也证实,上述各种治疗会带来许多后遗症,美容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据报道,各种治疗后后遗外观瑕疵可达50%,还有约30%的复发率。常见的后遣瑕疵有红斑残留、皮肤疤痕、局部色素减退、放射线照射区域肌肉萎缩、骨骼发育不良等。有学者指出,血管瘤的主要损害不是来自病变本身,而是由于过度的治疗所致。

        当然,应当承认,有一些皮肤血管病变是不会消退的,可终身存在。这种病变实际上应属血管畸形,常由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或淋巴管组合而成,时常有微小的动静脉瘘存在。临床所见的葡萄酒斑、蔓状血管瘤、淋巴血管瘤等均属此类,约占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的20%。其生物特性和表现与血管瘤完全不同,通常在出生时即已发生,并随小儿年龄增长而按比例缓慢生长,无增大的迅速生长史,从不消退。对这种血管畸形目前主张应当治疗。

        2007-05-07 20:50:22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谢谢,我会细心观察宝贝的。谢谢。

          avatar of 冬之子妈咪

          冬之子妈咪

          历史

          我宝宝额头也有一块,刚出生就有了.当时医生说能否退掉很难说,如果能变淡的话也许可以,不行的话可能得用注射,激光或手术.我邻居家的宝宝也在额头,是自己退掉的.我有个表姐家的宝宝就是在杭州的一家医院用注射治好的.而我家宝宝还没去治,因为发现他这个东东似乎在变淡(在他湿疹完全退掉的情况下).呵呵,当妈妈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愿咱们的宝宝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成长.

          2007-05-07 19:45:27

            avatar of nxbnxb

            nxbnxb

            历史

            你好!首先祝你孩子早日恢复健康!根据你的陈述,考虑为“先天性血管瘤”的问题。
            “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种皮肤毛细血管增生扩张所形成的良性肿瘤,多在出生时即有,或生后不久发生,少数在儿童期或成人期开始发病。多数侵犯头、颈部皮肤,但粘膜、肝脏、腿和肌肉等处也可发生。在婴儿期增长迅速,以后逐渐停止生长,有时会自行消退。该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引起一些合并症,如遇外伤或感染时可引起出血或溃疡、动静脉娄和血小板减少等。
            1)临床一般分四型:
            1. 鲜红斑痣。皮损大小不一,为淡红色或紫红色斑,压之褪色,成年时表面有小结节状增生;
            2. 单纯性血管瘤。皮损为单个或多个、鲜红或紫红色结节或斑块、质软、表面呈桑椹或草莓状,多在5--7年内消退;
            3. 海绵状血管瘤。皮损为高出皮面的不规则形或圆形肿块,柔软有弹性,可压缩,呈兰色或暗紫色;
            4. 混合型。两种类型血管瘤混合而成,常以一型为主。
            2)诊断依据:
            1. 皮损出生即有或生后不久发生。
            2. 各型血管瘤的皮损特点。
            3. 组织病理。
            4. 鲜红斑痣。真皮内毛细血管增生与扩张。
            5. 单纯血管瘤。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毛细血管及血管内皮增生。
            6. 海绵状血管瘤。真皮和皮下组织内大小不等的血管腔,外膜细胞增生。
            3)治疗原则:
            1. 鲜红斑痣。外用掩盖性化妆品,放射性同位素P^32或Sr^90、氩离子镭射或铜蒸气镭射;
            2. 单纯血管瘤。等待自然消退,长期不消退(5--7岁),或向重要器官侵袭,或反复出血或形成溃疡时,可采用浅层X线、镭射、冷冻治疗、磁疗或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混悬液;
            3. 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瘤内注射硬化剂(如鱼肝油酸钠)或用Nd-YAG镭射治疗;
            4. 婴儿血管瘤生长迅速,或累及重要器官,或伴有血小板或出血倾向,可服强的松。
            4)诊疗效评:
            1. 治愈。皮损或肿瘤消退,未引起局部坏死,留有不显著的疤痕;
            2. 好转。皮损或肿瘤缩小,对其他器官侵袭减轻,血小板恢复正常,凝血因数正常;
            3. 未愈。皮损或肿瘤无显著变化,血小板及凝血因数异常未纠正,对其他器官侵袭或压迫未减轻。
            5)专家提示:
            鲜红斑痣,除影响美观外,无大的妨碍,不必刻意求治,外用接近肤色的掩盖化妆品即可。单纯性血管瘤可以等待至5--7岁,3/4患者的皮损自然消退。不要听信庸医敷药外治,造成出血感染甚至毁容的严重后果。血管瘤生长很快或侵袭压迫邻近器官,引起严重后果(如气道闭塞、哺乳困难)时,应速到有条件的医院诊治。

