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1-2岁  > 宝宝任性怎么办

      pic of user:caiyunzhizi

      大立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3

      宝宝任性怎么办

      小宝宝快一岁一个月了。现在如果得不到他想玩的东西就会生气或是大声抗议,越是不让玩就越想玩。比如前几天看到茶几上的瓜子就想去抓着吃,怕他卡,就想转移一下注意力,抱走它,结果是人没走成,还把瓜子洒了一地。

        avatar of 猪头大

        猪头大

        历史

         

        冷处理
        “以前我的宝宝常常任性胡闹,我呵斥他时,他的反应就跟我夸奖他一样,我越是呵斥他,他越是来劲。说来也怪,那天,孩子又任性胡闹了,恰好我手上正忙着一件事情,根本没顾上孩子的任性胡闹。几分钟后,等我忙过了,孩子已经在旁边安静地玩起来了。这偶然的发现,让我找到了应对办法:有时候孩子发脾气胡闹,我全当没看见,一会儿就风平浪静了。”

        温馨提示:这种解决宝宝任性的方法我们可以称它为冷处理。3岁多的宝宝还没有脱离自我中心,他们对于自己的需求感觉比较敏感,对他人的感受也不太能理解。所以,当他们为了吸引他人注意而任性胡闹时,爸爸妈妈不要立刻做出任何反应。无论你呵斥宝宝还是对他的需求及时满足,都是对他这种任性行为的强化。结果你的关注虽然满足了宝宝暂时的需求,但却让他掌握了一种不恰当的处理问题方式。与此相反,如果你对他的无理要求不予理睬,就能对他的任性行为有一种消除作用,他的任性行为便能渐渐减少。当然,不能总对宝宝不理不睬,只是要等他情绪稳定下来,再给予适当关注,宝宝便不会觉得自己被忽视。

        转移注意力
        “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非常任性地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情,大人非要阻拦不可,但说也不听,打也不成,相持不下,局面尴尬。这时正好推门走进一个陌生人或发生了一件新奇的事,孩子立刻被吸引过去,刚才的任性行为不禁而止。”

        温馨提示:转移注意是矫正孩子任性毛病的可行办法。爸爸妈妈可以用宝宝喜欢的玩具、奇怪或悦耳的声音、有趣的现象转移宝宝的注意力。3岁多的宝宝有意注意的能力还不强,对于某一事物的坚持性也比较弱,所以注意力是比较容易被转移的。只是爸爸妈妈要耐心一点,多观察宝宝的喜好,这样才能顺利用其他事物吸引他。

        自然后果法
        “那阵子,我的孩子每天面对一桌饭菜就是不肯好好吃。后来,我想起了一本书上说的办法,从中受到启发。我想,孩子不是不好好吃饭吗?好,我且不管他,吃完饭立即收拾饭桌。没过多久,孩子跟我说:‘妈妈,我肚子饿,想吃东西。’我知道这时不能给他吃,饿一顿是饿不坏的。于是我狠狠心说:‘唉!肚子饿还真是不好受,妈妈知道。可是怎么办?要等到12点才吃午饭呢!’就这样,孩子任性不吃饭的毛病慢慢就改掉了。”

        温馨提示:按照条件反射原理,行为所导致的效果对孩子的行为有强化或削弱的作用,结果令人满意便会强化行为,结果令人痛苦便是惩罚,可以削弱这一行为在未来的发生几率。利用这一规律,有时也可矫正孩子的任性行为。在这个案例中,饿肚子的体验就是宝宝不好好吃饭的结果,惩罚(这里的惩罚主要指某些行为导致的令人不满的自然后果)有时比说教、责罚要管用得多。有时为了纠正宝宝的任性行为,要让他们吃一点小苦头,让宝宝感受到自己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他们便不会继续这一行为。不过,这种方法不能滥用,爸爸妈妈让宝宝尝到苦果后,还是要给予一定的关怀。

        爸爸妈妈肯定都不想让我们的宝宝变成绘本故事中阿迪一样的小魔怪。这样的小魔怪不仅爸爸妈妈会头疼,幼儿园的老师还有其他小朋友可能也会排斥和他交往。所以帮助宝宝克服任性至关重要,爸爸妈妈有时要狠狠心,不能看宝宝一撒娇就放任了,这样不仅对宝宝社会交往不利,也有伤父母在宝宝心中的榜样和权威形象。

        2012-01-31 22:32:42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冰冰精灵

          冰冰精灵

          历史

          幼儿大都会出现一个特别依恋亲人的阶段,并表现得非常任性霸道。
          幼儿在1岁前由于缺乏“客体永久性”概念,会误以为事物消失了就是不存在了,看到父母离开就以为再也见不到了,因此表现出非常焦虑。
          此外,受“自我中心”心理的影响,学龄前幼儿往往倾向于从自己的需要和立场考虑问题,常体会不到他人的需要,往往表现得非常任性。
          幼儿的任性、不通情达理和家长的抚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过分娇惯、迁就孩子,往往会强化幼儿的利己心理,从而难以形成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的习惯。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从“自我中心”到“去自我中心”的心理历程。学龄前阶段的宝宝,往往表现出“自私”、“任性”和“不讲理”。
          任性心理作为宝宝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家长应给予充分尊重和理解。如3岁宝宝非要有和别的小朋友一样的玩具,离开妈妈会哭闹,都是宝宝心理发展中“自我中心”和“依恋”心理所决定的。因此,家长在此阶段不应简单地否定、批评宝宝。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借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宝宝明白,每个大人都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当这些事情和宝宝的需要有冲突时,宝宝应当学会谅解。
          宝宝经常会提出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合情理的要求,如果宝宝的要求是合理的,家长应履行职责,满足宝宝的需要。如果宝宝提出的要求不太合理,家长可暂时采取“冷处理”,大多数宝宝最终会放弃要求。
          有的家长认为宝宝太小不懂事,对宝宝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从来不愿说“不”,有的家长经常会在孩子的哭闹之下,放弃自己的立场,结果更加助长了宝宝的任性。
          因此,家长在拒绝宝宝要求的时候,应耐心告诉宝宝自己的想法,并让他理解,爸爸妈妈很不喜欢宝宝用哭闹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宝宝逐渐学会讲道理。

          两岁的宝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阶段宝宝自我意识增长很快,表现是爱说“不”,“很不听话”。
          其实如果宝宝以前比较懂道理的话,这时就要耐心一些,对他讲点策略,平时他爱说“不”,那你就让他做什么事时,让他选择你认为可以的几种中的一种,这样他就不能说“不”了,还有平时也可以正话反说,以达到你的目的。平时多和他讲道理。
          小孩要有限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限制的小孩是不幸福的。什么事你如果说了不行,就是不行,不管他怎么闹怎么哭,都不行。几次以后他知道闹没用也就不闹了。
          对于在大街上哭,那是他认为你没办法,为了面子等会依他。下次碰到这种情况,他想要东西哭闹,你如果能抱动他,就硬抱起来就走,同时告诉他,闹也没用。如果他让你抱你不抱哭闹,你认为不是累是故意闹(要确定,因为有时小孩真的是累),那你就在附近坐下,告诉他“说不抱就不抱,因为你不累,只是想要抱,妈妈抱不动,你不走,我也不走,那咱们就坐下来休息,反正不抱,什么时候你认为我们可以走了再走”。在外面管理小孩,千万不能觉得不好意思,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你说是你小孩讲理幸福重要,还是让不认识的人不看笑话重要?
          对于小孩要永远和气,态度要坚决,什么事都心平气和的说,他不该做什么事,什么事不对,都需要告诉他。因为他们在没告诉之前是不知道的。要“告诉”,不是“训”,不是“骂”,也不是“打”。要有规矩,哪些规矩犯了结果怎样要事先讲好,然后大人小孩都按规矩办,不是大人惩罚小孩,是大人协助小孩强化按规矩办事,小孩自己要承担他选择做措施的后果,要对自己行为负责。

          2012-01-27 21:57:32

            avatar of 冰冰精灵

            冰冰精灵

            历史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探索周围环境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也因此越来越有主张,一个任性的宝宝就此成长起来。不管能不能动的物件,能不能做的事情,宝宝都想去尝试尝试。他可能学会了扔汤勺,扔吃饭的小碗,如果妈妈帮他捡起来,他全然不顾妈妈的警告,依旧不厌其烦地尝试扔东西的快乐。妈妈说了不能动的东西,他偏要去动一动,即便弄得家里一塌糊涂,或者因此给妈妈惹来太多的麻烦,但是这个任性的小家伙依然故我。妈妈的警告显得那么软弱无力。更有的时候,宝宝还会发脾气,无论怎么哄,他都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直到父母失去耐心,他的小屁股上被印上红红的巴掌印。对于父母来说,任性的宝宝几乎总是最令人头痛最难以驾驭的“小魔王”。

            接近两岁的宝宝往往是父母的“小捣蛋”。他们似乎能够明白一些道理,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仍表现出任性的特点。如果在这个时期引导不当,则可能让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父母注意到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是很正确的。

            宝宝任性通常有以下原因:

            1.环境带来的挫折感

            年幼的宝宝因为还不能有效地驾驭环境或者适应环境,于是他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凭自己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予他很多打击,很容易导致宝宝经历强烈的挫折感。这种挫折感来自父母的养育方式也来自他自我探索的活动中。比如,宝宝想拿柜子上的某个玩具,尝试了几次都够不到,于是,那种来自他内心深处的愤怒和挫折的感情就变得无法抵抗。