            2007-05-07 20:40:40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血管瘤
                限局性血管组织增生形成的肿瘤。从组织学上看仅为血管畸形而非真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但多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单发或多发,极少数病例的皮肤、肝、肠、肌肉或脑有多处血管瘤并存。预后良好。常见婴儿及儿童期的先天性血管瘤,多在初生时就已存在,也有的在以后出现。开始为境界清楚的淡红斑,生后6个月内增长迅速,并可隆起皮肤表面。按发病年龄可分为先天性血管瘤及老年性血管瘤。

                先天性血管瘤  最多见,多分布于皮肤。可根据临床分为三型:①鲜红斑痣,又称毛细血管扩张痣,葡萄酒色痣。开始发生于婴儿,为境界清楚的鲜红色斑,不高出皮面,大小不等,以后枕部最为多见,以后随年龄增长颜色可渐渐变浅,乃至消失。有时在一侧面颊部,有与三叉神经分布区一致的大片状的鲜红斑痣,往往不消退而持续终生,少数可伴有颅内血管瘤及同侧眼的病变。由于影响容貌,患者常积极要求治疗。可采用放射性核素32P敷贴或激光治疗等。②毛细血管瘤,又称杨梅状痣、单纯血管瘤。为鲜红色隆起表面的柔软肿物,指甲大小或更大。不慎弄破即出血。可见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多在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以后迅速增大,到1岁时达到顶点。一般至 3~4岁后开始自行消退,到9岁时90%患者的毛细血管瘤均可自然消退。一般不需治疗,但易受外伤出血者或长在特殊部位(如口腔粘膜)者需要治疗,可采用放射线、冷冻、激光等治疗手段。③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为大而柔软的皮下肿块,形状不规则,皮肤表面往往隆起,表面皮色为暗红色或带青色,大小不等,可以很大,占据颜面或一个肢体的大部分。海绵状血管瘤常在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也可发生较晚,逐渐扩大到某种程度后停止发展,一般不会自然消退,可采用注射硬化剂、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
                内脏血管瘤也有两种类型,一类侵犯单个脏器,使脏器增大,多无症状,偶可破裂出血,如肝血管瘤。颅内血管瘤破裂出血则致颅压增高。另一类同时侵犯内脏及皮肤,构成多种综合征,如斯特奇-韦伯二氏综合征即三叉神经血管瘤病,表现为面部、全身各处皮肤粘膜的葡萄酒色痣,惊厥,智力障碍及视神经萎缩等。


              血管瘤限局性血管组织增生形成的肿瘤。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多见,有3种类型 :①鲜红斑痣 ,又称葡萄酒色痣。为境界清楚的鲜红色斑,见于婴儿,不易自行消退,可用氩离子激光照射治疗。②单纯性血管瘤,又称杨梅状痣。为鲜红色隆起柔软肿物,出生时即有 ,以后增大 ,1岁到顶点,以后可自行消退。③海绵状血管瘤。为大而柔软的皮下肿块,隆起 ,表面为皮色或暗红带青色 。可手术切除或X线照射治疗(早期)。后天性如老年性血管瘤,多为绿豆大或米粒大,红色半球状,无自觉症状,无需治疗。

              杨梅状血管瘤

              [编辑]补充
              血管瘤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约3/4小儿血管瘤在出生时就已存在,其余的也在1岁内出现,女婴较男婴多见。

              婴儿的部分组织中常保留有胚胎性血管组织,这些组织错构瘤样生长即形成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它仍有正常的组织结构,但血管瘤的数量、分布与形态和正常有别。血管瘤好发于颜面及四肢皮肤,影响美观,还可因外伤、摩擦、搔抓出血,而引起细菌感染。有些血管瘤生长先快、后慢、甚至会自行消失。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婴儿血管瘤的生长情况,做好家庭护理,掌握最佳时机进行治疗。

              小儿常见的血管瘤有以下五种:

              ◎橙色斑 出生后即有,斑块大小不等,呈橙红或淡红色,不高出皮肤表面,轻压即退色,哭闹时颜色加深。橙色斑多见于前额、上眼睑及枕部,一般都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退,不必处理。

              ◎红斑痣 又称葡萄酒色斑。出生后即有,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肤表面,位于真皮层内,由毛细血管网组成。出生后,红斑痣随身体的增长按比例增长,但范围不再扩大。红斑痣不能自行消退。红斑痣除影响美观外,一般无其他危害,必要时可采用冷冻治疗。