            2.身体状况欠佳

            当宝宝身体感觉疲倦、感到饥饿或有其他不适时,他就很容易变得不讲道理。一般下午三、四点钟,宝宝会感觉比较疲倦,如果这时遇上比较强烈的情绪冲突,他就会失去控制,变得超乎寻常的任性。另外,在宝宝旅行、度假或者家里突然来了很多客人时,由于作息时间被打乱,给予宝宝的刺激过多,都会让宝宝感觉比较疲惫,宝宝也会因此变得比较任性。

            3.父母恶劣的态度

            任性的宝宝在发脾气时,无论在情绪上还是身体上都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如果父母这个时候对宝宝大喊大叫,或用与宝宝的行为方式相对应的方式来对待他的反应,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进一步激化宝宝的恶劣情绪,让他变得更加任性。实际上,任性与发脾气是宝宝学习应付生活中失望和挫折的技巧。

            4.父母不恰当的处理方式

            宝宝有什么样的行为,往往与父母对待宝宝的方式密切相关。宝宝是父母的镜子。宝宝之所以习惯于用哭闹、在地上打滚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愿望,是因为他在与父母交往的过程中发现哭闹、在地上打滚是控制父母的有效手段。比如,有的父母虽然对宝宝的不合理要求试图予以约束,但是一旦宝宝采取哭闹、在地上打滚等任性行为来应对,父母往往会就此投降,于是,宝宝聪明地发现只有通过这种手段才可以有效地控制父母。还有的父母在宝宝哭闹时,尽管也不停地给他讲道理,试图让宝宝改变自己的行为,放弃不合理的要求,但是总不能奏效,在僵持一段时间后,最终父母还是会无可奈何地满足宝宝的要求,从而更进一步强化了宝宝的任性行为。

            解决策略

            1.疏导宝宝的情绪

            当宝宝因任性而哭闹时,如果父母用平静轻柔的声调承认宝宝的感情,并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宝宝就可以重新获得控制。因此,一旦发现宝宝表现出任性行为,父母可以平静地对宝宝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但是尖叫乱踢不管用,如果你尖叫,乱踢,我没法帮助你。现在我们不闹了,我们来想想办法,看怎样让你感觉舒服点。”

            2.消除宝宝任性的苗头

            父母要学会客观地评估宝宝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就要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并且不附带任何条件,千万不要拖延到宝宝哭闹后才满足他。这样就会助长宝宝靠哭闹来控制父母的习惯。如果宝宝的要求不合理,父母一定要语气和缓、坚定且简明扼要地告诉宝宝这个要求不对,不能满足。对宝宝的要求只需拒绝1次,说理也只说1次,决不重复、唠叨。这样可以让宝宝感觉到父母态度很坚决,没有回旋的余地。

            3.撤销对宝宝的注意

            如果宝宝按他惯常的策略哭闹,父母可以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故意忽略他,既不要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也无需给他讲道理、或训斥宝宝,更不要心疼地劝说宝宝。事实上,宝宝哭闹的时候根本听不进任何劝解,相反,父母对宝宝的任何形式的注意只会变相地鼓励宝宝的任性行为。

            4.不要迁就宝宝

            当宝宝逐渐趋于平静时,父母可为刚刚哭闹过的宝宝进行简单的清洗,然后温和地引导他做他该做的事情。这时宝宝尚未完全平静,因此父母不要急于给宝宝讲道理,更不要急于向宝宝表达心疼之意,更不要流露出歉疚的情绪或者因为心疼宝宝而迁就宝宝的行为,否则父母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

            5.掌握讲道理的时机

            等宝宝完全平静后,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宝宝讨论所发生的事,明确地告诉宝宝为什么不能答应他的要求,并且让宝宝明白,无论如何,父母都不会答应他的不合理要求,也不喜欢宝宝的任性。如果宝宝有什么要求一定要好好地说,需要引起父母注意时要采取合适的方式。

            6.转移宝宝注意力

            当宝宝正在任性地吵闹时,大声责骂或者讲道理都无济于事。此时,父母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别的有趣的事情或者玩具来吸引宝宝,终止宝宝的任性行为。

            7.防止宝宝产生挫折感

            为了防止宝宝的任性行为,父母可以为宝宝提供一些有趣的玩具或组织一些很有意思的游戏与活动,让宝宝在游戏与活动中获得一些愉快的情绪体验,防止宝宝产生不必要的挫折感。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任性行为的纠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更不可能一次见效,因此,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帮助宝宝逐渐克服他的任性行为。



            2012-01-27 21:58:27