              ◎毛细血管瘤 多见于皮肤,以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最多,不少长于口唇和舌部。毛细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6个月内生长迅速,一二岁后逐渐停止生长。它影响美观,破损后有大出血的危险,家长应密切留意。如果血管瘤较小,生长速度较慢,不在暴露部位,可待其停止生长后自行消退。若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又严重影响美观,就应立即进行治疗,可采用同位素敷贴等方法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 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可发生。外观呈紫红色,周围有迂曲、怒张的小静脉,扪之柔软,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这种血管瘤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增大,有时长得很大、很深,严重损害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治疗,注射硬化剂或行手术切除。

              ◎蔓状血管瘤 多见于四肢,表面及周围有许多树枝状扩张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状,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有时可摸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对于这种血管瘤,应尽早手术,也可用弹力绷带等包扎肢体,以缓解肢体出现的酸痛等症状。

              2007-05-07 20:49:01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血管瘤是一种由真皮毛细血管增生和扩张所形成的先天性皮肤肿瘤,呈良性经过。大多数在出生时即有或在幼年时发病,外表呈红色,对容貌影响很大,受伤后较难止血。除极少数严重的或生长于要害部位的血管瘤以外,一般对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大约30%的血管瘤再出生时以毛细血管扩张斑存在,但多数血管瘤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出现。再最初的数月中,再生长速率开始停滞之前,以一个时期的快速增长接着一个时期的缓慢衰退为特点。出生20周后进一步的扩张是罕见的,随之出现的缓慢衰退要持续5-10年。50%的儿童在5岁时血管瘤完全消退,7岁时消退的比率大于70%。
                  治疗:
                  多数血管瘤不推荐治疗,只有少数有明显适应证的病例除外。早期治疗最常见的方法是口服皮质内固醇,如果在病损适当时机给予治疗,对减缓血管瘤生长和促进最后消退有明显效果。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是在尽可能小的年龄开始治疗。在血管瘤快速生长阶段开始口服皮质内固醇是最有效的。如果在血管瘤停止生长之后开始治疗,则功效大幅度下降。在出生20周后才开始治疗几乎永远不是指征。
                  对非常小的幼儿,治疗应当在监控下进行,这是由于大计量应用皮质内固醇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免疫机能低下、高血压、水钠潴留和暂时性生长延迟。
                  适应症:
                  1、绝对适应症:
                  有危及生命机能的病变。
                  病损侵袭“边缘结构”(如眼睑、鼻孔、人中、唇或耳廓)。
                  导致高输出量心力衰竭的血管瘤(如弥漫性多发性血管瘤)。
                  
                  2、 相对适应症:
                  没有危害生命结构但可能扭曲面部形态的广泛病损(面积大小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大的带蒂面部病变。

                2007-05-07 20:51:36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小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小儿血管瘤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性治疗,不必急治。
                  大部分血管瘤的早期如鲜红斑痣、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均可动态观察。即每隔3-6个月到医院由专职医生进行随诊,观察其大小、颜色、厚度的变化,以决定是否可等待自行消退。一般适用于2岁以内的小儿血管瘤。
                  激光治疗一般适用于鲜红斑痣。
                  90sr敷贴及P32注射,适用于单纯毛细血管瘤及较小、较薄的海绵状血管瘤。
                  冷冻,尤其棉棒冷冻治疗血管瘤,以2岁以内单纯毛细血管瘤患儿的疗效最好。
                  硬化剂注射,适用于较小的海棉状血管瘤。常选用5%鱼肝油酸钠溶液、废宁克通A、德宝松、平阳霉素、醋酸确炎舒松注射剂等。
                  对于生长快,有毁容之虞、或较大的血管瘤还可以用电化疗法、平阳霉素注射法及早期选择用手术切除治疗。如切除范围过大,可局部用皮肤扩张器或用铜丝结扎阻断交通支的手术方法。
                  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以口服强的松治疗效佳。
                  总之,小儿得了血管瘤,不必急、也不必愁,大部分可自愈,或经保守疗法治愈。不会出血不止,也不会恶变。

                  2007-05-07 20:52:43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小儿血管瘤有什么特点?怎样治疗?
                    血管瘤一般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数月内出现,最初数月生长和扩大得很快,以后逐渐迟缓,到一定时期后就稳定下来。1岁后很少看到血管瘤再生长扩大,此时有不少血管瘤开始退化。有些小的毛细血管瘤,其管壁内皮细胞会自行破坏,使管腔纤维化而自行消散,这种演变,多在2~3岁内完成。一般的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除损害容貌外,对身体危害性不大。表面的血管瘤可继发感染,严重的引起败血症,较轻的可引起慢性溃疡及出血等。肠道粘膜和肝脏血管瘤均可因内出血而危及生命,必须及时手术。
                    血管瘤应该什么时候治疗,看法尚不一致。一般可先观察一下,如增长较快需及早处理。深而较大的血管瘤以手术切除较为彻底。小而浅的可用二氧化碳雪冰冻,也可应用95%酒精、鱼肝油酸钠等药物注射,近来应用同位素敷贴效果很好。大而深的可用放射疗法,但对小儿应特别小心。也有应用激素治疗的。

                    2007-05-07 20:53:37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新生儿血管瘤怎样治疗
                      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皮肤与皮下,病变为血管的汇集与增多,腔内充满血液,与循环系统相通,故名血管瘤。
                      临床常见类型有:
                      (1)毛细血管瘤:突出皮肤,色鲜红或紫红,界限明显,形如杨梅,故称杨梅状血管瘤。另一种为红斑又称“胎记”,不突出皮肤,色呈鲜红,加压色退。
                      (2)海绵状血管瘤:为一种多见的血管瘤,外观皮肤正常,肿瘤位于皮下或肌肉层,形状多不规则,摸之柔软,具有弹性,挤压时缩小,然后又恢复原状。
                      (3)先天性动、静脉瘘:浅表动、静脉瘘多位于皮下,可见搏动亦称蔓状血管瘤。深部动、静脉瘘,多见于肢体,局部肢体增粗,有时听到杂音。
                      治疗方法为:
                      (1)自行消退: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中一部分可自行消退,但在小儿出生后6个月生长迅速,有时在学龄期才会消失。
                      (2)红斑痣、毛细血管瘤,可用同位素贴敷治疗,不留疤痕也无痛苦,效果满意。
                      (3)海绵状血管瘤:可采用冷冻疗法、注射硬化剂使其血管栓塞而治愈,或手术切除。
                      (4)先天性动、静脉瘘,如肢体增大影响功能,则可作动脉造影后手术治疗。

                      2007-05-07 20:54:17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小儿血管瘤能自然消退吗?
                        血管瘤由大量增生血管构成,是小儿常见先天性软组织肿瘤,发病率约为1%~2%,大多数血管瘤在婴幼儿出生后被发现。血管瘤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期:
                          1.增生期:出生后血管瘤不断增生扩展,迅速向周围皮肤及深层组织侵犯,血管瘤的增生期一般时间为6~10个月。
                          2.稳定期:血管瘤增长速度逐渐缓慢,随着幼儿生长,血管瘤缓慢增长,但增长速度仍比小儿生长快,血管瘤增生和退化交替进行,一般时间为3~6个月。
                          3.退化期:一般1岁以后血管瘤增长速度缓慢下来,部分毛细血管瘤开始退化,血管瘤内纤维脂肪组织增多,少数患儿在5岁时可以完全退化。在退化过程中,毛细血管瘤颜色从紫红色或深红色转变为淡紫红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浅退变为灰色,外形由饱满隆起转变为扁平至皱缩,皮肤组织纤维化。血管瘤消退后病变处皮肤可留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一般不留疤痕。海绵状血管瘤退化很慢,只有极少数患儿可以自然消退,而绝大部分海绵状血管瘤不会自然消退。大多数混合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橙红色斑、葡萄酒色斑等血管瘤不会自然消退,只有部分草莓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在5岁以内可自然消退,超过5岁者很少有完全消退的。
                          患血管瘤的婴幼儿,应详细记录血管瘤类型、发生部位、表面颜色、形态大小、病变累及范围,是否高出皮肤等,按测量大小用平面图记录下来,一般每月复查一次。如血管瘤增长速度过快(有时毛细血管瘤每天可增长1~2mm)应每周复查一次,并将结果与上次检查作对比,如发现血管瘤病变范围缩小,表面颜色变淡,皮肤隆起高度变平坦,说明血管瘤病变在稳定期或消退期,可以继续观察等待消退。
                          如果血管瘤病变范围扩大,表面颜色呈深紫色或深红色,表面皮肤隆起加重,说明血管瘤病变在增生期,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血管瘤病变部位在头面部或手脚部位且增长迅速,需特别注意,应及时治疗,以免增长过大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造成面部畸形或肢体残疾。

                        2007-05-07 2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